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藝術

小麗是老闆的秘書,一向勤勤懇懇、規規矩矩,從不出大錯。星期四她得到通知,說星期五公司有個舞會,小麗很想參加。雖然按照公司的規定,星期五可以不穿正裝,但是身為老闆的秘書,小麗每天都要穿職業套裝,她不敢穿得太隨便。可是既然有舞會,總不能穿正裝參加吧?因此,小麗破例換上連衣裙,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她在老闆辦公室進進出出,老闆看著很不舒服,但沒說什麼。下午,老闆通知她:“3點鐘有個緊急會議,你準備一下,負責會議記錄。唉,你怎么穿成這個樣子,趕快換掉。”小麗這才說:“公司有舞會,何況今天是星期五,公司規定……”老闆火了:“到底是舞會重要還是工作重要?”

小麗認為自己並沒有違反公司的規定,回答的理直氣壯。殊不知小麗如果回答的沒有道理,老闆還可以批評她。她回答的有道理,老闆更是下不了台,於是惱羞成怒,逼迫小麗換掉連衣裙,否則“炒魷魚”。結果小麗強忍淚水,趕快打車回家,換衣服。

如果小麗一開始就向老闆暗示今天是星期五,可以穿便裝,也許老闆就會不以為意了。

不要以為多說多錯,不說不錯。有話不說往往會使你陷入被動的局面。如果你的上司交給你一項很複雜的任務,你完成不了,又一直不敢開口,最後任務完不成,那所有的過錯都是你的。如果你早說了,你的上司就會想其他的辦法解決。而你明明完不成任務,還一聲不響、硬著頭皮繼續做,往往貽誤了時機。

還有,如果你很少說話,別人就很難了解你,不知你整天想什麼,所以有晉升的機會也輪不到你,孔子欣賞木訥的人,卻也主張言詞必須通達。

如果你本來是個有說有笑的人,結果哪天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別人會覺得有些蹊蹺。這種比較明顯的變化,多半被認為是心理不平衡的反應。

如果你和老闆一起去拜訪客戶,老闆不小心說錯了話,你卻不提醒,老闆很可能把過錯都推到你的身上,指責你隔岸觀火,居心不良。其實老闆選你一起去拜訪客戶,必然是經過考慮的,認為你會對他有幫助。

凡事在說與不說之間,看情勢、論關係、套交情,衡量此時、此地、此事對此人應該說到什麼地步,才算合理。大家都不說,根本無法溝通。不能溝通,當然無法協調。

說到不死

突破的方式是最好能夠做到“說到不死”,需要在合適的時候、合適的地點,對合適的人,以合適的方式說出合適的話。如何判斷合不合適,就要看你的功夫了。

我們說“事無不可對人言”,又說“逢人只說三分話”,就是因為說話的對象不同。對知心朋友,當然“事無不可對人言”;而對一般人,則“逢人只說三分話”。比如一般人問你:“聽說你要買輛跑車?”你的反應可能是:“沒這么回事,我哪有那么多錢啊?”而熟悉的朋友若問你相同的話,你再否認的話,你的朋友就會認為你信不過他,所以你可能說:“我最近炒股票賺了點錢,是打算換輛車,但還沒選好,你幫我參謀參謀。”衡量輕重,對一般人選擇保密到家的策略,以免“先說先死”,而對朋友則採取私下透露,以“不說也死”的方式,以求“說到不死”。

在工作年會上,總經理正在講話,大家都在聚精會神地聽,行政主管發現總經理遺漏了一項重要的行政決定,他不慌不忙地在便條紙上寫下“關於……的決定”等,然後偷偷地遞給總經理,希望提醒他,把此決定在會上公布一下。行政主管的做法就很明智,如果等總經理講完話,行政主管急忙站起來,補充說明一番,相信總經理必定很生氣,不但不感激他的補充,而且事後必定氣沖沖地責備行政主管:“你以為我把那項決定忘在腦後了?我記得比誰都清楚,只不過我認為暫時不宜在會上宣布,沒想到你自作聰明,招呼都不打一聲,就宣布了。”而行政主管必定會因“先說”而“先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