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過程中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是每個審計項目所必經的環節。在知識經濟時代,審計環境呈動態化發展趨勢,審計程式由制度導向向風險導向轉變。但是,不論環境如何變化,客觀性和公正性是審計工作的核心原則,自始至終貫穿於審計工作中。如何在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過程中實現審計工作的客觀性和公證性,是每個審計人員必須具備的工作能力。
 
審計工作出具的報告,是審計機關與被審計單位之間交換意見的書面檔案。在交換意見時,審計人員應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以陳述審計查出的事實,規範經濟行為、促進完善相關法規、強化監管力度為目標;而被審計單位則以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盡最大可能減輕自身應當承擔的責任。在動態化的審計環境中,審計人員不斷提高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過程中的工作能力,不僅有助於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更有助於適當地減少審計風險。
 
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是一項技巧性較強的工作,要求審計人員具有相當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作為審計項目的負責人,審計組長有義務組織好與被審計單位的交換意見,技巧性地與被審計單位有關人員充分交流,從而達成共識。在交換意見時,審計人員要注意以下幾點: 來源:
 
一、明確交換意見的目的,堅持保護性目標 
 
審計人員在工作中應自始至終遵照客觀、公正的立場而不能有絲毫動搖。這一原則體現在交換意見過程中就是堅持保護性目標,審計人員在原則性問題上,諸如嚴重背離現行會計制度以致影響會計報表的一貫性、公允性,違法違紀,擾亂經濟秩序等,應該立場堅定鮮明,敢于堅持原則,決不能做出任何讓步。要堅決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做好國家財政資金的看門人,絕不能因為被審計單位反映強烈而有絲毫的妥協和退讓。
 
  二、實事求是,證據充分,有理有據
 
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信息處理過程,從開始到結束,始終處於不斷地評價和變化之中。被審計單位經常在交換意見開始前就已經形成自身的需要和目的,據此表現出交換意見過程中的態度。這時,審計人員應注意客觀評價、處理分歧,提出現實的目標。在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前,要在審計證據和法律依據方面做好充分準備,要全面、深入地核實審計事項的客觀事實和違紀違規行為的事實,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看到問題產生的深層次原因,分析被審計單位違紀違規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在交換意見過程中,要從事實出發,以相關法律法規為武器,以分清是非,達到預期目的。
 
三、以規範經濟行為、完善內部管理為目標,曉之以理
 
審計工作在揭示財經領域違法、違紀問題,對帶有普遍性、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進行深層次的剖析的同時,主要目的是為了規範被審單位經濟行為,促使完善相關法規,最終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貢獻,這一思想應貫徹於審計工作的全過程。因此,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時,既要講明審計查出的違紀違規問題,又要指出其內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還要積極地與被審計單位共同探討完善內部控制、加強內部管理的具體措施,達到以審計促管理的目的。這樣容易引起被審計單位的共鳴,消除牴觸情緒,順利完成交換意見的任務。
 
四、採用多樣的溝通方式與方法來源:
 
與被審計單位交換意見,是審計主體與客體雙方的互相溝通交流的過程,它需要雙方在交流的過程中就審計出的問題達成共識,消除分歧,在這一過程中,應講究方式方法。對於不同的問題和被審計單位所具備的不同特點,應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對於謙恭的人,可以先揚後抑,適度地肯定其成績,放鬆對方緊張情緒,使其輕鬆地解釋說明,澄清事實,然後指出違紀違規行為的危害;對於圓滑狡辯的人,則一針見血,指出問題實質,不要與其過多的爭執糾纏,應按照審計程式執行,認真分析,實事求是地處理。對於性質和金額比較重要的問題,要立場堅定,決不動搖;對於金額或性質對最終審計結果都影響甚微的問題,可以在法定程式中給予適當考慮。
 
總之,提高認識,強化綜合素質,掌握技巧,力爭在交換審計意見中尊重客觀,堅持公正,掌握主動,做好審計交換意見這一重要環節的工作,是高質量完成審計工作有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