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大特編中醫護理學:骨折的辨證施護

骨折是骨的完整性或連續性中斷的一類疾病。若護理不當,不但會給患者造成軀體的疼痛而延期癒合,甚至發生一系列的併發症。如何提出並貫徹實施具體辨證施護的原則,是每個護理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現將本人從事骨科護理工作的體會介紹如下:

1.情志護理

骨折後患者常有緊張、焦慮、悲觀、痛苦等多種情志變化,從而引起人體的陰陽失調,氣血失和,導致病情加重,並引起併發症。護士應根據不同的骨折病人進行觀察和分析,耐心做出合適的解釋,如告知此病通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患者本人的積極配合是完全可以治癒的,從而解除患者心理上的負擔。必要時介紹同種疾病治療痊癒出院的病例,以此樹立其戰勝疾病的信心,使其情志舒暢地接受治療。對於傷肢腫脹,經過反覆的手法復位效果不佳者,或對骨牽引治療疑心重重,擔心傷肢殘廢的患者,護士的心理護理顯得更為重要。護士應詳細說明小夾板或石膏固定及骨牽引的重要性,告知過分的心理緊張和情緒不佳都會影響骨折的癒合。

2.病情觀察

骨折的病人由於脈絡受損,氣血運行受阻,會出現腫脹疼痛,應抬高患肢,以利靜脈回流,減少和避免肢體腫脹,嚴密觀察肢體遠端血液循環,同時還應注意觀察皮膚色澤、溫度、感覺、活動度等情況,隨時調整外固定的鬆緊度。如腫脹明顯,可外敷消腫膏或內服止痛丹及骨傷復元湯等,以達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如出現肢端劇痛,發紺或蒼白,皮溫下降,感覺減退,肌肉無力,不能主動活動或被動活動等情況,都視為缺血的表現,應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3.皮膚護理

多發性骨折的病人,由於病情重,患肢制動而長期臥床,故易發生褥瘡。應定時檢查易患褥瘡的部位,觀察血運情況,在易壓部位可擦紅花油或用神燈照射進行理療,亦可每2小時用滑石粉按摩局部皮膚一次,每次5分鐘。在骶尾部墊氣圈或氣墊,平時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和乾燥。

4.飲食護理

骨折的病人,由於失血耗氣,中焦運化處於滯化狀態,故應禁食生冷,酸苦之品,要時時顧護脾胃。營養不足是造成骨折延期癒合的主要因素之一,故飲食原則為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飲食。骨折早期,骨斷筋傷,氣滯血瘀,淤血內停,腫脹疼痛,體溫偏高,此時不可急於服用營養品,應食蔬菜、水果、牛奶、米粥、麵食等,忌食酸辣、油膩及刺激性食物,待病情穩定,二便通暢、舌苔脈象正常後,在適當給予補養之品。中期後,骨細胞占據血腫位置,形成骨痂,這時應給予持續接骨,調和營養的食物,如雞蛋、排骨湯、魚類、動物肝腎、胡蘿蔔、瘦肉、豆製品等,同時加服中藥,從而壯骨益髓,促進骨折癒合。

5.功能鍛鍊

功能鍛鍊是骨折癒合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腫脹,防止肌肉萎縮,關節強直,促進骨折癒合,減少傷殘,也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應根據患者的體質和骨折的不同時期制定相應的鍛鍊措施,為防止肢體肌肉萎縮、關節強直、骨質疏鬆等後遺症,應從骨折整復,固定及牽引後即開始鍛鍊,並貫穿於整個治療過程中。骨折早期,應保持功能位置,以患肢筋肉的主動舒縮活動為主;中期主要進行關節活動,指導患者作自主性關節伸屈活動,鍛鍊筋肉的舒縮能力和關節活動能力,以增強肌力,防止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後期應加強活動強度,進行全身鍛鍊,如屬四肢骨折,應鍛鍊肢體的持重能力。總之,功能鍛鍊應掌握由輕到重,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循序漸進的原則,以促進骨骼癒合及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