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霍英東:超級富豪靠賣雜貨起家

20世紀50年代,香港的房地產市場上出現了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霍英東。當年,他曾經創下1年賣出100多幢樓的地產神話,並由此打造了億萬身價的霍氏集團。現在大家熟悉的分期付款、按揭供房就是霍英東發明的。霍英東在房地產業的最高峰時期,曾經擁有香港70%的建築生意,名下的60多家公司大都經營房地產生意,是香港名副其實的“土地爺”。現在香港的地產界大佬李嘉誠、李兆基、郭炳湘等等都是在他之後才慢慢做大的。那么,霍英東當年是如何進入地產界的?他的第一桶金又是怎么賺到的呢?

海上運輸,賺來第一桶金

霍英東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1923年5月10日,霍英東出生在香港一個水上人家。因家境貧困,霍英東6歲前都沒穿過鞋子。7歲那年,兩個哥哥和父親相繼去世,後來,香港又被日軍占領,生活更加困難。作為家裡唯一的男子漢,霍英東退學出去打工了。說是打工,其實就是做苦力,可是身材瘦小的霍英東,不是乾苦力的料,每個工作都乾不長就被老闆辭退了。沒有辦法,霍英東的母親只好東借西挪地幫他開了一家雜貨鋪。生活安定下來的霍英東和鄰居家的女兒呂燕妮結了婚,過著安定平淡的生活。不久,母親的一個決定改變了霍英東整個人生

1945年戰爭結束,香港的經濟形勢好起來了,霍英東的母親就覺得一家人不能總守著一個雜貨鋪,她想著能不能把店兌出去,開一個小小的船行,去搞點海上貨運的生意。其實霍英東當時還有一個去洋行當文員的機會,300港元1個月,收入不錯,也輕鬆穩定,不過,他最後還是尊重了母親的決定。於是,他們買了幾條船,在海上搞運輸。結果幾年下來,機會果然就來了。

1950年,韓戰爆發,一些歐美國家開始對中國進行全面的經濟封鎖,導致戰略物資的價格飛漲,於是,不少海外商人就鋌而走險,將“違禁物資”偷偷運往中國內地,因為利潤豐厚,霍英東也加入這場冒險中。他組織了運輸船隊,三年中每天不斷地把黑鐵皮、橡膠、輪胎、棉花、藥品等重要物資運送到澳門,再想辦法轉往內地。

其實當時香港的富商像包玉剛、何鴻燊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做過這個生意,只是這個生意實在太冒險太辛苦了,只有霍英東堅持的最久。當時霍英東一天最多睡三四個小時,白天要聯絡、裝貨,晚上還得借著月光開船運東西。有幾次,霍英東為了躲避英國水警的追趕,差點丟了性命。就這樣,霍英東幹了三年。

高風險當然就有高回報,韓戰期間的三年海上運輸,霍英東賺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幾百萬身家的霍英東搬進富人的聚居區跑馬地藍塘道11號的豪宅,成為香港新貴。之後,也正是靠著這第一桶金,霍英東進軍房地產業並大獲成功,成為香港頂級的地產商。

霍英東在晚年自己評價當年的行為時說:“如果說當時我是為了支持抗美援朝、打破封鎖禁運,那是騙人的,我沒有那么高的認識。但說當時我一點認識、一點想法也沒有,也不是事實。要光是賺錢,還有很多方法,並不一定要走這條路。”

韓戰之後,霍英東已經有了幾百萬資本了,不需要再風裡來浪里去的搏命了。但這並不意味著霍英東準備“退出江湖”,守著錢財過一生,錢生錢搞搞投資是必須的,可是投資什麼項目好呢?霍英東的腦子又開始轉動起來。

首創分期付款經營策略

20世紀50年代初期,香港迎來一個移民浪潮,有數據顯示,從1947年到1953年這6年間,香港人口由原來的不到50萬漲到150萬左右。人口暴增,住房必然嚴重不足。當時香港的住房條件十分惡劣,破舊的木屋、天台,甚至連走廊、樓梯間都擠滿了人。看到這個情形,頭腦精明的霍英東決定把自己手裡的錢全部押在房地產上。

1953年6月,霍英東和妻子呂燕妮創立了霍興業堂置業有限公司,註冊資金是465萬港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可是那時香港的房地產業還算不上一個行業,一般的市民都是租房子來住,而且當時香港又是英國的殖民地,港內的地產市場一向由英資財團壟斷,華人要想從他們那裡分得一杯羹,簡直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