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生罰款能否作為夫妻共同債務分割

  基本案情
李某(男)、劉某(女)系夫妻,二人因計畫外超生一男孩,受到計畫生育行政主管部門按規定給予的罰款處罰。處罰決定生效後,大部分罰款已交,至李某向人民法院起訴與劉某離婚時,尚有4000元未交。法院認定其夫妻感情確已破裂,判決準予離婚,並對二人的共同債務按規定進行了分割,但對尚未交清的4000元計畫生育罰款未作認定和處理。二人離婚後,行政機關向法院申請執行尚未交清的4000元計畫生育罰款,要求對李某強制執行,但李某認為應按與劉某夫妻關係存續期間共同債務對待,與劉某分擔。對本案尚未交清的4000元計畫生育罰款,應怎樣認定和處理,研討中我們產生如下兩種意見。

不同觀點

第一種意見認為:計畫生育罰款不是夫妻為共同生活或為履行撫養、贍養義務等負的債務,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財產分割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規定,不應視為夫妻共同債務,不屬法院審理和執行離婚案件的處理範圍,不能分擔。其理由是:1.計畫生育罰款的性質具有處罰性,是由行政機關在其職權範圍內依照法律規定作出的,權利主體和義務主體是不平等的;而債則不同,是平等主體間的權利和義務。因此,罰款不應當作民事法律關係中的債對待,不應在民事訴訟中解決,更不得在執行過程中予以分擔。2.根據司法不干預行政的原則,人民法院不套用審判權對行政機關依行政職權作出的罰款進行劃分。行政處罰的相對人離婚後,未執行的罰款是否分割及怎樣分割,應由作出處罰的行政機關確定。3.對生效的行政處罰決定所確定的罰款給付義務,法律規定的原則是當事人不依法申請,人民法院不主動執行,且在執行中,人民法院還首先進行合法性審查的制度。該案中,處罰決定已生效,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已申請執行,法院應行使司法審查權,但不能憑空改變行政處罰決定而作出執行決定,僅依據處罰的相對人的請求,對未執行的計畫生育罰款當作一般債務,在民事訴訟的執行程式中進行分割,與法無據,超越了審判職權,這樣也不利於行政處罰案件的及時執結。正確的做法是法院受理了這4000元的申請執行案後,把李某、劉某作為共同被執行人,根據《婚姻法》第16條和《四川省計畫生育條例》的規定,視為二人相互承擔連帶責任,誰有履行能力執行誰。

第二種意見認為:對李、劉二人未履行完的計生罰款,應予以分擔。因違反計畫生育法規而受到的行政處罰所確定的罰款給付義務,和民事法律關係中的債所確定的給付義務產生的原因雖有不同,但在義務的履行上都有相同之處,即一經合法的程式所確定,應具有必須給付的性質。所以,對已依法確定而又尚未執行完畢的計畫生育罰款,在離婚時應作為夫妻共同債務分割。沒有分割的,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執行時,不能按一般民事法律關係中的債要求以夫妻共同債務而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而應以原夫妻二人作為共同被執行人,對未執行完畢的罰款予以分擔。其理由是:1.《婚姻法》第16條規定:“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畫生育的義務”。《四川省計畫生育條例》第35條規定:“計畫外懷孕的,每月分別徵收男女雙方20元至50元的計畫外懷孕費,逐月徵收……”第36條規定:“計畫外懷孕費,並從孩子出生之日起,分別按夫妻雙方當年工資總額或年總收入的20%至30%一次性計征7年計畫外生育費……”李某、劉某二人受到處罰,是夫妻雙方共同不實行計畫生育義務的違法行為的結果,不是某一方的責任。罰款計算的依據,法規也明確規定為雙方各自收入之和或雙方的共同收入。在計生行政處罰中,受處罰的相對人是夫妻雙方,罰款繳納的義務人自然也應是夫妻雙方。只是在婚姻關係存續期間,罰款義務的履行是以夫妻的共有財產或共同收入作為對象。2.行政處罰決定一經作出,除法律另有規定之外,具有不停止執行的性質,而生效的行政處罰決定未經法定事由和法定程式,同樣不得撤銷或變更。在該案中,李某、劉某因違法超生受到罰款處罰,且尚有4000元罰款未交的客觀事實存在,未交清的罰款對二人來講,是不得任意撤銷或變更的給付義務。從另一種意義上講,也可以說是二人還應向代表國家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支付欠款。在這裡,計生罰款和民事法律關係上的債既非同一,又是一體。實質上都是二人應以共同的財產向外地付出,不因離婚而免除或加重任何一方的給付義務。3.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中,對已確定的計畫生育罰款當作夫妻共同債務予以分割和法院對計畫生育罰款的執行,不是同一概念,不能混為一談。債務的分割,只是根據生效的行政處罰所確定的相對人和在確定後尚未執行完畢的罰款數額內,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和雙方實際情況,結合其他共同債務,明確離婚後雙方或一方應向作出處罰的行政機關履行義務的數額。不是對雙方過錯責任的劃分,更不是對處罰的變更。對明確雙方或一方履行的數額是否執行及怎樣執行,仍應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辦理。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人民法院仍應進行合法性及被執行主體等方面審查。本案李某、劉某離婚時,人民法院對雙方其他共同債務已進行了明確分割,而未對尚未交清的4000元計畫生育罰款進行處理,行政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即是對其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而非民事法律關係的一般債務的執行,所以,行政機關仍應以李某、劉某二人作為共同被執行主體,對二人尚欠的4000元計畫生育罰款進行分擔執行,這是執行的方法問題。4.將未執行完畢的計畫生育罰款作為夫妻共同債務,有利於行政機關作出的生效決定及時執行,提高工作效率,維護行政機關的執法權威,防止因相對人離婚而產生受罰義務主體“消失”及執行對象不確定的現象,也可以避免行政機關依法自行或申請人民法院對已離婚的一方相對人全額執行後,被執行方向另一方相對人追索代履行義務所付罰款,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減少當事人和人民法院的訴累,有利於社會的穩定。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