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勵志文章:珍惜高中,享受學習

李蔚明,女,XX年進入黃岡中學學習,學習成績長期穩居全校第一。XX年畢業,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現為北京大學數學系一年級學生。

分數固然重要,但不要將其重要性擺在你人格的清純,思想的獨立,身心的健康,以及對真正的知識的汲取之上。不要為了多做重複的練習而犧牲自己獨立思考,提問和探討的時間;不要因為考試在即而打亂一個應當長期堅持的,循序漸進的學習計畫

真是光陰似箭,期末考試前征訂車票時才猛然發現離開黃岡已有半年。適應了北京的風沙和乾燥,也愛上了它高遠的藍天和清朗的月光,然而時時想起的,仍是長江的脈脈流水,龍王山頭的落日,漢川門上空的點點星光。無論你走向何方,故土總是一縷割不斷的記憶,母校則是這記憶中無法抹去的一頁。

故土和母校的精神,早已滲透你的骨髓,流動於你的血液,時時影響著你的言行……

高一的遺憾

我國中就讀於城區的另一所學校,中考時以平平的分數隨著城區的大部人馬一齊收到黃岡中學的錄取通知。當時的心境早已模糊,但總歸是懷揣著幾分忐忑和幾分幻想踏入黃高校門的。

高一的課表排得頗為結實,一天七節課外加早晚自習。課程類別倒也豐富,不僅包括了我們很不屑的政史地生,記得還有一門機械製圖。如果說當時還未確定的聯考模式給了前四門課的老師以逼迫大家認真聽講的機會(這些老師們最為常用的策略是無奈地攤開手說,體諒大家很辛苦,但是聯考要考),教製圖的老師則面對一個嘈雜至極、超過半數人在看著其它書的班級,只得誠懇地忠告我們:這門課很有用,能幫你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立體的空間,對學習立體幾何大有幫助。可惜人們大多不能看得如此之遠,一年的機械製圖課在大半人那兒是改為自習。至於以後做幾何題從來都畫不清複雜圖形,時時得拿幾隻鉛筆搭積木,不知是否是不認真聽講的後遺症。

當然大家並非只圍著聯考轉,每周兩節的體育課出勤率就頗高,而且通常都很投入。周五下午將體育排在第一節,緊接著的政治課上就偶爾有人因體力不支而呼呼大睡。當時還開了美術欣賞一課,雖沒有體育受人歡迎,但大約因其聽起來毫不費神,比製圖課聽課率稍高。授課老師很認真,感慨中國忽視美學教育導致難以產生大師,不知其是否與蔡元培先生提倡美學教育有所見略同的高明。

回想起來,高一的日子很像一位學長形容的大一,平坦,光滑而無窮階可導。那時聯考還顯得遙遙無期,功課進度也不太快,在有條不紊的學習中,自覺收穫不小。唯一後悔的就是起初對地理課蔑視的態度導致後患無窮。教我們地理的是位很年輕的老師,極為認真,可以觀看流星雨一事是她通知我們的,後來她還在周六組織過班上同學去校天文台觀測。可惜我那時以為她講課純念課本,遂聽講不太專注;結果幾周下來,發現自己落下太多,聽後續課程頗有聽天書的感覺。這以後地理學習就陷入惡性循環,一學期下來,只覺渾渾噩噩什麼都不懂。雖則靠考前的突擊狂背騙到了不壞的分數,但這時才意識到分數實在不能代表什麼。時至今日,對岩石分類、地殼構造、宇宙組成還一無所知。這門本該在我們面前打開絢爛的宇宙和神妙的自然奧秘的學科竟水澆鴨背似地從我身旁溜過,實在讓我後悔莫及。

進入高二,文理分科逐漸成為大家私下議論中最熱門的話題。我開始為自己該選哪科犯愁。一年下來,發現自己面臨著各科成績相當這一平庸的現狀,於是開始羨慕那些明顯偏文或偏理的同學,覺得至少他們清楚自己將來的道路。

我那時戀著央視的“環球”節目,自以為對歷史有興趣,又因為高一讀過不少涉及考古發現的閒書,對考古也頗有幾分神往。然而聽說文科生必須沒日沒夜地背書,還必須能對材料進行透徹分析,系統闡述觀點;這觀點既要獨創,又不能脫離課本,既不能是空喊口號或陳詞濫調,又不可違背四項基本原則;因為深感自己駑鈍的思維無法掌握如此玄妙的學問,最終還是選擇平庸和穩妥,留在了側理班。上大學後,有幸與歷史系的同學住在同一棟樓上,時常聽到她們訴苦說被一個瑣碎無聊自己毫無興趣的論文題目折磨得痛苦不堪,暗暗慶幸當初沒有頭腦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