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土地調控箭在弦上

我國人多地少的國情決定了中央對地根一刻都不敢放鬆。因此,2006年,土地調控的步伐一直未曾停止。媒體甚至用“風暴”來形容國家的土地調控力度之大。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如此闡述保護耕地的問題:“在土地問題上,我們絕不能犯不可改正的歷史性錯誤,遺禍子孫後代。一定要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 
溫家寶總理的講話在代表委員中引起強烈反響。他們紛紛表示,各地各部門必須堅決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絕不能讓耕地紅線形同虛設。 
代表委員的多項提案也將焦點瞄準了土地:加強土地立法,加快土地制度創新,科學合理地利用土地…… 
各種有益的提案正在匯聚成一場新的調控思想“風暴”。2007年,新一輪土地調控已然箭在弦上。 
土地調控效果明顯 
圍繞土地調控效果,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台興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超斌認為,通過近兩年的土地調控,已經在房地產業內部實現了洗牌,“很多小的房地產開發企業無地開發,被市場所淘汰。大的開發企業拿地更加積極,也更注重產品品質。” 
開發企業對土地調控情況有清醒的認識,業內其他人士的觀點同樣精彩。全國政協委員、國土資源部諮詢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文甲表示,通過去年支持中小戶型中低價位住房的土地供應、開徵土地增值稅、建立國家土地督察局、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提高一倍等做法,“我國土地調控可以說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劉文甲指出,這些成效表現為:各地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房屋供應開始有了提升;地價漲幅保持了平穩,與巨觀經濟走勢相吻合;別墅等高檔住宅用地被全面禁止;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被納入了地方預算管理。 
對於未來土地調控措施,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指明方向,包括認真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畫;抓緊完善和嚴格執行節約集約用地標準;切實控制工業用地,堅決執行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落實建設用地稅費政策,規範土地出讓收支管理;嚴格土地管理責任制。 
加強土地立法 
2006年土地規劃中最大的事情是,國務院149次常務會議做出了暫緩批准《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的決定。全國政協委員、國土資源部中國土地勘測規劃研究院副院長謝俊奇表示,主要是國務院對全國新增建設用地的數字不滿意,“原來規劃做的是到2010年保持18億畝耕地的要求,現在國務院要求這一生命線要保持到2024年。目前國土資源部正在和有關部委及省市區協商相關數字。” 
劉文甲則指出,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從長計議,深入研究,編制出歷史性、危機性、戰略性的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危機性是國務院對土地管理和調控形勢更為深刻的判斷,說明我國耕地保護形勢嚴峻,危及國家糧食安全和經濟安全;建設用地利用粗放,危及科學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河南省副主委、河南省監察廳副廳長儲亞平提出,制定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規劃法》迫在眉睫,“沒有將土地規劃單獨立法是土地被濫用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必須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土地利用關係的巨觀調控作用,這就需要運用強有力的土地規劃法,來確保土地總體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實施的權威性。” 
在民盟中央的提案中,建議抓緊制定土地利用規劃法,適時制定土地利用規劃法實施的配套法規和規章,有序推進各級土地利用規劃的法令化。目前在我國土地利用規劃只是具有法定效力的政府檔案,規劃本身還不是法。從長遠看,對於土地利用規劃這類基礎性、長遠性規劃,法令化是發展趨勢。 
儲亞平委員認為,土地利用規劃作為協調各行業、各部門經濟活動的綜合平台,缺乏相應的法律制度保障,這與國家賦予它的職能與地位是極不相稱的,也勢必影響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綜合統籌能力。當前,全國正在開展新一輪土地規劃修編,土地利用規劃作為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平台,必須有相應的法律保障作支撐,土地規劃的層次體系與法律效力需要通過立法進行明確。因此,當前形勢下加快土地利用規劃立法,不僅是完善土地規劃制度,加強民主法治的大勢所趨,也是現階段加強土地參與巨觀調控能力的現實需要。 
加快土地制度創新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經濟學院教授郭松海還提出,作為土地資源的主要管理部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及時地調整土地政策,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與發展。 
郭松海這次在“兩會”上提出的土地制度創新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徵用農村土地,應協助農民建立社會保障,要明晰農民對集體所有土地的權益,完善征地補償辦法。二是盤活農村存量集體建設用地,增加土地市場的供給。三是調整土地供給結構,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建設用地供給。四是培育農村宅基地市場,為農民進城定居增強購房能力。 
他強調,廣東省賦予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以合法性,進而增加了建設用地供應,穩定了地價,其經驗可值得推廣借鑑。因此他特別建議,要加快農村集體土地上市流轉,“農民可以出租、入股、合營,從中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與此同時,要多渠道盤活存量集體建設用地,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組建合作社,租賃經營集體建設土地,建造標準廠房、職工公寓,對外出租,年終按股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