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資產評估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資產評估業是我國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會公正性中介服務行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廣泛、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深入探討當前我國資產評估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具體構想。

資產評估是經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會公正性中介服務行業,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迅猛發展,尤其是中國成功加入wto,我國資產評估業必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機遇難得,競爭亦難免。因此,健全資產評估理論體系與實踐標準,努力提升行業綜合競爭力,樹立起資產評估的民族品牌,就成為我國資產評估業入世後能否健康發展,以及從容應對全球性競爭的關鍵所在。而競爭力的提高首先來自於對自身的充分認識和不斷完善。有鑒於此,本文擬就當前我國資產評估中幾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及對策做一些具體探討。

一、當前我國資產評估中的主要問題

(一)資產評估理論體系不健全,評估標準不統一

資產評估的規範發展,需要健全的評估理論體系和統一的評估準則。實踐中,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新興國家,都把研究評估理論和制定評估準則作為關係行業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我國,隨著“法律規範、政府監督、行業自我管理”的巨觀管理體制的確立,資產評估業的發展將面臨更加寬鬆的政策環境。在此背景下,中國資產評估理論體系的薄弱就日益明顯。由於在行業發展初期,較為注重對評估方法和具體套用知識的國際借鑑、引進,而對評估理論研究遠遠不夠,導致目前我國資產評估理論體系不完整,理論研究與實踐操作脫節,這使評估準則的制定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雖然我國在1991年和1996年先後頒布實施了《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和《資產評估操作規範意見》等一系列行業法規、規範,但總體來說,還不能從根本上規範資產評估業務活動和評估人員的道德操守,於是也就形成不了行業自律體系,強化評估管理只能依靠行政部門,但又由於這一規範和準則出自不同管理部門,其比較注意自身的行業特殊性,卻忽略了整個資產評估業的共同需要,致使在實際操作中,評估行業技術標準的透明度很低,成為阻止其他部門進入評估市場的一個重要手段,這大大降低了資產評估業的公正與效率。健全資產評估理論體系,加快統一評估準則的制定迫在眉睫。

(二)資產評估服務領域相對較窄,未能充分發揮資產評估的應有作用

從世界評估實踐看,資產評估的服務範圍應該是十分廣泛的,除了產權變動之際的評估外,個人資產、企業績效、科技成果、專利技術、自然資源等等,都可以成為評估服務的對象。而在我國,評估只限於產權變動之時,服務對象主要是國有企業和合資企業,並且大多數是一次性評估,尚未形成國外同行那樣的全方位、長期性、連續性的服務模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資產評估應有作用的發揮。

(三)較多的行政干預削弱了資產評估的本質特徵———獨立性

作為一個新興的中介服務行業,我國資產評估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行政力量的支持與推進。我國眾多評估機構在成立之初,均掛靠在不同的行政事業單位,接受相關部門的管理和領導,這種行政部門管理模式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資產評估市場化的進程。但是,作為一項社會中介服務,資產評估畢竟不是行政職能,它是專門的機構、專門的人員,依據適用的原則和標準,獨立開展的一種社會中介活動,並在此基礎上,對評估結果負全部責任。因此,獨立性是資產評估的本質特徵,是其全部意義與價值之所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資產評估都不能喪失其獨立性。所以,政府的行政干預,或者說是不同管理部門的干預,實質上是與資產評估獨立性要求相悖的。長期下去,必將制約並阻礙我國資產評估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加入wto後,國際慣例要求我們必須更加重視並積極維護資產評估業超然獨立的地位,否則就會使得評估結果缺乏客觀公正性,降低了評估的效率和可信度,弱化了對從業機構與人員的道德約束,進而出現侵犯利害人利益的可能,最終損害了中國資產評估業的聲譽與形象。因此,強化資產評估獨立性,減少行政干預,是資產評估業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四)執業人員的業務素質、知識結構、職業道德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評估人員是實施評估業務的主體,資產評估業的發展必須依賴於一大批優秀的評估人才,他們不僅要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但從目前我國執業人員的構成看,還不能完全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評估人才的更高要求。具體而言,一是有些評估人員年齡偏大,他們雖然很敬業,也有較豐富的經驗,但知識結構老化,同時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欠缺,尤其是對數學、外語、計算機等現代資產評估必備工具的學習與套用效果較差;二是在目前的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兼職評估師。資產評估成了第二職業,這與評估業的重要性及其對人員的要求是不相符的。兼職的存在將影響到執業的水平和質量,甚至可能對社會公平性產生一定的影響,事實證明,利用兼職人員發展資產評估事業是一大誤區;三是有少數從業人員經不住經濟利益誘惑,違背職業道德,降低了資產評估在人們心目中的公正性形象;四是整個資產評估業的後續培訓以及職業道德教育跟不上行業發展的步伐。

(五)資產評估收費標準存在嚴重缺陷

從當前資產評估實踐來看,現有的資產評估收費辦法已不能適應行業發展的要求,成為影響評估工作質量和評估業聲譽的重要因素。其缺陷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現有評估辦法中以評估結果作為收費依據的做法,違背了評估行業的公正性和國際慣例,資產評估是一項社會公正性工作,要保證評估結果的客觀公證,就必須保持其形式與內容上的獨立性,不能以客戶最大滿意為目標,其收費應與評估項目的範圍大小、難易、風險程度等掛鈎,否則,就有可能導致評估師為了獲取更高收益,而違反評估原則和職業道德,損害有關利害人的利益;第二,收費辦法規定了評估項目收費最高限標準,而沒有最低限標準,這實際上是鼓勵了評估機構及人員在工作中競相壓價的惡性競爭,而資產評估有著嚴格的規範,許多工作程式是不能省略和逾越的,機構間的競爭應該是評估質量與服務的競爭,決不是相互壓價的競爭,因為這樣做,必然會為降低工作成本省去許多必經的程式和步驟,其結果是評估質量的下降,最終既損害了客戶的利益,也對資產評估業的聲譽產生了極大的威脅;第三,1992年制定的收費標準延用至今,已明顯偏低,不能適應現階段評估業積累和發展的需要,不利於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從事這一行業的工作,以及對評估人員的後續培訓、教育,也不利於評估機構上規模和提高防禦風險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