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挑戰不確定性

金融不良資產的處置正日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一項經常性業務。資產管理公司(amc)從銀行接手金融不良資產並加以處置,接手方式越來越市場化,處置方式越來越多多樣化,既有單項零售又有打包批發等,對社會的影響漸廣,反過來,社會各界對金融不良資產的評估和處置也越來越重視和關注。中國資產評估師協會適時發布的《金融不良資產評估指導意見(試行)》(下稱“指導意見”),是對近年我國處置和評估不良金融資產實踐的總結,也是指導註冊評估師規範而開創性地開展不良金融資產評估的工作指南。

資產評估是市場經濟下價值發現的間接的輔助性手段,是在市場實現交易發現價值之前,通過模擬市場、類比分析、假設判斷,事前尋找資產的價值區間,為投資和交易的市場行為提供參考依據。由於資產評估在交易前,實際交易發生在評估後;由於資產評估是總是基於一定的假設前提,而交易時假設已經為了某種現實的具體條件;由於模擬市場是一般的,而現實的交易是個別的;由於評估需要對未來做最好的判斷,而未來本質上就充滿著不確定性。人們寄希望於資產評估,希望評估師評估出“公道的”的資產價值;但由於存在種種的不確定因素,最好的評估師所能做的,無非就是憑藉信息和資料、技術和經驗,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對最有可能的情況做出假設,“提煉”出相對確定的評估結果。資產是能帶來收益經濟資源,能在未來帶來多少收益,決定了資產價值的大小。問題在於未來充滿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依靠假設、分析、合理推斷和預測的價值評估天生就有很大的相對性。評估師力圖在專業水準上儘可能處理好未來和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市場需要知道資產“真值”的矛盾。可見,資產評估永遠在和不確定性打交道。然而,在不良金融資產的評估中,評估師面臨的不確定性更加明顯。金融不良資產評估充滿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