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大特編中醫護理學:心臟病證護理

心悸

心悸是指患者自覺心悸動、心慌不寧,甚至不能自主或脈跳三五不齊的病證。西醫學中的各種功能性或器質性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甲狀腺機能譏進、貧血等病中以心悸心慌為主症時,屬本病辨證範疇。

1、 病因病機

多由內傷因素導致心的氣、血、陰、陽的虧虛,失調,或血脈瘀阻而造成心中悸動不安。

(1)

先天稟賦不足、臟腑虛弱;或久病失於調養,或失血過多;或思慮傷脾,氣血生化乏源而致心氣、心血不足,心失所養而心悸。

(2)

年老腎虧,或久病及腎,或郁怒傷肝、肝陰不足,水不涵木而致肝陽上亢,虛火上擾心神而心中悸動。

(3)

久病氣血不足,延及心陽虛弱,心陽虛不能溫養心脈而發心悸。

(4)

脾腎陽虛,不能蒸化水液,停聚為飲,飲邪上犯,心陽被抑而心神不安心慌心悸。

(5)

心氣虛衰,血行不暢,日久成瘀、瘀血痹阻心脈,導致心悸。

2、 辯證論治

(1) 心血不足證:

證候:心悸失眠,頭暈健忘,倦怠乏力,面色不華,舌質淡紅,脈象細數。

治法:益氣補血,養心安神。

主方:歸脾湯。

(2) 陰虛火旺證:

證候:心悸心煩,頭暈目弦,少寐多夢,舌燥咽乾,手足心熱,耳鳴腰酸,舌質紅,脈細數。

治法:滋陰清火,養心安神。

主方:天王補心丹。

(3) 心陽不足證:

證候:心中空虛,惕惕而動,面色蒼白,胸悶氣短,形寒肢冷,舌質淡白,脈象虛弱或沉細無力。

治法: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主方: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4) 心血瘀阻證:

證候:心悸胸悶,或有陣發性心胸疼痛,痛如針刺,或面唇紫暗,舌質有瘀點瘀斑或紫暗,脈澀或結代。

治法:活血化瘀,行氣定悸。

方藥:血府逐瘀湯。

3、 辯證施護

(1) 一般護理:

①居室環境溫濕度應適定,安靜,避免突然的高聲、噪音的干擾。

②情志因素如思慮過度、驚恐等,常為本病的誘因。所以要重視做好情志護理,避免情志刺激。當病人心悸發作時常自覺心慌恐懼,六神無主,此時最好有人守護在旁,使其感到放心,穩定情緒。

③心悸經常發作者,要重視休息。若屬於心臟器質性病變者則要臥床休息,甚至絕對臥床。

④對重症心悸病人,要嚴密觀察脈象、呼吸、面色、血壓的變化。若見脈結代、呼吸不暢、面色蒼白等心氣衰微表現時,立即予以吸氧,報告醫生。同時可針刺內關、神門。

⑤服用洋地黃類強心藥之前,要測心律、心率(測一分鐘),並做記錄。服藥後要觀察服藥反應,若發現有中毒症狀時,暫停給藥。並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⑥針刺止悸穴位如雙內關、雙針神門。耳穴有心、腎、副交感等。

⑦必要時可作心電圖檢查。血壓過高或過低者,應定期測血壓。

(2) 心血不足證:

① 一般護理內容。

② 適當休息,避免過勞。

③適當的飲食調補,可選用桂圓、紅棗、蓮子、黑木耳、瘦肉、牛奶、豬心等食品。忌煙、酒、濃茶及咖啡。

④ 心悸發作時臥床休息,針雙內關、雙神門,服用補心丹1~2粒,每日2次。

(3)陰虛火旺證:

① 一般護理內容。

②重視情志護理,避免情志的刺激,郁怒傷肝,致肝陰虛陽亢。同時必須作發了家屬工作;積極配合。

③ 戒菸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痰多者忌肥厚細膩之品。

④飲食可適當清補,補益心腎之陰,如可食用甲魚、桑椹、銀耳、紅棗、鮮藕等。

⑤ 心悸時可服用珠砂安神丸1~2粒。或針內關、神門,或耳穴埋豆。

⑥ 心悸伴頭暈目眩者,要觀察血壓變化,必要時每日測血壓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