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財政稅收專業知識與實務第4章稅收理論(下)

第四講  稅收理論(下) 
一、重點難點
1. 稅收負擔的概念及衡量指標;影響稅收負擔的經濟因素、稅制因素;
2. 稅負轉嫁和稅負歸宿的概念;稅負轉嫁的形式及作用。
3. 國際稅收的概念、稅收管轄權的概念、種類及確定原則;國際重複徵稅的概念、低稅法、扣稅法及免稅法、抵免法的概念及限額的計算,稅收饒讓的概念及其與稅收抵免的關係。
4. 國際避稅的概念、產生原因、基本概念及國際反避稅的措施。
 
二、內容詳解
(一)稅收負擔
1. 稅收負擔概述
稅收負擔是指一定時期內納稅人因國家課稅而承受的經濟負擔。它是稅收制度和稅收政策的核心。
稅收負擔可從兩個方面來考察:從絕對的角度看它是指納稅人應支付給國家的稅款額;從相對的角度看,它是指稅收負擔率,即納稅人的應納稅額與其計稅依據價值的比率。由於稅收受國民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因此在衡量稅收負擔水平時多採用比率的形式。
稅收負擔還是影響資源配置從而關係到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的問題。無論在總體水平上還是在微觀主體的分配上都對經濟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作用。稅收負擔問題還直接關係到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及各納稅人之間的分配關係,國家徵稅不僅影響納稅人占有和支配社會產品的總量,還影響不同納稅人之間占有和支配社會產品的比例,須正確處理好由稅收負擔水平形成的稅收分配關係。
 
2.稅收負擔的指標體系
實踐中,一般採用相對數,即稅收負擔率衡量稅收負擔。稅收負擔的衡量指標有巨觀稅收負擔指標和微觀稅收負擔指標。
(1)衡量巨觀稅收負擔的指標
具體是指全社會稅收總額與社會產出總量或總經濟規模的對比關係。
衡量巨觀稅負的指標主要是國民生產總值(或國內生產總值)負擔率和國民收入負擔率。
a.國民生產總值負擔率是指一定時期(通常指一年)一國稅收收入總額占該國同期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該指標反映的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所有產品和服務負擔稅收的程度,通常代表一國的積累程度和稅收總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國民生產總值負擔率=稅收總額/國民生產總值
b.國民收入負擔率是一定時期內一國稅收收入總額占該國同期國民收入總值的比率。
國民收入只包括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或進入最終消費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不包括中間產品的價值。因此,國民收入稅負率更能準確地衡量一國總體的稅收負擔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國民收入負擔率=稅收總額/國民收入
 
(2)衡量微觀稅收負擔的指標
主要是指納稅人負擔率,即一定時期內某納稅人(包括企業和個人)繳納稅額占其收入的比率。
衡量微觀稅收負擔比衡量巨觀稅收負擔複雜,其衡量指標往往只能作為參考性指標,具體如下:
a.全部稅收負擔率。即企業(或個人)交納的各項稅收的總和與企業總產值(或個人毛收入)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全部稅收負擔率=企業(或個人)各項稅收之和/企業總產值(或個人毛收入)
b.直接稅負擔率。即企業(或個人)交納的全部直接稅與其收入的比率。
實踐中多採用純收入直接稅負擔率的指標:
純收入直接稅負擔率=企業(或個人)一定時期內繳納的所得稅(包括財產稅)/企業(或個人)一定時期獲得的純收入
 
3.影響稅收負擔的主要因素
影響稅收負擔的主要因素有經濟因素和稅制因素。
(1)經濟因素
a.經濟發展水平或生產力發展水平。一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影響其稅收負擔水平的決定性因素。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稅收負擔也要高一些。
b.一國的政治經濟體制。一般來說,中央集權制或非市場經濟體制的國家稅收負擔要高一些,反之要低一些。此外,一國的分配體制也會影響其稅收負擔水平。
如果國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形式主要是稅收,稅負水平則相對較重。
c.一定時期的巨觀經濟政策。首先,稅收是國家實施其巨觀經濟政策(如產業政策、供需調節政策)的重要手段,這一手段的套用主要通過對稅收負擔的調節進行。其次,稅收本身也是巨觀經濟政策的一個方面。
一般地說,當國家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時,需要增加稅收,減少財政支出,這時稅收負擔會加重。
 
(2)稅制因素
a.課稅對象。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情況下,課稅對象的範圍和數額越大,稅負水平越高。
b.計稅依據。在同樣的稅率標準下,如果納稅人計征所得稅時允許其扣除許多項目,則會使計稅依據縮小,從而起納稅人的實際負擔率低於名義稅率。
c.稅率。在其他要素不變的情況下,稅率直接決定著稅負的高低,即稅率越高.稅收負擔越高。反之,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