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你可以擔心,但必須微笑!

而我認為,蕭伯納所說的悲哀恰恰恰恰也是人生幸福的所在,一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這樣我們可以好好享受它帶給我們的快樂,二是還沒有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這樣我們可以在追逐目標的道路上享受快樂。

在我的二十班,班裡絕大多數的孩子都知道高三了我們的任務是什麼。老師能夠理解學生的壓力,學生也能夠感受老師的壓力。在這高壓之下的中國中,班主任和老師應該是這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中的調節劑,給他們單調的日子增加一些快樂和色彩,用自己面對學生的微笑教會他們面對壓力,把自己樂觀的生活擺在學生面前,教給學生在沒有選擇,無法改變的時候,至少還有一點可以選擇,那就是選擇自己被動地受折磨還是去投入地享受。

把自己的心情放輕鬆,能和學生聊聊學習以外的話題,國際政治,熱點話題,興趣愛好,獨門秘籍,能和學生開開玩笑,能在賞識和肯定的表情中講授知識,能在理解和悅納的前提下面對不足。

想一想,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充滿笑臉、充滿肯定、充滿接納、充滿理解的家庭或學校會怎么樣呢?

想一想,如果孩子面對的是面帶微笑的老師和家長,能夠開懷大笑的同學和朋友,他心情會怎么樣呢?

所以,調節學生心理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比說教更重要的是學會微笑面對,有時候微笑所傳達的坦蕩和信任勝過千言萬語,要從環境“薰陶”入手,從家長和老師的微笑面對開始,用微笑贏得微笑。

所以,鬆開緊皺的眉頭,帶上真誠的微笑。對學生講題,別忘了帶上理解的微笑。走進教室,別忘了帶上燦爛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