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科龍門”事件曝“五宗罪”

業內反思外資會計所“超國民待遇”

證監會昨日舉行了有關德勤的行政處罰聽證會,業內人士認為,“科龍門”事件敲響了警鐘:外資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但高“學費”並沒有換來高質量的誠信,“超國民待遇”所帶來的不公平競爭環境亟待改變。

德勤“五宗罪”

據了解,證監會已於去年基本完成了對德勤違法違規主要事實的調查。一位權威人士日前透露,德勤違法違規大體上包括五方面:一,對存貨及主營業務成本執行的審計程式不充分、不適當;二,在存貨抽盤過程中缺乏必要的職業謹慎,確定的抽盤範圍不適當,執行的審計程式不充分;三,在對應收賬款及主營業務收入審計過程中執行的程式不充分,函證方法不當;四,德勤事務所未就科龍電器2003年度確認對合肥維希的銷售收入30484萬元事項對其出具的2003年度審計報告進行更正或相關處理,其2004年度審計報告中保留意見金額錯誤;五,德勤事務所對科龍電器內部票據貼現未能適當關注,未發現科龍電器2003年現金流量表重大差錯問題。

在指出德勤缺乏“必要的職業謹慎”時,知情人士表示,經初步調查,德勤事務所在對科龍連續三年年報審乒程中實施抽盤程式時,未能確定充分有效迥抽盤範圍蠅導致其未能發現科龍電器通過壓庫方式確認虛假銷售收入的問題。杌而,科龍電器?002年~2004年底賬面上虛構出貨記錄,上述存貨仍然封存在倉庫中,只是將賬面數量結存為零。在2002年~2004年期間,上述年底結存數量為零的倉庫中有大量入庫和出庫的記錄,德勤應對這些結存數量為零的倉庫引起關注,並對這些倉庫進行抽盤,但德勤沒有對這些倉庫進行抽盤,而只是根據科龍電器提供的盤點差異表中出庫未開票清單實施了函證、抽查出庫單、送貨單等審計程式後做調增科龍電器收入的調整分錄,其審計程式不充分。

涉嫌違反《證券法》

一位權威人士表示,如果沒有新的事實或者異議來進行改動,那么德勤的上述行為違反了《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三十五條,構成了該條例第七十三條所述的行為;同時涉嫌違反了《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的規定,構成《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所述的行為。

《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七十三條規定,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和律師事務所違反本條例規定,出具的檔案有虛假、嚴重誤導性內容或者有重大遺漏的,根據不同情況,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非法所得、罰款;情節嚴重的,暫停其從事證券業務或者撤銷其從事證券業務許可。對前款所列行為負有直接責任的註冊會計師、專業評估人員和律師,給予警告或者處以三萬元以上三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撤銷其從事證券業務的資格。

《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公司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出事”緣於違規成本低

對於德勤事件,業內人士提出警示:外資會計師事務所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但高“學費”並沒有換來高質量的誠信,“超國民待遇”所帶來的不公平競爭環境亟待有所改變。

事實上早在2001年,外資會計師事務所在華開始遭遇“誠信門”,畢馬威因在錦州港案件中涉嫌財務造假在中國成為被告,開創了中國證券市場的三個“第一”,引發了社會對“四大”的重新認識:一是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在證券民事賠償案中首次成為被告;二是境外機構在此案件中首次成為被告;三是國際著名的“四大”首次在華成為被告。2005年7月,財政部公布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普華永道被責令整改。

接受記者採訪的不少專家認為,不能盲目信任“四大”。2002年,當時“五大”之一安達信因陷入美國安然財務醜聞而宣告破產,引發了會計師行業的信任危機。當時的安達信執行總裁貝拉迪諾曾說:“我們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陷入這種困境的會計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