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國有資產評估項目管理

  國有資產評估項目管理是指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機構作為國有資產出資人為維護國有資產所有者權益,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而對國有資產評估全過程的監管。這種管理既不同於政府主管部門對評估資質的審批,也不同於行業協會對資產評估業的自律規範,國資監管機構與資產評估機構之間不存在管理與被管理的關係,而是委託與被委託的關係。這種關係以及資產評估業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給國有資產評估項目管理帶來很多困難,本文試圖通過分析問題,提出對策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國有資產在評估及轉讓過程中可能的流失現象。

資產評估業存在的問題

政出多門,管理混亂。目前資產評估資質大致有八種,如:財政部門審批的註冊資產評估師;建設部門審批的房地產估價師、工程造價師;國土部門審批的註冊土地估價師;計委審批的價格鑑證師等,各有標準,各行其是,讓中介機構無所適從。而且人為地將評估業務分割和肢解,不僅給企業增加了負擔,影響工作效率,更嚴重的是影響評估結果的客觀公允性。

資產評估的法律法規不健全,執業標準不統一。目前指導資產評估的最高級別的行政法規是1991年國務院頒發的《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其調整範圍主要是國有資產,對評估師、評估機構的責任、權利和義務規定不夠充分,對資產評估損失理賠、糾紛調解尚是空白,已嚴重滯後於市場經濟發展對資產評估業的需要;由於政出多門,各部門雖然都制定有適合本專業特點的準則和評估方法,但沒有統一的執業標準,致使評估結果缺乏可比性和可信性。

資產評估機構普遍規模小,人員素質低,職業道德差。目前很多資產評估機構規模都很小,十幾個人,有資質的技術人員少,人員素質低,缺乏現代的技術手段和硬體設施,評估質量難以保證;由於管理混亂,資產評估機構和評估師執業風險小,因此常出現與資產占有方串通,侵害所有者權益;不做盡職調查,不履行必要程式,照抬帳面值,或做簡單處理;有的註冊資產評估師根本不參加評估,而把印鑑放在機構任人蓋等違規違法行為。

國有資產評估項目管理的對策措施

針對當前評估業缺乏法律規範,無統一標準,管理多頭等諸多問題,如何做好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筆者認為總體應把握好幾個關鍵環節:

委託評估機構。主要採取招標或邀標的方式,廣泛引進市外規模大、實力強、信譽好、業績優的機構,杜絕低於成本價的惡意投標,在合理價格的前提下,保證最後評估結果的質量;同時,通過公開招標,也有利於促進市內機構和人員的整合重組,提高執業水平和道德,增強質量管理意識。

過程跟蹤監督。在保證中介機構獨立執業的情況下,加強對重點和重大資產項目的抽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溝通,力求以最適當的方法評估出最合理的結果;積極推行採用收益法和市場法,尤其在商用房產領域。

評估結果公示。評估報告完成後,應在企業範圍內公示,充分調動職工民眾參與並監督,確保企業國有資產不遺漏、不虛增;一旦發現問題可以及時糾正。

專家審核制度。經公示通過後的評估報告需經相關專家審核並一致通過後,國資監管機構才予以核准或備案。這個環節是基於資產的多樣性和專業性之需,根據資產的不同狀況進行技術把關,使評估結果客觀、科學,更具說服力和權威性。

進場交易制度。不論怎樣評估,其結果都僅僅是註冊資產評估師根據評估的特定目的,依據有關規定,按照一定程式,運用專業技術和方法,憑藉經驗和主觀判斷,所得出的一個估計數,它只能作為轉讓的參考價,並不能準確地代表資產的真實價值。誰最能說明資產的真實價值呢?那就是市場。通過市場,充分發現潛在受讓方,形成競爭機制,有效實現資產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