深度觀察:從司考之難談法學本科學生的前途

  一、參加檢察院和法院的招錄考試。其性質是法檢單獨招錄,似乎體現了司法獨立,考試內容是《公共基礎知識》、《行政職業能力測試》、《法律基礎知識》(其實前兩門就是公務員考試的科目)。招入的人員是聘任制,沒有正式編制,只是在聘任期間享受公務員的工資待遇和有關福利待遇(說白了就是契約工)。通過了法檢考試,就為今後成為法官、檢察官鋪平了道路,但是還必須在5年內通過司法考試才有資格晉升法官、檢察官。這類考試難度相對不高,競爭也比公務員要小得多,法本學子應好好把握。

二、參加各級各類公務員考試。包括中央的、地方各級機關的,要招考很多職位。這類考試的難度因級別高低而不同。不過現在公務員報考之熱實在讓人驚嘆,確實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競爭太激烈,所以雖然招考職位雖多,但仍是僧多粥少。不過我們還是應該努力一搏,畢竟有機會就有就業的希望。我們當有雖千萬人吾亦往矣之勇氣和信心,為生存而戰!

三、參加司法考試。這類考試之難度是:難於上青天,被人稱為天下第一考。當然其含金量也是很高的,所以作為法本學子應有必過之決心和充分的準備。試想我們作為學了四年法學的學生,如果不能通過這專業資格考試,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從現實的角度說,不通過司法考試對我們這個專業來講,是很難就業的,所以要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四、參加研究生考試。這類考試適合英語成績好的同學,得英語者得研究生考試!但提醒大家,從現在的就業形勢和今後的趨勢來說,研究生畢業後未必能找到如意的工作。你要衡量三年的時間和大量金錢的投入是否值得。

五、轉行找別的工作。學法學並不意味著找工作也要與之相關,不管白貓、黑貓,找著合適的工作就對了。我們可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呀!我們應當具備此路走不通,換條路再走的思維,不能太死板了。

六、依靠家庭條件和社會關係找工作。這是擁有先天資源的同學們的出路(如果他們還沒找到工作的話)。雖說公務員是凡進必考,但細心了解並非如此呀!一個人的出身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發展前途。毋須多言,有條件的法本學子可高枕無憂!

七、申請成為法律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法律服務制度,法律工作者可以代理民事、行政案件和成為法律顧問,還可以代理刑事附帶民事案件的民事部分,但是不能成為刑事案件的辯護人。其實就這個意義上說,法律工作者幾乎就能涉足律師的大部分業務領域,以至於不明就裡的民眾把法律工作者稱為律師。(不知這是法律工作者的榮耀,還是律師的無奈,抑或是制度的缺陷)?還是說些實在的吧!成為法律工作者的學歷條件是法律專業專科以上,在前些年有高中文憑即可,現在則至少要有法專文憑。對於沒有通過司法考試的同學來說,不妨先成為法律工作者,邊掙錢邊積累實務經驗,同時還得準備通過司法考試(這是一石三鳥計中最重要的一鳥,必須要打下來!)除了學歷條件外,要成為法律工作者還得在法律服務所實習期滿一年,並經法律服務所同意聘用,再向當地司法局申請。具體程式各位可以去諮詢司法行政機關,我在這裡只是提供一條路徑。

八、考取教師資格證。雖然法學是非師範專業,但現在也可以去考,只是不知學校是否要法學專業的學生去教學。這取決於你的家庭背景和社會關係,或者你自己的實力和表現。我是知道有非師範專業的學生進入了學校教學的。其實我們是可以去講法制教育課的,但現在的情形是:此課形同虛設,所以得看學校是否重視(這因地區、因學校而異。)另外,我們還可以講政治、歷史,當然這需要我們的文科功底,對於高中學理科的同學來說恐怕不適用。

九、參加事業單位的招考。用人制度現在總算給社會底層的貧寒學子一道曙光,儘管招人不多,儘管還是有這樣那樣的黑幕,我們現在總還是能去爭點湯喝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