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城市的必由之路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人口在鄉村與城市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的流動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人向發達城市聚攏,成為“旅居”發達城市的過客。新城市移民的到來,充實了城市的勞動力,提高了城市原有居民的生活質量;但不可忽視的是,伴隨著新移民進城的還有新移民所代表的文化。新文化的加入,使得原本單一的城市文化變得豐富多彩,但多元文化的衝突與融合的矛盾也隨之浮現。如何既尊重城市文化多元化,同時又保持社會融合、促進城市繁榮發展,是城市構建和諧社會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城市構建和諧社會的重點在於群體和階層的和諧,而其基礎又在於多元文化的和諧。因此,在城市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維護群體和階層的多樣性及其文化的多元化,促進各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對構建和諧社會至關重要。

文化是人們身份認同的核心。在城市中,每個群體和階層都有文化表達的權利和機會,政府應當保障他們的這種權利,尊重他們的文化選擇和維護他們公平表達其文化的機會。所以,不應當把追求文化的同一性作為城市發展的目標,特別是不應當用主流群體和階層的文化來統一和同化其他文化。追求同一性的後果,往往造成不同群體和階層身份的迷失乃至心理的混亂,而這種結果與和諧社會的目標背道而馳。因為尊重、保持、維護多元文化的目的不僅僅是提高全體民眾的生活質量,更重要的是消除社會階層的緊張關係,維護社會穩定與和諧。

對於城市和諧社會的構建,多元文化和諧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文化的和諧促進了社會和諧,它將使各群體和階層在城市中強化自己的身份認同,對所在城市情感的生成和培育至關重要;另外,不同群體和階層的文化和諧,能為城市注入創新的動力,因為民眾和城市的創意正是在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間相互交流、碰撞中產生的,單一的城市文化,將使民眾和城市的創意喪失殆盡。

在城市,建築物結構的“向上提升”快於住戶人際關係的“向外擴展”,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了鄰里之間隔閡的加大,偌大一棟樓,即使門對門,也老死不相往來;社區之間高牆森嚴,沒有任何的交集。面對這種日益嚴重的社會排斥,許多城市在維護文化多樣性,擴大民眾的文化選擇,促進民眾廣泛參與文化生活,特別是重視婦女、兒童、殘障人士、老年人的文化權益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為此,城市加大了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並免費開放,為城市的不同群體和階層參與文化活動和交流提供場所。

尊重文化多元化和大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固然重要,但要使城市變得更人性化,就必須在此基礎上促進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的交流。促進多元文化交流,是文化融合、社會和諧與發展的必然選擇。由於城市的發展已經累積了強大的經濟基礎,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細膩的治理手段,因此,在促進多元文化交流這一點上,城市可以大有作為。

首先,文化即生活,生活即文化。城市可以在社區開展全方位的文化活動,通過與社區、私人企業合作,推廣藝術項目,將藝術、文化、設計、商業和技術等與這些社區發展規劃相結合,讓文化藝術走進社區,走向民眾,最大限度地釋放個人的創造才能和熱情,使文化與生活在社區得到完美結合。一方面培育了民眾的文化素養,挖掘了民眾的創意潛力;另一方面,也培育了民眾對文化多樣性的理解,懂得尊重其他文化,懂得欣賞不同文化的獨特內在價值。

其次,藝術無邊疆,文化可交流。民眾藉由文化創意,在社區這個各群體和階層彼此互動的舞台中交流,而文化,也在交流、溝通中走向新的融合。文化來源於庶民也服務於庶民,城市的文化之美,更是深藏於庶民之中的。城市的文化演出團體,有著為在公園裡、太廟前、榕樹下買不起票的市民和弱勢群體演出的義務,“文化就在巷子裡”;而不同群體和階層獨特的文化,也可以到城市最現代的中心廣場去演出,讓“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得以互動。

再次,民眾藉由參與文化生活,在與其他文化的交流互動過程中彼此產生了對所處城市和所屬文化的認同。同時,由於多元文化的交流充分考慮到了不同群體和階層的生活方式、興趣和利益,城市所推行的各種文化政策和社會治理措施也將更容易被民眾理解和接受,為和諧城市的推進夯實基礎。

當然,尊重和維護多元文化並不是要容忍與現代社會不相容的陋習,否則這將與和諧社會的宗旨和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初衷相違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