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人的“平均數”

劉木頭開了一家小工廠,生產一種兒童玩具。

工廠里的管理人員由劉木頭、他的弟弟及其他六個親戚組成。工作人員由5個領工和10個工人組成。工廠經營得很順利,現在需要一個新工人。

現在,劉木頭來到了人才市場,正與一個叫小齊的年青人談工作問題。

劉木頭說:“我們這裡報酬不錯。平均薪金是每周300元。你在學徒期間每周得75元,不過很快就可以加工資。”

小齊上了幾天班以後,要求和廠長劉木頭談談。

小齊說:“你騙我!我已經找其他工人核對過了,沒有一個人的工資超過每周100元。平均工資怎么可能是一周300元呢?”

劉木頭皮笑肉不笑地回答:“小齊,不要激動嘛。平均工資確實是300元,不信你可以自己算一算。”

劉木頭拿出了一張表,說道:“這是我每周付出的酬金。我得2400元,我弟弟得1000元,我的六個親戚每人得250元,五個領工每人得200元,10個工人每人100元。總共是每周6900元,付給23個人,對吧?”

“對,對,對!你是對的,平均工資是每周300元。可你還是騙了我。”小齊生氣地說。

劉木頭說:“這我可不同意!你自己算的結果也表明我沒騙你呀。”

接著,劉木頭得意洋洋地拍著小齊的肩膀說:“小兄弟,你的問題是出在你根本不懂平均數的含義。怪不得別人呦。”

小齊氣得說不出話來,最後,他一跺腳,說:“好,現在我可懂了,我不幹了!”

在這個故事裡,狡猾的劉木頭利用小齊對統計數字的誤解,騙了他。小齊產生誤解的根源在於,他不了解平均數的確切含義。

“平均”這個詞往往是“算術平均值”的簡稱。這是一個很有用的統計學的度量指標。然而,如果有少數幾個很大的數,如劉木頭的工廠中有了少數高薪者,“平均”工資就會給人錯誤的印象。

類似的會引起誤解的例子有很多。譬如,報紙上報導有個人在一條河中淹死了,這條河的平均深度只有2尺。這不使人吃驚嗎?不!你要知道,這個人是在一個10多尺深的陷坑處沉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