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內部審計業務》模擬考試題6

 101.利用以下信息回答:
某大型財務機構的內部審計部門完成了對公司派駐海外的銷售機構的經營性審計。審計報告批評了總公司對經營過程缺乏控制和對成功的銷售人員缺乏有效監督。內部審計師懷疑,但沒有說明總公司之所以容忍海外銷售機構上述行為的原因是:該銷售機構,更確切地說,是個別銷售人員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並帶來了可觀的利潤,因此影響到高級管理層所有人員的分紅。高級管理層在收到審計報告後,便采限了糾正措施。鑒於及時采限了糾正措施,該內部審計師未將這一審計發現上報審計委員會。
以下哪項陳述,如果是正確的,可支持內部審計師做出不向審計委員會報告有關控制問題的決定?

a:管理層計畫實施糾正措施。b:董事會有一個獨立的委員會來提出獎勵方面的建議。
c:對於整個組織來說,海外銷售機構的銷售量和潛在風險並不重要。d:海外銷售機構十分複雜,內部審計師應該依賴管理層對問題嚴重程度的分析。

102.利用以下信息回答:
財產和意外保險公司的管理層關注理賠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他們主要關注兩方面:有些不應賠付的索賠已經賠付,或賠付量超過政策規定;許多索賠者沒有及時獲得賠付。為準備對這一領域的審計,內部審計師決定進行初步調查來獲得更多關於理賠過程實際情況和潛在問題的信息。
該內部審計師與主管進行面談。他注意到主管變得非常不安和緊張,只要他就某些特定類型的理賠提出問題,主管總會改變話題。主管的回答與公司政策和程式是一致的。當記錄這次面談時,該內部審計師應該

a:記錄主管的回答並注意其非語言表達的性質。b:不記錄主管非語言的表達,因為那是主觀的、沒有被證實的。
c:認為非語言的表達是有說服力的,存在充分的證據指控該團伙的舞弊行為。d:忽視面談中關於特定問題的答案,因為都是自我保護性的

103.對新獲得汽車資產是否存在最具說服力的證據是:
a:詢問管理部門。b:觀察被審計者的處理程式。
c:實物檢查。d:發票 

104.可信證據是指:
a:能夠合理確認不出現錯誤和偏差,並忠實反映所代表事項的證據b:通過觀察人、所有權和事件獲得的證據。
c:旨在強化或確認收集證據的附屬性證據d:能夠證實事實準確,並據以推斷其他事實的證據

105.下列哪項最好地反映了數據流程圖的基本內容:
a:數據源、數據流、計算機配置、流程圖和數據存儲;b:數據源、數據終點、數據流、傳送過程和數據存儲;
c:數據流、數據存儲和程式流程圖;d:數據流、程式流程圖和數據終點。

106.在下列實質性調查工作程式中,哪一項能夠最好地提供關於收入記錄的完整性的信息:
a:總賬控制賬戶與銷售日記賬核對一致b:總賬控制賬戶與銷售日記賬核對一致
c:保證運輸記錄是連續編號的;d:運輸記錄與已記錄的銷售額一致。

107.將當前的財務報表與預算或以前的報表進行比較時,分析性程式主要是用於確定:
a:財務報表披露的適當性b:存在具體的錯誤或遺漏;
c:報表內容的總體合理性;d:報表內容的總體合理性;

108.在準備存貨定價測試的抽樣計畫中,以下哪個陳述說明統計抽樣比非統計抽樣更具有優勢:
a:抽樣結果要求非數量性的表達;b:提供抽樣風險的數量性測量;
c:將非抽樣風險降低到最小;d:降低可容忍誤差水平 

109.證明某項資產仍在使用的最佳證據是:
a:審查該項固定資產卡片b:審查固定資產明細賬
c:審查固定資產折舊政策d:將該項固定資產的折舊安排與其保險評估進行比較。

110.運用下列信息回答問題11-12 內部審計師正在檢查採購職能。對金額超過¥2000的採購要求競爭性投標,除非有經過執行副總裁簽字才能免除投標要求。在最近一年公司簽發了3000份採購訂單,其中180份的金額超過¥2000。
下列哪項審計程式將產生關於遵守投標程式的最充分的證據?
a:選擇投標申請書的代表性樣本,逆查到相應的採購訂單,以確定採購金額超過¥2000。b:選擇超過¥2000的採購訂單的代表性樣本,檢查相應的檔案,確定檔案中有沒有投標申請書或經簽字的免除投標表。
c:與採購部門經理面談並詢問關於是否存在偏離投標程式的情況。d:與執行副總裁面談並詢問關於其簽字免除投標要求的情況的發生頻率和免除條件。 

111.某個有許多分店的公司決定以其中一家分店為基準,來分析分店財務報告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以下哪項是財務基準中最有可能包含的評定指標:
a:員工的高流動率b:員工參與預算編制的程度很高
c:大額的註銷壞賬d:供應商數目多

112.哪一種控制自我表現評價方法假定管理人員和工作小組成員了解風險和控制概念,並且在交流過程中運用這些概念?
a:管理部門進行分析的方式。b:管理部門進行分析的方式和促進小組探討班方式。
c:管理部門進行分析的方式和調查方式。d:所有自我評價程式。 

113.某內部審計主管發現其內部審計師越來越多地以口頭報告來補充書面報告,內部審計師使用口頭報告的增加最為可能的原因是口頭報告:
a:減少支持審計發現所需的測試數量.b:用非正式形式傳達意見,無需準備.
c:採用靈活的形式編制,因此提高整體審計效率.d:允許內部審計師表達相反的論點,並為聽眾提供可能需要的額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