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9年寒窗苦今朝哈佛展翅飛——記安金鵬

安媽媽告訴我,金鵬去年“五一”節前已同一位叫鞏郅幟的湖南女孩領取了結婚證。鞏郅幟比安金鵬小一歲,去年在北大讀完碩士研究生,先赴哈佛攻讀工商管理博士。按照計畫,安金鵬先直飛多倫多,然後再去哈佛大學。

從9年前的《天津日報》報導中那個“展翅”的金鵬,到今天的哈佛精英,一個農家子弟艱難成材的故事有了一個可喜的結局。他給我們留下了一份驚喜,也留下了一份思考:如何面對人生、面對貧困、面對誘惑,如何在任何情況下堅守心中的那一份良知、堅持自己的那一份理想……

貧困是力量不是藉口

今天我們向讀者講述了貧寒津門學子安金鵬的故事,相信許多老朋友一定還記得他。安金鵬所取得的成績令我們讚嘆,他的拼搏和進取精神更讓我們佩服,但這些都不是他再次走進我們視野的真正原因,最讓我們感動的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確切地講是他對待貧困和誘惑的那顆平常心。

寒門學子貧而有志終成大器的故事,寫滿了歷史的記憶,也是當今勵志教育中最常見的素材之一。客觀地說,聽得太多看得太多,難免會產生一種感動疲勞。然而安金鵬給我們的感受則不同,儘管他的經歷與千百萬貧困學生是一樣的,難得是他面對貧窮的坦然和面對誘惑的平靜。我們從他的故事既讀不到眼淚,也讀不到炫耀,他固守著一個農家學子的希望,也固守著一個農家孩子的本分,固守得堅韌不拔,固守得心平氣和。我覺得這才是他的過人之處。

貧窮不是恥辱,貧窮也不是榮耀,貧窮能磨鍊人的意志,激發改變環境,改變命運的勇氣;貧窮也能刺激人性中的偏執和仇恨,將人引向邪惡甚至瘋狂。如何向貧窮抗爭,以何種方式擺脫貧窮是人品的體現,也是社會品質的體現。一個能夠承受貧窮,並能以積極向上的態度改變自身命運的人是真正的強者。一個能夠正視貧窮,並能腳踏實地而不是急功近利地改變貧窮面貌的社會才是健康和諧的社會。

貧窮不是財富,更不是光榮,對國家是這樣,對個人也是如此。但貧窮是一種力量,有過貧窮經歷的人會增強應付困難的能力,從貧窮走過來的國家有一種奮發圖強的整體意識。前者安金鵬的成長就是最好的例證,而後者是我們每個人都親歷的歷史。

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貧困居然成了秀場,甚至成了商品。現今媒體炒作貧困之風盛行,社會上也流行以貧困為噱頭的行為藝術。這種不健康的現象不能不令人憂慮。以新聞報導的方式展示某些人的特殊困境,呼喚社會的愛心和救援原本是媒體的功能之一,但現在這種炒作已經大肆泛濫,並且成為商業手段。最典型的是目前有一個名為“加油,好男兒”的電視選秀節目,該節目中的一項常規內容是,每個參賽者都要訴說自己少時的苦難人生,五尺男兒們,個個一把鼻涕兩行淚地講述自己苦大仇深的生活(難保其中沒有謊言和欺騙),好像不窮就沒有參選資格,難怪有人將這檔節目稱作苦難比賽,目的不過是增加收視率。而落網的貪官也是人人都有一部貧窮的家史,大抵也不外是想為自己的犯罪找個理由吧。

畸形的炒貧窮和過分地渲染貧困對整個社會,特別是年輕人並無益處,會引導不擇手段的乞憐行為,也會成為一種暗示,讓他們誤以為貧困是一種向社會討價還價的資本。我們需要人們的善舉,但善舉應該是身心的雙重救助。安金鵬對待人們善意資助的態度和做法,很值得大家深思,能靠自己辦到的絕不向別人伸手,獨立的人格是最值得驕傲的。對於初入社會的孩子,這很重要。

一個人一生要面對的困難和誘惑難以預計,如何堅守信念把握自己,是能否成功的關鍵。安金鵬的成功不僅僅是靠聰明才智,也不僅僅是刻苦拼搏的結果,重要的還有他那份做人的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