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當年回國創業的那些事

百度的創業過程到今天為止已經快13年了,中間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困難,每一年大概都有一兩次會覺得這個事情太難了,真的做不下去了,這道坎如果過不去的話,這個公司就要完了,但最後每一次這樣的事情都挺了過來,都順利度過了。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心中還有一個理想,還想讓更多的人從我所做的東西中受益,讓人們更便捷平等地獲取信息、找到所求。理想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來學管理,它的本質不是一個人完成一個理想,而更多是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完成一個理想。就像奎爾奇教授提到的,在百度,大家相互協作,為了共同的理想做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學管理也要學這個,學習怎么不僅僅靠自己,而是靠更多人一起把一件事情做成,做成一件偉大的或者說更偉大的事情。

除了理想之外,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人,怎樣讓每一個身邊的人、團隊里的人、上級下級一起為一個共同的理想做成一件事情,這是我覺得作為管理者最需要去認真思考的。最早百度開始成立的時候,我偷懶,說將來可以找一個ceo,他是職業經理人,懂得所有管理。而我是一個技術男,做我的產品和技術就好了,所以百度創立的頭五年,公司是沒有ceo的,我的職位過去一直是總裁。一直到2005年,公司要上市,律師開始寫招股書的時候問董事長和ceo是誰呢?後來沒辦法只好把我放上去了,即使這樣我還有一個幻想,我應該只管三個人,一個cto、一個coo、一個cfo,剩下的人全部讓他們管,在百度上市之前我也的確實現了這樣的組織架構。後來發現不行,有些事情我不管會出問題,有些高管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也離開了,現在直接向我匯報的人有七八個,我放棄了原來什麼都不管就能做成事的想法。

同時,這么多年除了對於技術和產品繼續的執著之外,我也在不斷琢磨人的問題。百度的人才理念是,招最優秀的人、給最大的空間、看最後的結果、讓優秀的人脫穎而出。當人足夠多的時候,一定要讓優秀的人和不優秀的人,努力的人和不努力的人,有激情的人和沒有激情的人區別開來,只有公司有這樣的文化和環境才能真正讓那些有能力、有貢獻的人有施展的機會,所以,這是從人的角度來講,實現理想需要思考的一些問題。

我自己的理想其實是在不斷變化,小的時候,上國小上中學大家都會寫作文說我的理想是什麼,那時候我根本沒有什麼理想,我的理想是考上大學,是將來有一個好的工作。但是隨著人生不斷發展,理想在逐步變得清晰,當然,有時候也有一些偶然的事件使得你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

我剛剛到美國的時候,語言不是特別流暢,更關鍵的是我轉了專業,我在北大學的是情報學專業,在美國學的是計算機專業,當時我看上了一個教授的圖形學項目,申請進入他的實驗室,他問了我一些問題,有些問題我沒太聽懂,有些問題我確實不知道,所以回答的不好,他最後一個問題問我什麼呢?他問:中國有計算機嗎?我當時覺得很受傷,因為我自己問題回答的不好,導致美國的教授都開始懷疑中國有沒有計算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一件事情讓我覺得有一天一定要在計算機領域做出一番事業來。這件事情後來逐漸變成了我的理想——用自己的技術去改變世界,這個理想應該說到現在還沒有完成,但是我每過一天都在逐步地接近理想。網上有人說,因為我太太拔了後園子裡的菜我才回國創業,其實不是,追根溯源,是當時美國教授的一句話讓我更加有動力把這件事情做好。

我記得在上中學的時候,計算機就開始熱了,我的家鄉在山西,我生長在一個小城市裡面,那時候我們中學裡面就有計算機,我很喜歡,到1987年聯考報志願的時候,我避開了計算機專業,原因是我覺得計算機太熱了,我想做一個沒有那么多人做的、利用計算機技術、但又不完全是純學計算機的專業。

在80年代中期,計算機在中國已經是很熱的領域,但為什麼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沒有出現特別成功的軟體公司?一方面跟我們當時對於軟體產業的認識有一定關係,比如在大眾的心目中覺得什麼是做軟體,什麼是優秀的程式設計師?就是把自己關在一個屋子裡面不停抽菸、編程式,最後經過半年、一年編出一個誰也做不了的東西。其實,軟體產業不是這樣子的,計算機不是這樣子的,而是需要多人共同協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