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行政法律理論輔導講座:刑事訴訟法(二)

第二專題、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依法獨立行使職權
1.不同於西方國家的司法獨立
a.法院、檢察院作為整體的獨立,而不是法官、檢察官個人獨立;
b.我國的獨立只獨立於行政,不獨立於立法。
人民檢察院依法對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具體措施
立案監督權:公安機關不立案的案件,檢察機關有機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的理由,若不成立,有權通知公安機關立案;
偵查階段:不批准逮捕;偵查過程中的嚴重違法情況,有權提出糾正意見;
審判監督:一審和二審的抗訴進行監督;
執行監督:法院執行死刑時,派員臨場監督;執行刑罰減刑、假釋時,檢察機關有權認為減刑、假釋不當提出意見,法院應在20天內對案件重新審查;
每一個公民有權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法院要提供翻譯,翻譯費。
少數民族聚居和多民族雜居地區,應當使用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民事訴訟活動,用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進行審訊,用當地通用的語言文字發布公告、判決書以及其它檔案。
審判公開
公開審理:除以下情形外,其餘刑事案件一律公開審理,對於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應噹噹庭宣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a.關國家秘密的案件;
b.有關個人隱私的案件(我國主要指案件中主要情節涉及男女兩性關係,次要情節無關);
c.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4—16歲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16—18歲案件,一般不公開審理(共同犯罪中,有的被告成年,有的未成年,所有均不公開審理);
d.對於當事人提出申請的確屬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法庭應當決定不公開審理;
公開宣判:所有案件一律公開宣判。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辯護權不受訴訟階段的限制,受限制是辯護的方式;
辯護權與犯罪種類無關;
辯護權與案件情況無關。
偵查階段
只能自行辯護,但可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後或者被採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委託律師進行諮詢、控訴、取保後審等事宜。
起訴階段
自行辯護、委託辯護
審判階段
自行辯護、委託辯護、指定辯護
未經人民法院依法判決,對任何人都不得確定有罪
刑訴法取削了人犯的概念,分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取消了免予起訴;
庭前審查程式取削了實體審查,現為程式性審查;
刑訴法增加了證據不足,指控罪名不成立的無罪判決方式。
保障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利
對於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訊問和審判時,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責任
1.不追究刑事責任的處理:
刑訴法15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責任:法定不起訴
a.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b.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時效多長由實體法規定,老刑法規定如果採取強制措施才導致訴訟時效中斷,新刑法規定,立案才導致訴訟時效中斷,沒有立案,訴訟時效不中斷)。
c.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d.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e.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如果法院根據已有證據能夠證明被告人不構成犯罪的,而被告人在宣判前死亡的,應當判決宣告其無罪。
f. 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上述情形在不同的訴訟階段發現要採取不同的處理辦法:
已經追究的,應當按以下方法處理:
a.公訴案件:公安機關和檢察院作出不立案決定(立案階段)。
b.自訴案件:法院不應受理。
c.已經立案在偵查階段:偵查機關(公安機關、檢察院、國家安全機關)應當撤銷案件。
d.在審查起訴階段: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的決定。
e.在審判階段:對於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應當判決宣告無罪。對於其他情形,應當裁定終止審理。
追究外國人刑事責任適用我國刑事訴訟法
a.對於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適用本法的規定。
b.對於享有外交特權和豁免權的外國人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通過外交途徑(3種: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要求派遣國召回;另行限期出境;驅逐出境)解決。
c.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我國司法機關和外國司法機關可以相互請求刑事司法協助(方式:代為送達訴訟文書;代為調查取證;引渡。我國沒有判決的相互承認與執行)。

第三專題、 管轄
1.立案管轄:

(1)公安機關: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另有規定包括:
a. 由檢察院直接立案偵查的案件。
b. 由軍隊保衛部門負責偵查的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
c. 由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的間諜案。
d. 由監獄立案偵查的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案件。
註:海關的偵查部門對於走私犯罪有偵查權。
注意:走私犯罪的偵查機構,不是獨立的偵查機關,是公安機關的組成部分。例:根據現有法律規定,走私犯罪應當由下列哪個機關來負責偵查?a國家安全機關 b人民檢察院 c公安機關 d走私犯罪偵查機構本題應選d項。如果d項是監獄,則應選c公安機關。
(2)檢察院:
a.貪污賄賂犯罪(刑法分則第8章的貪污賄賂罪,以及分則中比照貪污賄賂罪處罰的)(注意職務侵占罪和挪用資金罪不是此列,應該由公安機關管轄),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暴力取證、虛待被監管人員、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權利的犯罪(若主體不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則為公安機關立案,如超市保全搜查)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權利(非法剝奪宗教信仰自由、破壞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破壞選舉案件、妨害通訊自由(普通人妨害通訊自由則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犯罪,由檢察院立案偵查
b.對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檢察院決定,可以由檢察院立案偵查。

(3)法院:自訴案件。
a. 親告罪:
(一)侮辱、誹謗案(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二)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尚未引起被害人死亡,死亡則為公訴);
(三)虐待案(尚未致人重傷、死亡);
(四)侵占案(普通侵占);
b. 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一)故意傷害案(輕傷);這些案件並不不能一概適用簡易程式
(二)非法侵入住宅案;
(三)侵犯通信自由案;
(四)重婚案,既可以是自訴案件,又可以是公訴案件;
(五)遺棄案;
(六)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七)侵犯智慧財產權案(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八)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對上列八項案件,被害人直接向法院起訴的,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對其中證據不足、可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或認為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應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c.公訴轉自訴的案件: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檢察院已經作出不予追究的書面決定的案件。
(4)特別規定:
a.涉稅案、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由公安機關管轄,檢察院不應受理。對於檢察院已經立案偵查的依法應由公安機關管轄的涉稅等案件,可由檢察院繼續辦理完畢,或由檢察院移交公安機關辦理。
b.偽證罪、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由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法院不應受理。
c. 交叉管轄:
(一)公安機關偵查刑事案件涉及檢察院管轄的貪污賄賂案件時,應當將貪污賄賂案件移送檢察院。檢察院偵查貪污賄賂案件涉及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應當將屬於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原則上分案偵查
(二)在上述情況中,如果涉嫌主罪屬於公安機關管轄,由公安機關為主偵查,檢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主罪屬於檢察院管轄,由檢察院為主偵查,公安機關予以配合。
(三)要分清主罪和次罪(刑罰較重的為重罪)後再確定管轄。比如犯貪污罪和故意傷害罪,如果貪污罪刑罰較重,則由檢察院管轄;故意傷害罪刑罰較重,則由公安機關管轄

2.審判管轄:
(1)級別管轄:
 a.基層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法院管轄的除外。
 b. 中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三)外國人犯罪的刑事案件(犯罪主體是外國人,涉外的被害人不一定是)。
 c.高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區、直轄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d. 最高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e.刑事訴訟中級別管轄變通的原則:管轄權只能上升,不能下放,和民事訴訟雙向不同
 (一)上級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審判下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下級法院認為案情重大、複雜需要由上級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法院審判;
 (二)檢察院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而向中級法院提起公訴的普通刑事案件,中院受理後,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可以依法受理,不再交基層法院審理;
 (三)一人犯數罪、共同犯罪和其他需要併案審理的案件,只要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屬於上級法院管轄的,全案由上級法院管轄;
 (四)基層法院對已經受理的案件,認為可能判處死刑、無期徒刑的,應當請求移送中院。

上級法院的提審權:
 1.只能在必要的時候行使;
 2.提審的應當是下級法院有管轄權的案件;
 3.提審法院應當按照一審程式進行,判決、裁定允許抗訴。
有關於提審的總結:
 1.第23條,按照一審程式審理;
 2.第200條:死刑覆核程式中的提審:高級法院對死刑案件覆核之後,認為不應當判處死刑的,有權提審改判,按照終審程式審理;
 3.第205條第2款:在審判監督程式中,上級法院有權決定提審,按照終審程式進行。

(2)地區管轄:
 a.犯罪地為主、居住地為輔: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法院管轄。被抓獲地如果沒有犯罪,則不是當然的犯罪地
 (一)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的財產犯罪,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分子實際取得財產的犯罪結果發生地。)
 (二)居住地:流竄作案、民憤極大、適用緩刑或管制等刑罰需要在居住地執行的。包括戶籍地、經常居所等。
 b. 管轄爭議解決辦法――受理為主、主要犯罪地為輔:
 (一)兩個以上同級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法院管轄(優先管轄);
 (二)尚未開庭審判的,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被告人主要犯罪地(一個犯罪行為所在地,若有數罪則在重罪所在地)的法院審判(移送管轄);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應由最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三)對管轄權發生爭議的,應當在審限內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爭議的法院分別逐級報請共同的上一級法院指定管轄(指定管轄)。
 c.單位犯罪的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單位住所地的法院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單位住所地的法院管轄。(犯罪地為主、居住地為輔原則的最好體現)
 d.刑事自訴案件的自訴人、被告人一方或者雙方是在港、澳、台居住的中國公民或者其住所地是在港、澳、台的單位的,由犯罪地的基層法院審判。

(3)指定管轄:
 a. 確定:上級法院可以指定下級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
 b. 改變:也可以指定下級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法院審判;
 c.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刪除了原來關於“上級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交由下級法院審判”的內容。根據這一修改,對於第一審刑事案件,依法應當由上級法院管轄的,不能再指定下級法院管轄。管轄權只能上升,不能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