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勵志文章:珍惜高中,享受學習

分科一事,在有些人看來只是一個自然學習過程的一個拐角,對另一些人卻是人生道路的一個十字路口。大學的一次英語聽說課上討論人生選擇的話題,大家不約而同地提及高二的分科。當時代課的助教告訴我們,她高中階段理科挺好,但聽說從事科研需要首先經過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念完本科後必須接著讀碩士博士等等,實在不願忍受如此之長的寒窗之苦,於是選擇學習看起來相對輕鬆的語言。沒想到臨近畢業,希望留在學校工作,又發現還是需要爭取一個更高的學歷。她把此事當笑話說給我們,可我們都聽得出她輕鬆調侃的口氣中淡淡的悔意。當然她最後總結說,也許喜歡後悔是人性的一部分,也許我們當初所作的選擇本來就是最好的。

一年多後驀然回首,我很慶幸當時的選擇,卻後悔當初做出選擇的方式。能以最糟糕的理由做出正確的選擇,自己還是頗為幸運。當時大多數人考慮得最多的,似乎是選擇哪一科更有可能讓自己步入名校乃至北大清華的校門;家長們可能考慮得略遠,討論著學什麼容易就業。然而這些都不是最為本質的問題。分科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人生的方向,選擇科目也就在一個較小的規模上選擇了我們將來的事業。其實,我們在問自己是選文還是選理時,最應該問自己的是,我們究竟想成長為怎樣的人。如果能清醒地回答這一問題,考試的難易甚至師長的意見都不應該左右我們的選擇。在必要的時候,抓住了關鍵,就要有勇氣排除外界干擾。當然,一旦選定了道路,就無需反覆和後悔。人的潛能很大,即使你後來覺得所選的道路不是你心儀嚮往的,只要沿著它勇敢地走下去,以你的勤奮和智慧,定能走出一路精彩和絢爛。

高三記憶:平淡是真

高二的暑假很熱,可大家一面抱怨著,一面還是拎著書包於八月初提前開始了我們的高三生涯。當時大家都攢足了力氣,雄心勃勃,一上來就刻苦得有些誇張,以致班主任還提醒大家,不要突然學得太晚,學習時間是要慢慢加長的,在這一點上學校以後會採取措施。他大約沒有料到多數人的熱情持續不超過兩周,時間一長,又一切照舊。

當然學校對畢業班學生時間相當照顧,為避免我們早晨在食堂排隊耽誤時間而允許高三學生提前十分鐘下早自習,除運動會外的活動也都與畢業班無關了。有人所謂高三痛苦,大約就是嫌它單調。自然,外加考試頻繁。先前的期中期末改為每月一次的大考,其中還穿插著第一輪複習的單元測試。大家開始警惕著排名,拿頭一年的聯考錄取榜比較著自己的名次,計算自己一年後將去何方。

當時排名略靠前的學生之間攀比較為嚴重,他們中盛行的風氣是見縫插針地對待時間,課間十分鐘全耗在練習冊上,放學鈴聲一響便沖向食堂,以最快速度解決問題,又立馬沖回教室。晚自習後常賴著不走,直到管理員熄燈再摸黑離開。傳說住校生有不少熄燈後打電筒看書至深夜的,但無人承認,也就無法考證。

另一風氣就是使勁做題。每人的桌上都堆滿了市面出售的各類複習資料,而傳聞當時排名班上前幾的幾人不僅做完了自己手頭的一切參考書,而且處理掉了周圍同學的全部資料。再懶惰的人在此種空氣下都難免察覺了幾分火藥味,雖則我以自己平庸的能力始終無法理解天才們如何能達到用一中午時間做完大半本習題集的速度。

幾次月考下來,發現已結束了第一輪複習。進入第二,第三輪複習,意味著考試更多,聯考也臨近了。高三下學期,並未如我們先前假設的那樣出現排名的定型,理科班這邊似乎年級前二三十名的同學中間波動很大。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聯考。或許這樣也好,給了更多人奮發的動力,只是最後也給更多人留下遺憾。

傳說中慘烈無比的考試真正來臨時,一切都顯得很平淡。熟悉的教室里重複著在過去的一年裡已練得很熟的動作:髮捲,塗卡,填姓名等欄目,做題。雖然事後聽說有人緊張得整夜失眠,在警戒線外等著進入考場時大家都顯得頗為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