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與造夢:俞敏洪的創富故事

那時候,我的很多同學都選擇了出國留學,他們在國外刷盤子一天掙的錢多過了我當時一個月的工資,所以我無論如何都想出去。我連續三年申請,才等來了一個美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因為付不起高昂的學費,我沒有去成。按照我當時的夢想,那永遠去不成美國了,但是我現在遠遠超越了那個夢想。我的感受是,絕路的盡頭或許就是希望的轉角,當你發現夢想遙不可及的時候,你要把那些現在能夠實現的事情做好,就做你能做的事情,也許不自覺之間原來的那個夢想也就實現了。我從來沒有夢想過會站在美國名校的講壇上,但後來真就站在哈佛、耶魯的講壇宣講新東方的案例。

我看一部法國的電影短片《種樹人》,這個片子四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提名。故事講述的是一位中年喪妻失子的牧羊人,在一片荒山中,每天種下100顆種子,堅持了40年,最終把把一片荒涼之地改造成了繁茂森林。

美國一個老人背誦拉丁文版的荷馬史詩成名,去很多學校做演講,使自己的身價暴增。所以,我認為人永遠有自己發展的機會。無論何時,都要有一種熱愛生命的衝動,對事物嚮往的衝動,去憧憬那些未曾實現的願景,去欣賞那些沒有欣賞過的風光,這是做事情成功的動力之源。

方向正確、急事慢做

北大生病的那段經歷,讓我對生命的熱愛更加強烈,也讓我擺脫了與人攀比的心態,這樣我有了更加平和、放鬆的心境。我做事情從來不會著急,即使我的動作總是很快的,做事情快不代表性子要急。有一句話叫“急事慢做”,方向正確、急事慢做,方向錯誤,事情做得越快,錯誤也會越大。

成為領導者主要有兩種方法:其一,一馬當先、當仁不讓。創造了一個新生事物,引領世界;其二,後來居上、勇敢超越。先學習、模仿,然後成為行業領跑者。新東方選擇了後一種,在只有13個人上課的創業初期,我要做的就是心甘情願地向別人學習,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地往前走。商業機會不可失去,失去了不可回來,但是你要敏銳地抓住機會,然後一往無前往前走。

有人問新東方為什麼不涉及其他領域?比如房地產。十年前就有人勸我做房地產,但我認為一個人一輩子只能做一件大事,我十年前就給自己定位要做好教育。既然有了這個定位,跟教育不相關的我就不做。我也做過房地產,但都是與教育相關的。如果我做房地產也一定能夠成功,或許不大可能有新東方的上市。新東方永遠不做教育之外的事情,把精力傾注在一件事情上,才能做深、做透、做長、做久。我有一個與生俱來的特點:能夠長期堅持,直到把一件事情做完美。新東方能有今天,跟我這個特點大有關係。

新東方上市時的股價是15美元,三個月之後上升到45美元,那時一些員工把手中的股票賣掉了,但現在新東方的股價漲到了100美元。我堅決不賣新東方的股票,我堅信只要一心一意做新東方,股價就會持續上漲。耐心、精心地耕耘在教育這一畝三分地,終會有收穫的果實,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所有的事情就會化繁而簡、化難為易。

新東方上市:不可承受之重

新東方的經營方針非常簡單,就是在沒有徹底認清一項事物的時候,絕不會貿然進入。在新東方,我惟一一件沒有弄懂就去做的事情就是上市。我的本性是悠然自得、隨遇而安。新東方上市之前,我們都是在努力一年之後,年底分錢,然後繼續努力幹活。但是,這樣的狀態如果一直持續下去,恐怕就不會有新東方的今天。因為只有積極的進取才能不被行業淘汰。2000年的時候,憑藉一億的淨資產,我們在新東方內部發行了終身認定的“股票”。新東方從此開始走向正規化,轉變成了股份制公司。

上市之前我三天三夜沒有睡好覺。為什麼?一是上市公司的管理結構、治理結構極為嚴格,而我還不會打理;二是美國上市公司,不允許老闆隨便拋售股票,而對其他人沒有限制,這就意味著我要承擔所有的壓力。但同時我也知道,人對財富的欲望是不可打壓的,新東方只有成為上市公司,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留住人才。所以面對內外部壓力,新東方選擇在美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