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未來5年國家級開發區目標確立

  日前,商務部、國土資源部聯合發布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十一五”期間,國家級開發區將更加注重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更加注重引進技術和開發創新,更加注重開發項目的質量和效益,更加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到2010年,國家級開發區單位面積土地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預期為15億元/平方公里,單位面積工業用地產生工業產值63億元/平方公里,分別比“十五”期末提高8.07%和59.25%。
“十一五”期間,國家級開發區的總體目標是:努力建設成為促進國內發展和擴大對外開放的結合體;成為跨國公司轉移高科技高附加值加工製造環節、研發中心及其服務外包業務的重要承接基地;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和高素質人才的聚集區;成為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成為推進所在地區城市化和新型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力量;成為體制改革、科技創新、發展循環經濟的排頭兵。
隨著國家級開發區經濟的高速發展,對土地等資源的需求絕對量將增加,如何降低資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已成為國家級開發區面臨的重要任務。未來5年,國家級開發區在資源利用上,從注重規模擴張和發展速度向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轉變,更加珍惜和合理開發利用土地等資源,努力促進各種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
國家級開發區將嚴格執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制定合理的征地補償標準,建立補償安置爭議的協調和司法仲裁制度,切實保護被征地農民利益,多渠道補償安置被征地農民。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發揮開發區輻射帶頭作用,讓被征地農民融入到開發區的建設發展中,共享開發區建設發展的成果,推動國家級開發區所在區域農村城市化進程。
國家級開發區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國家級開發區是指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包括49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5個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政策的其他國家級工業園區。
我國自1984年開始設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後,為推動不同類型產業的發展,經國務院批准,相繼設立了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保稅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出口加工區等具備不同功能的對外開放區域,因其開發和管理模式基本類似,所以廣義上都稱之為國家級開發區。目前,國土資源部已將194個國家級開發區的四至範圍向社會公告。 
國家級開發區將堅持集約化發展。嚴格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划進行開發建設,積極做好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合理確定國家級開發區未來發展建設用地的空間,並納入所在城市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進行統一管理。按照“效益優先、適度超前、引導集聚、集約經營”的原則,根據國家級開發區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科學規劃開發區及周邊區域土地資源,合理確定產業園區及配套設施的布局和建設規模,最佳化用地結構,統籌安排入區項目。
為提高土地利用率,國家級開發區將設定項目準入條件,有選擇地引進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項目。推進土地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嚴格管制土地用途和動工、竣工期限。注重產業結構調整和土地使用調整的結合,逐步淘汰占地多、用地少、效益差的項目,把土地調整供應給用地省、效益好的項目,充分挖掘土地潛力,讓有限的土地發揮最大的效益。國家級開發區的建設用地用途以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承接服務外包業為主,除必要的配套設施外,不得擅自改變土地用途。
國家級開發區將建立健全土地利用和土地規劃實施的考核體系。綜合國家級開發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和土地利用水平等因素,分層次地評價國家級開發區土地利用狀況,定期公布國家級開發區土地利用情況報告。為加強土地管理,還將進行國家級開發區建設用地報批制度改革試點,在加強監管的同時提高效率。
  自1984年我國設立首批14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來,到“十五”期末,全國累計批准設立了54個國家級開發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全國54個國家級開發區已累計完成工業用地開發約591平方公里,單位面積土地地區生產總值貢獻率為13.87億元/平方公里,單位面積工業用地創造工業產值39.56億元/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