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英語四級聽力改革概述及高分必奪技巧

  在最新的《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試點考試樣卷》(以下稱“樣卷”)新鮮出爐之際,通過對該樣卷的分析與研究不難發現,試點考試的總體難度將較老題型有一定的增加。

  就聽力本身而言,其比例將由原來的20%提升到35%:短對話部分由原來的10題減至8題;增加兩篇長對話,題量在3至4題每篇,一共7題;短文(俗稱“段子題”)仍為3篇,題量在3至4題每篇,一共10題;複合式聽寫中辭彙聽寫由原來的7個增加至8個,句子仍保持3句不變。以上4個聽力部分中,短對話和長對話的分值一共占15%,而短文和複合式聽寫的分值一共占2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樣卷中各考試部分的順序也有所改變,聽力將作為在寫作與快速閱讀之後的第三部分出現,這也將給考生帶來習慣上的差異與不適應,應當引起警惕。

聽力短對話改革與分析

聽力短對話部分雖然由原先的10題改為8題,但就其題目特點與解題思路而言與以往的老題型沒有太大的差異。樣題本身也都取自最近幾年的考題。

這些題目一如既往地貫徹了以往的幾大常見考點:

轉折引起的作者態度及談論重點的變化:

如樣卷中第11題(2005年6月考題第1題):

w: simon, oh, well, could you return the tools i lend you for building the bookshelf last month?

m: oh, i hate to tell you this, but i can’t seem to find them.

q: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對話先前部分女人的語言中雖然相當複雜,包括要求返還、返還物品、租借理由、租借時間等複雜信息,但這些卻都沒有成為考點,而是選擇了男人那句簡單回答中的轉折後的中心內容為考點,體現了4級考試中對轉折考點的考察。這句話其實完全可以認為是:“i’d love to, but …”的一個變體。其後面所接部分不僅是轉折後的內容,而且往往又是一個原因的體現,這也是我們四級考試中的重點之一。本題中的“i can’t seem to find them”無非就是無法返還物品的一個理由罷了。

對現象的原因的闡述與補充:

考題中現在越來越多地出現隱含原因的表達,即沒有原因表達詞的原因考點,以樣卷第13題(2005年6月考題第6題)為例:

w: bob said that seattle is a great place for conferences.

m: he is certainly in the position to make that comment. he has been there so often.

q: what does the man say about?

本題中男人的後半句解釋了前半句的理由,作為一個解釋說明性的補充存在,這後半句之前完全可以加上一個“because”使考點更清晰,但這樣也就使其難度大幅下降,所以這裡沒有出現“because”,不僅從語言上表示是個非直接理由,即說話人並非經過嚴密邏輯思維後形成的句子,並且加大了考試的難度。

反問句式、反意疑問句式的考察:

反問和反意疑問在四幾考試中永遠以一種無疑而問的形式出現,這次依然用了這樣的一個形式。因此只要能很好把握其“無疑而問的特點”就能方便解題。當然,也應該注意到,反問句往往作為加強語氣的建議句型出現的這一考點,這將在下文分析到。

如樣卷中第17題(2005年6月考題第10題)所述:

m: this article is nothing but advertising for housing developers. i don’t think the houses for sale are half that good.

w: come on, david. why so negative? we are thinking of buying a home, aren’t we? just a trip to look at the place won’t cist us much.

q: what can be inferred form the conversation?

本題中第一個“why so negative?”,雖然沒有“not”存在,但也是反問句的句式,正因為沒有“not”,存在,所以實際意思就是“not”,即“你不應該這樣消極”。而後面的反意疑問“aren’t we?”在考試中總是作為附加累贅部分出現,從來不作為考點,聽的時候去點即可,在本題中一樣,它不起任何作用。

建議句型的考察:

建議句型往往是比較複雜的考點之一,因為句型相對比較多,而且隱蔽性比較強,比如上文提到的反問句型,我們不妨再看一下本次考試中其他幾個建議句型,如樣卷第12題(2005年6月考題第3題):

w: i am going to martha’s house. i have a paper to complete. and i need to use her computer.

m: why don’t you buy one yourself? think how much time you could save.

q: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問題直接指向建議,問到“suggest”這個詞,自然,題乾中的“why don’t you”就成了重中之重。否定的反問,自然體現了肯定的意思,言下之意無非就是“you should buy one yourself.”答案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場景、人物關係的推測:

場景和人物關係一直以來都是四級考試一個重要的考點,要求考生通過對場景詞的把握來推測事情發生的地點以及當事人之間的關係。例如樣卷第14題(2005年6月第7題):

w: mr. watson, i wonder whether it’s possible for me to take a vacation early next month?

m: did you fill out a request form?

q: 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本題的關鍵字出在vacation上,女人向男人申請休假,其實到這裡就已經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了,所以對於工作場景中vacation這樣的詞的把握尤其重要。

再如樣卷第16題(2005年6月考題第9題):

w: wow, i do like this campus. all the big trees, the green lawns, and the old buildings with tall columns. it’s really beautiful.

m: it sure i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se buildings is in the greek style. it was popular in the 18th century here.

q: 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因為以往已經考過一些日常生活最常見的場景,所以最近幾次考試中也在尋找一些新的場景詞來加大考試的難度以及考察考生的真實水平,本題題乾中其實已經出現了答案“campus”一詞,所以可以說不是一道難題。但如果考生沒有聽到這個詞的話,無疑要通過後文一些有相當難度的詞來推測了,比如:trees, lawns, columns, architecture等等,像lawns, architecture, greek style這樣的難詞往往使考生最後雲裡霧裡,孰不知最重要的部分其實就是那個campus。

類似的題目前幾次考試中也有,比如2005年1月第9題,而更巧的是該題就是樣題第18題:

m: would you pass me the sports section please?

w: sure, if you give me the classified ads and local-news section.

q: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這題中以sports section、ads、以及local news section為引導信息,給出了一個讀報場景。

語音語調的考察:

語音語調作為一個輔助手段,在考試中往往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看到樣題第17題(2005年6月考題第10題):

m: this article is nothing but advertising for housing developers. i don’t think the houses for sale are half that good.

w: come on, david. why so negative? we are thinking of buying a home, aren’t we? just a trip to look at the place won’t cist us much.

q: what can be inferred form the conversation?

不免讓筆者想起1999年6月第4題考題,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可見一斑了:

m: i don’t feel like going out. why don’t we just stay at home and watch tv instead?

w: come on. you promised to take me out for dinner and to the theatre on my birthday.

每次男人的一陣牢騷後,女人發嗲的聲音就在耳邊縈繞不去,這兩道題何嘗不是異曲同工呢!

綜上所述,試點考試將依然遵循以往的考試規律和特點,一脈相承,但所謂的短對話卻也越來越長,這也體現了現在考試在句型句式、言外之意和內容複雜化三個方面的發展趨勢。

複合式聽寫改革與分析

複合式聽寫在以往考試中作為與短文二選一的項目出現,而改革後則兩者都必然出現,這無疑是對考生的一大挑戰。
 
 
 
在歷年考試中,只有1998年1月,2001年6月,2003年1月,2004年6月以及2005年1月考過5次,其他都是考的短文。

複合式聽寫就其本身形式與考點而言沒有作太大改變,尤其是辭彙聽寫部分,秉承了以往一貫的考試特點與出題作風:

辭彙類型:

歷年來複合式聽寫中辭彙部分基本為實詞。除1998年1月考過一個despite以外到目前為止都是對實詞的考察。

樣題中所填的8個單詞:effort, officials, negotiate, balanced, competition, exchange, process, environmental都以實詞的形式出現,這完全符合。

名詞的單複數:

名詞的單複數問題一直是複合式聽寫考察名詞的一個重點。其問題不僅出現在聽力上,也考察考生的語法功底,因為單複數問題往往是聽寫檢查工作中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語法功底薄弱的考生往往在檢查時將正確答案改錯,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

如樣卷第36題:考察單詞“effort”t本身不是一個很難的單詞,但一般情況下該單詞都以可數的形式出現,如make every effort, make efforts to do等。所以考生往往會在檢查時將該單詞改成複數形式。然而這裡該單詞卻以抽象名詞的特點出現,為不可數名詞。

像這類有時可數有時不可數的單詞還曾在1998年1月試卷中考過experience一詞,當它表示“經歷”時為可數名詞,而表示“經驗”時卻是不可數名詞,當時該題就考察了“life experiences”生活經歷的意思。

同音、近音詞分辨:

同音詞一直是聽寫部分最大的障礙之一。其實同音詞涉及的範圍很廣,很多時候是考生所無法想像得到的,比如:

樣題第37題用了最簡單的一個“officials”,但仔細想想,同樣的發音還有“official’s”和“officials’”兩個。這道題正好出到複數問題,所以沒有考慮到的考生也就湊合對了。但看看1998年1月的第1個空就知道該考點的問題所在了:

he became the _____ youngest college graduate …

當時要求填的單詞按發音來看可以是“worlds”、“world’s”、“worlds’”這樣3個,如果不斟酌一下,直接加個“s”那就失之毫釐,謬以千里了。

同樣我們再來看一個簡單的填空題:

the government has tried its best to improve _____ salaries.

再尋究一下,到底是“teachers”、“teacher’s”、“teachers’”中的哪一個呢?

三道類似的題,得出三個截然不同的答案,這種類型的難點恐怕也只有聽寫能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

難詞考察:

四級辭彙從廣義上來說包括了四級本身以及四級前所有辭彙,所謂難詞一般是指在四級內而不屬於四級前的辭彙或四級考生一般不太熟悉的辭彙,這些詞往往是四級考試辭彙部分的重點考察對象,而聽力中也時不時涉及一些來考察考生對這些單詞的掌握能力,當然,這裡所說的掌握是從聽力角度而言的,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認知或理解層面的,至少是在聽到後第一時間能反應出該詞的一種能力的體現。比如:

樣題第38題所填的“negotiation”一詞就有相當難度,即使是寫出來,也未必有很多考生能夠認識,更不用說在聽到的時候第一時間反應出該詞了。類似的單詞每次考試都會有一些,比如:

1998年1月考題中的“architecture”和“artificial”;

2001年6月考題中的“emotionally”;

2003年1月考題中的“species”、“mysterious”、“ruining”;

2004年6月考題中的“established”、“instruments”;

2005年1月考題中的“investigated”、“recommend”等詞。

容易拼寫錯誤的單詞:

拼寫錯誤在複合式聽寫中自然是不被允許的,所以一些拼寫比較奇怪,或者容易拼寫錯誤的辭彙也常常成為我們的考點,雖然不是很突出,但也不容忽視。比如:

樣題第43題中“environmental”一詞中的“n”往往因為考生髮音不到位而被忽略,類似的詞還有“government”等。以往考題中曾出過“recommend”就很容易被誤拼為“recommand”(2005年1月第5空);“quality”就很容易和“quantity”混淆(2005年1月第1空),該混淆特點還曾經作為六級改錯題考察過;再如2004年6月第5空的“permitted”一詞的重讀閉音節的雙寫等都是這類考察的例子。

詞性變換使用:

利用考生對辭彙使用和理解的片面性,考察考生對辭彙的全面運用的把握。這類詞往往以考生所不熟悉的用法出現,從而體現考生的真實能力。比如:

樣題第39題中所考的“balance”一詞,很多考生只熟悉其名詞含義“平衡”及其相應使用方法而不熟悉其作為動詞表示“使平衡”的意思。此處所考“russia called the trade agreement balanced.”正是表達了“俄羅斯稱該貿易協定是平衡的/公平的。”這一含義。類似考題還曾出現在2003年1月考題中,當時第2空考察了一個詞組“coupled with”表示“由…伴隨著、與…一起”的意思,此處“couple”一詞以動詞形式出現,一反其在考生心目中作名詞表示“一雙、一對”的含義,從而增加了考察的難度。

類似考點還有一些,但未在樣卷中得以體現,但這並不代表不會在考試中出現,唯一能說明的就是複合式填空的辭彙部分較以往考題變化不大,完全可以通過以往的題目進行訓練。

複合式聽寫的句子部分仍為3句,長度仍然沒有超過25詞,樣卷中最長一句為23詞,而最短一句為16詞,可以說與以往考試相仿,但句子本身難度有所提升,當然,這與文章本身難度的提升是不可分割的。

從以往歷年的考題來看,複合式聽寫文章的難度有相當的增加,從1998年1月的小故事類型的記敘文到2001年6月關於健康的說明文、2003年1月關於捕撈業的說明文、2004年6月關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的說明文以及2005年關於照相機的說明文。複合式聽寫文章的體裁從簡單記敘文跨越到了說明文時代,然而樣題的出現使眾多考生不得不倒抽一口涼氣——樣題複合式聽寫居然是一篇非常新近的關於俄羅斯進入世界貿易組織準備工作及其協調過程的議論文式新聞體裁。新聞就其本身內容而言,難度就已經不小,何況作為聽寫題材出現,並且還是關於這樣一個政治內容。文章本身也不可避免地牽涉到一些相關內容,甚至在第45題中需要考生填寫“protocol”一詞。該詞本身不在考試大綱辭彙中,雖然在文章中曾出現過,但需要考生在考試整個過程中能迅速捕捉該詞,並能在短時間內能聽寫該詞,還是有相當難度的。

由此可見,複合式聽寫正在向著一個更高要求發展,其內容與體裁也在越加廣泛,可以說將成為四級考試聽力部分一個不可忽視的難點,也值得廣大考生更多地去訓練。

聽力改革之應對

綜合以上研究與分析,不難發現聽力短對話部分仍然遵循以場景詞為核心,把握關鍵結構辭彙(如:轉折、因果、時間、比較、重複等)和關鍵句型句式(如:反問句式、建議句型等),結合語音、語調、語速變化所引起的特徵發音現象(如:連讀、失爆、擊穿等)的綜合解題思路。
 
 
 
而複合式聽寫則完全是體現考生真實水平的一個項目,則需通過廣泛射獵各類體裁內容(以說明、議論文為主,記敘文為輔,結合新聞題材)文章經過日積月累的聽寫訓練後方可收放自如,voa、bbc、voa special甚至歷年考題中的短文和複合式聽寫內容都不失為相當優秀的訓練素材。

聽力長對話和短文高分必奪

作為走在上海應試教學研究最前沿的上海新東方學校,這一次又在國家教委發布大學英語四級考試試點樣題之際第一時間組織一線教師對試題作了仔細的研究和討論。我們聽力組經過討論後總結出如下聽力部分的改革要點。

首先,如以前的改革考綱所示,聽力部分的分值已經從以前的20%上升到35%,和閱讀理解部分並列成為整張試卷中分值比例最重要的兩部分。

其次,題型的種類和以往相比改動不大。老題的聽力題目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叫做短對話(short conversation),和新題的第一部分是一模一樣的。老題的第二部分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長段子(passage),另外一種是複合式聽寫(compound dictation),而新題中這兩種題型都必須考察,考察的形式和題目數量均與以往完全一致。唯一不同的部分是新題中增設了一個長對話部分(longer conversation),而且和以往我們預測的稍有出入的一點是樣題中把原有的短對話從10題減少到8題,而長對話比我們預測的5題增加了2題,對話數量也由我們預測的1個增加為2個。不過對話部分題目總數保持不變,還是15個。總的來說,題目的總量增加了,做題時間增加了,本身對學生是否能夠長時間的集中聽力注意力就增加了考驗。

另外以往有同學在考聽力的時候存在僥倖心理,特別是懼怕複合式聽寫的同學往往會在考前祈禱這次考試不要出現這種題型。改革以後以往所有的題型都必考了,無形中還是增加了總體的難度。接下來我將就其中的兩種題型:長對話和長段子給大家分析一下,著重於和以往題型的對比,目的在於給大家的複習方向以明確的指導。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樣題中給出的兩篇長對話。

conversation one

w: hello, gary. how’re you?

m: fine! and yourself?

w: can’t complain. did you have time to look at my proposal?

m: no, not really. can we go over it now?

w: sure. i’ve been trying to come up with some new production and advertising strategies. first of all, if we want to stay competitive, we need to modernize our factory. new equipment should’ve been installed long ago.

m: how much will that cost?

w: we have several options ranging from one hundred thousand dollars all the way up to half a million.

m: ok. we’ll have to discuss these costs with finance.

w: we should also consider human resources. i’ve been talking to personnel as well as our staff at the factory.

m: and what’s the picture?

w: we’ll probably have to hire a couple of engineers to help us modernize the factory.

m: what about advertising?

w: marketing has some interesting ideas for television commercials.

m: tv? isn’t that a bit too expensive for us? what’s wrong with advertising in the papers, as usual?

w: quite frankly, it’s just not enough anymore. we need to be more aggressive in order to keep ahead of our competitors.

m: will we be able to afford all this?

w: i’ll look into it, but i think higher costs will be justified. these investments will result in higher profits for our company.

m: we’ll have to look at the figures more closely. have finance draw up a budget for these investments.

w: all right. i’ll see to it.

questions 19 to 20 are based on the conversation you have just heard.

19.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20.what does the woman say about the equipment of their factory?

21.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about human resources?

22. why does the woman suggest advertising on tv?

第一篇文章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篇幅非常的長。之前我們的預測是6-8個回合的對話考5道題目,而現在發現篇幅遠遠超過了這個預測,題目卻少了一道,這也給同學們在短時間內從大量信息中尋找答案製造了困難。不過如果大家再回過頭仔細去看看我用下劃線標示出來的這些內容,馬上就可以發現這些部分就是4道題目的答案出處,而且每次答案的出現都伴隨著一個問題。這首先就說明了一點,每每遇到問答的形式都是考官青睞的考點,而且考試的重點往往落在答語上。這一點和短對話中體現的原則不謀而合,而且短對話中的建議請求原則也和此處的情況及其相似。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大家觀察後不難發現,並不是每一組問答都被作為考點,而作為考試重點的幾組問題之間關聯性是不大的。換句話來說,第一個問題考察了文章的main idea, 從第二個問題開始分別考察了new business strategy 所呈現的3方面問題。其中每一個方面選擇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來考察,這一點又和以往的passage考察方法很類似,特別是人物生平發展或者故事類的題目很相似,每一方面的內容只考察一道題目,而且出題的順序和文章的順序是一致的。

conversation two

w: sir, you’ve been using the online catalogue for quite a while ,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to help you?

m: well, i’ve got to write a paper about hollywood in the 30s and 40s, and i’m really struggling. there are hundreds of books, and i just don’t know where to begin.

w: your topic sounds pretty big. why don’t you narrow it down to something like…uh… the history of the studios during that time?

m: you know, i was thinking about doing that, but more that 30 books came up when i typed in “movie studios.”

w: you could cut that down even further by listing the specific years you want. try adding “1930s” or “1940s” or maybe “golden age.”

m: “golden age” is a good idea. let me type that in … hey, look, just 6 books this time. that’s a lot better.

w: oh… another thin you might consider… have you tried looking for any magazine or newspaper articles?

m: no, i’ve only been searching for books.

w: well, you can look up magazine articles in the reader’s guide to periodical literature. and we do have the los angeles. times available over there. you might go through their indexes to see if there’s anything you want.

m: okay, i think i’ll get started with these books and then i’ll go over the magazines.

w: if you need any help, i’ll be over at the reference desk.

m: great, thanks a lot.

questions 23 to 25 are based on the conversation you have just heard.

23. what is the man doing?

24. what does the librarian think of the topic the man is working on?

25. where can the man find the relevant magazine articles?

從劃線出我們再次發現,驚人的相似!問答式的考點,分層次的考察,建議請求的運用。特別明顯的是對話的開頭部分一直在糾纏如何narrow down topic, 所以只考察了一道題目,第二道題目直到對話的中後部才出現,因為兩個人直到那時才從book轉到magazine這個話題上來。此外,這兩則對話還秉承了passage的一個重要的考場方式,就是在對話的開頭部分一定會出題目。這一點的考察利用的是考生往往很難在一個段落剛開始的時候集中注意力,所以這時候考察的題目難度就顯得很高。

綜上所述,長對話並不可怕,它結合了短對話對問答句式,建議請求,和關鍵場景賜予的考察和長段子對文章層次和理解能力的要求。所以做這樣的題目往往需要具備綜合的素質,既要注意其中的細節,又要注意整體的把握,還要能夠應付7道題目的題量,這比以往的四級題目對綜合能力的要求顯著提高了。建議考生在練習的時候可以先把短對話和長段子兩部分分別練好,再尋找一些長對話題目進行綜合練習。我們熟悉的雅思考試和托福考試的真題中都有大量的長對話題目可供大家參考。

最後簡單的說一下passage。因為樣題中給出的passage不論從出題的形式,考察的重點,以及題目的數量來看都和原來考察的題目一模一樣,就連樣題中的文章和題目也有部分是完全照搬以前的真題。所以對於這部分大家完全不用擔心,該怎么練習就怎么練習,不必特別的對待。不過由於passage題目對許多考生來說一向是很難攻克的部分,在這裡強烈建議大家採用聽寫的方式練習,即把聽到的內容逐句寫下來,這對短時間提高passage的正確率以及長遠來說提高聽力的能力都是有好處的!現在又有了長對話,我個人認為聽寫練習的必要性將進一步的提高。

總的來說,對於四級考試的聽力部分,改革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從上面的分析大家也不難看出,我們複習的策略並不應該有很大的變動,更不需要因為改革而慌了手腳,盲目的認為以前所學的知識都沒有用處了。就聽力部分而言,我建議以前好的方法完全可以沿用下來,以前的真題也完全可以繼續使用。唯一需要增加的是對長對話的訓練,增加題感,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從容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