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調控對抑制房價有百害無一利

房價的問題是這兩年的一個主流問題,在這裡不說抑制房價的意義,那些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也說的很好,了解的也比我們更加透徹。這裡只說一個問題,即如何抑制房價中的稅收調控問題。

我們搞經濟研究,但不是專業的,這不是說我們的水平非專業,在理論水平上,老王賣瓜還是會的(這一點絕大多數學經濟的都會^_^),也不用妄自菲薄。是說非專業,主要是說我們並不依靠經濟類專業吃飯,我們不依靠傳授學生們各種經濟理論,也不依靠寫任何經濟類文章或者評論文章來作為謀生手段。正因如此,我們可以站在更加客觀的立場來評論一些事情。

為了抑制房價,大家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措施,包括調整相關稅收。所謂的調整,無外就是在原有基礎上加各種稅,加稅的原因,部分別有用心卻打著主流經濟學旗號的達人或者學者們的理論是,通過稅收的增加,抑制重複購買、以及不斷倒賣的欲望,進而控制投機或者中短期投資性置業,於是投機性購買力就變少,然後因為供給基本不變,需求減少,所以他們就認為這樣就可以抑制房價了。

然而,在邏輯上,我們可以看到,這種連續的邏輯判斷當中的遺漏是很多的。 首先,我們知道的確房價上漲當中有投機的因素,但是投機占的比例是多大,這是沒有精確數量依據的,如果有這個依據,就不叫投機了。退一步說,即使投機所占比例是可以確知的,投機就必然會涉及到風險,在負利潤的時候就是風險,現在倒好,不管別人有沒有利潤,先就認為這當中肯定會有利潤,於是把稅收加上去,賺了,有部分變成稅收,虧了,稅收同樣樣別想跑,明擺著趁火打劫的邏輯,真不知道那些所謂的經濟學家們,所謂的稅收專家們是怎么想的。

再退一步說,即使稅收增加確實控制了重複投機性購買,然後投機性購買力減小,需求減少了,這怎么能夠推斷供給基本不變?要知道,在重複投機性購買減小的同時,投機性售賣行為也會相應減少,這怎么能夠得到價格就會得到抑制的結論,簡直不知所云。

打個比方,比如現在有一個經濟獨立的部落,這個部落中的人們都需要吃包子來維持生活,以前的包子都賣0.5元一個,這一年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包子突然賣1元一個了,表面上,大家看到一些狡猾的黃牛在倒賣包子,於是部落管委會想了一個辦法,以後每賣一個包子要交1元的稅,意圖把這些狡猾的黃牛嚇跑。於是實施了這個方案。大家可以想一下,這樣的結果是什麼?是不是狡猾的黃牛變少了?但是部落的包子價格就會因此下來嗎?相信用腳趾頭想的人都不會這樣說吧,大家都知道光是稅就已經是1元了,即使包子的成本依然是0.5元不到,也不會只是1.5元的。有人問為什麼,這是因為成本因稅收原因被動上漲,必然導致價格上漲,進一步將導致銷售量下滑,企業為追求更大利潤,只有進一步抬高價格,其中決定價格的主線因素,還必須考慮企業利潤(在數理上,可以參照拙著《普通經濟學》,其中有系統的模擬)。有人認為我們的例子中1元的稅收高了,100%了,其實這只是一個量的問題,在函式關係上看,這種量的關係並不會影響函式的單調性。

這樣,我們可以看到的,單方面上調稅收在抑制價格上是毫無意義的,最終價格還會漲高,國家稅收可能會增長,但這種增長無異於趁火打劫,對人民的生活質量而言有百害而無一利。

如果這個村子要想降低包子的價格,唯有看其成本的結構是否合理,比如是不是農業稅高了,是不是收了包子資源稅一類的東西,其實即使收了包子資源稅也不是大問題,關鍵問題是由誰來支配這個包子資源稅,怎么支配,是否透明,如何控制包子的配額,該不該控制,配額收入如何透明化,配額管理如何透明化,如何減小其中的貓膩。這些問題都是在成本上的,要積極的多。即使收了1元的包子稅,這些包子稅如何返還給最窮的人,5%肯定是不夠的,多少才夠,如何讓村民了解這些問題,並對這些問題作切合自己利益的綜合決策,這些都比單純的稅收調節要合適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