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登記相關知識行政法第四至七章

四、主要的行政行為
1、行政立法的概念:指國家行政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式,制定行政法規和規章的活動。
2、行政立法的分類:按權力來源不同,分職權立法和授權立法;中央和地方;執行性與創製性。
3、行政立法的主體:國務院及其各部門;省人民政府和較大市的人民政府。
4、行政立法的程式:起草;徵求意見;審查;通過;簽署;發布與備案。
5、行政認可的概念:指行政機關根據行政管理相對人的申請,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通過頒發證明或批准、登記、認可等方式,允許其從事某項活動,行使某項權利,獲得某種資格和能力的具體行政行為。
6、行政行為的分類:行為許可和資格許可;獨立的許可和附檔案的許可;權利性許可和附義務的許可;排他性許可和非排他性許可;一般許可和特殊許可。
7、行政許可機關:國務院及各部委;省級政府及主管部門;縣以上政府及其主管部門。
8、行政許可的程式:申請;審核;拒絕或頒發許可證;許可證的修改、更換、複查程式及無效、失效、中止和撤銷。
9、行政處罰的概念:指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主體為維護公共利益和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依法對行政相對人違反行政法律規範的行為所實話的行政制裁。
10、行政處罰的基本原則:處罰法定原則;公正、公開原則;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原則;行政處罰分離原則(設定權、實施權、調查權、決定權、聽證權等)。
11、行政處罰的種類: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吊銷執照;行政拘留。
12、行政處罰的設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13、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一般行政機關;綜合執法機關;被授權組織;受委託組織。
14、行政處罰的管轄:級別;地域;職能;指定;移送管轄。
15、行政強制的概念:指行政機關為了實現一定的行政目的,保障行政管理的順利進行,對行政相對人的人身及財產自由等採取的強制性行為的總稱。分對人身、財產及行為的強制和即時性強制與執行性強制兩種。
16、行政強制執行的種類:間接強制執行(分代執行和執行罰兩種)和直接強制執行(人身和財產)。
17、行政強制執行的方法:
對財產:強制劃撥;強制扣繳;強行退還;強行拆除;罰繳滯納金、查封、扣押、凍結等。
對人身:強制拘留;強制傳喚;強制履行;遣送出境。
對行為:個別法的規定。
18、行政強制執行的原則:強制與教育相結合;依法強制執行;強制執行適當;目的實現。

五、行政程式
1、行政程式的概念:指行政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時所應當遵循的方式、步驟、時限和順序。
2、行政程式的特徵:行政程式是就行政行為而言的;是行政行為的時間和空間的表現形式。
3、行政程式的分類:內部與外部;抽象和具體;法定和意定;事先和事後;主要和次要;主動和依申請;行政立法、執法和司法。
4、熟悉行政程式的基本法律制度:行政公開制度(情報公開制度,行政過程和行政決定公開制度);聽證制度(公聽、陳述、聽訊三種形式);職能分離制度;迴避制度;說明理由制度;不單方接觸制度;時效制度;救濟制度。
5、了解行政程式的基本原則:合法原則;公正原則;公開原則;參與原則;效率原則。

六、行政責任
1、行政違法的概念:指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的人員在行政管理過程中,違反行政法律規範的行為。
2、行政違法的特徵:是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人員的違法;必須是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人員違反行政法規規範的行為;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人員的行政違法行為在主觀上有過錯。
3、行政不當的概念:指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的人員,在執行行政過程中作出的行政行為合法但不合理。
4、行政責任的概念:指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的人員因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違反其法定職責和義務而應依法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後果。
5、行政責任的構成要件:責任主體是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的人員;前提是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責任必須為行政法律規範所確定,是一種法律責任,行政職責人不是一種政治上或道義上的責任,而是一種法律所明確規定的責任。
6、行政責任的承擔方式:主體(10點);公務的人員(8點)。
7、行政責任的追究:國家權力機關的追究;行政機關的追究(自己、上級、複議);司法機關的追究(司法裁判)。

七、行政複議
1、行政複議的概念: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法定的其他機關提出申請,由受理申請的行政機關對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進行審查並作出處理決定的活動。
2、行政複議的特徵: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是以行政爭議為處理對象的行為;以具體行政行為為審查對象,並附帶審查部分抽象行政行為;是由行政相對人啟動的。
3、行政複議機關:行政主體(省級);上一級行政主管部門;行政主體所屬的人民政府。
4、行政複議的管轄:一般管轄;特殊管轄;轉送管轄與指定管轄。
5、行政複議參加人:申請人(行政管理相對人);被申請人(行政機關和被授權組織)和第三人。
6、行政複議程式:申請(60日);受理;審理;決定(維持決定,履行決定,撤銷、變更和確認違法決定,賠償決定、對抽象行政行為的處理決定),30日決定,7日轉送有權機關,60日依法作出處理決定;執行(複議機關或人民法院)。
7、行政複議的範圍:可申請複議的行政行為和不可申請的複議的事項。
8、行政複議的基本原則:合法;公正;公開;及時;便民;有錯必糾;保障法律法規正確實施;訴訟終局等8點原則。
9、行政複議基本制度:一級複議制度;書面複議制度;依法複議不調解制度;複議不停止執行制度;被申請人承擔舉證責任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