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做給俞敏洪看看

這也能解釋徐小平突然開始高調的原因了,現在他的投資名單上有蘭亭集勢、世紀佳緣、賽龍……“今年已經有項目拿到三輪融資,有項目會上市,以後每年可能我都會有項目上市。只要上市我所有的投資都能得到回報,我作為天使投資的第二人生階段已經成功了。”他說。他有那種文人對形式感的熱衷。在過去的職業生涯中,他總會用某種形式對一個時段作別,大多是寫書。過去一年,他又著手寫另一本書。

在2011年初成立真格基金也有此意味。

這隻基金的成立,一方面意味著徐小平過去五年學徒性質的天使投資有了完美句點。同時他想脫身了。“我正在找一個創業投資合伙人,找了三次了,對方還沒有同意。合伙人是僅次於找對象的大事。”他不肯透露姓名的這個人,是投資界的老手,是他多年的朋友,他能確信即使自己不插手日常事物之後,這隻基金的投資風格依然是徐小平式的。

儘管還保留著盲投風格,但他有了更好的挑選種子的方法。2010年10月,他到斯坦福等美國名校進行“中國創業故事和天使投資機會”的系列演講,邀請留學生回國創業,通過提交計畫書可獲得真格基金的投資,還有百名有意向的學生將回國參加他在今年5月舉辦的“留學生創業論壇”。

事實上,不管項目和商業模式,只投人,是徐小平在結識雷軍、薛蠻子等投資大佬之後更堅定的一個理念,由於完全沒有行業背景,他對人的觀察和選擇反而更純粹。經歷五年學徒期的徐小平,自認在這個階段還積累了不少投資經驗。

在徐小平的預想中,這隻基金要用未來十年時間,平均每年投20家公司,每年投500萬美元。在十年里,大概創造四五十家上市公司。徐小平說,“我也能成為偉大的投資家。”

名聲、財富以及下一站

如果生命的軌道不分叉,徐小平的人生本來只該有兩部分,新東方之前和新東方。他一度認為新東方是他事業的頂點,是珠穆朗瑪。但隨著新東方發展,和俞敏洪之間的分歧日益嚴重。“新東方很偉大,但我們認為以某種方式可以讓它更偉大。對俞敏洪,我有英雄崇拜情結,是帶著獨立思想和批判精神的崇拜。”2006年新東方上市,徐小平全面退出新東方。

這是一種英雄惜英雄的決裂,到今日徐小平提起俞敏洪仍然認定他是“知己、兄弟”。形容俞是“具有鋼鐵般堅強意志,在惡劣環境中不但生存還能茂盛成長的企業家”,回憶起剛回國他還住在俞敏洪家裡,把白天吃飯的剩菜當夜宵,吃完回辦公室加班,睡在地板上的那段時光時,他喜悅、暢快。

如果沒有離開新東方,他對俞敏洪可能會是單純的崇拜,也不會想著要超過他。“王強剛回國時開玩笑說,老俞,將來我們要是超過你怎么辦。我沒有這樣想過。”但離開新東方,讓他對俞敏洪的感情變得複雜。以至於提到建立基金,打造品牌的原因時,他脫口而出:出名,讓俞敏洪看看,徐小平還能把另外一件事做漂亮。“如果我能在商業影響力和文化影響力上超過他,我能成為更好的我,俞敏洪也會為有我這樣的朋友驕傲和自豪。即使不能超過他,只是不斷接近他,對他也是鞭策,也能讓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接著他又說,關於做基金得名聲的說法,是三分之一的玩笑話。做天使投資,在其中感到歡樂和驕傲,感到充實,但最重要的是得到“他媽的財富”。不像有些人認為金錢只是成功的附屬品,財富在徐小平的人生大部分時刻都是重要目標,這大抵是出國的經歷形成的觀念。如果沒有出國,他可能會是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安貧樂道,感受財富衝擊時就吟誦《陋室銘》。過上端盤子掙錢的艱苦留學生生涯之後,他才意識到金錢的重要性。他有記日記的習慣,一次在日記里寫道:“原來人生需要專門有段時間用來賺錢”。1994年,徐小平曾經回國創業做一家唱片公司,唱片錄製時他已經在憧憬有錢後的生活。即使極度渴望金錢,這個故事的藍本仍然是一個知識分子的創業嘗試。失敗後他只好再度回到加拿大。“中國傳統知識分子是被閹割了商業意識的一群人。任何人都不會拒絕金錢,只是有人拒絕賺錢的過程。”徐小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