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需要等半年才來收集意見的話,很多相關故事早以忘得一乾二淨。故事越久遠,記憶越模糊,意見越空洞,說了等於沒說。而且,意見反饋和薪酬綁在一起,正常人都會很自然的把心眼更多的放到薪酬上,而不是意見本身。
除了季度性的輕型意見反饋,日常的意見反饋如果有的話應當立馬傳遞。趁熱打鐵效果更好。
如何有效傳遞整理好的意見也很重要。有句話是說“it’s not what you say that matters, it’s how you say it”。我沒那么極端,我覺得如何傳遞意見也同樣重要。有兩種方式我都試過,不確定哪種更有效。這裡都談一談。一種是以問為主逐漸深入促其思考,比如“how did you think about the meeting you hosted yesterday”;另外一種是赤裸裸的直入主題,“hey, let’s talk about the meeting you held yesterday”,然後開始談我自己的感覺。不管哪種方式,一定要給對方一個解釋自己行為的機會;永遠假設並告訴他我相信他的意願是好的。為了避免陷入”你昨天做了xxx”“沒有,我做的是yyy”“我覺你是做了xxx”的死循環式的爭論,我首先爭取和他們在”我們感知的即是事實”這一點上達成共識。基於這點前提,我們把討論的重點放在如何做能改變別人的感受最後讓事情能順利完成,畢竟大多數重要的事都有很多人一同協作完成。當他們認識到自己想要改進某個方面的時候,如何改是一個相對容易很多的問題–聰明人一向能夠找出改進的辦法,我所做的就是配合他們做頭腦風暴。最終談話的目的是產生一個下次如何能做的更好的具體方案。
關於有效傳遞意見反饋,另有4點提一下。
意見反饋不見得都是負面的。 它可以是別人的一個長處。 你很欣賞。 你希望他這方面堅持做, 做得更多。 比如一句”hey, i really love your weekly summary email with the key metrics at the top。 please keep them coming”可能產生很好的激勵效果。
意見反饋必須擺事實和講道理。 如果你只是告訴別人他很爛, 但不說什麼時候浪過了以及為什麼, 除了給他添點火氣之外無他用。 所以我在相關人員包括自己寫意見反饋的時候要求提供實例。 比如一句 “i think he could make meetings transparent and shorter by having an agenda, like the weekly data review meeting on last friday”比”his meeting is too long”更有血有肉有效。
意見反饋必須是可操作的。 讓人無從下手的意見意義不大。 如果在提意見的同時提出一個方案以供參考就有意義的多。 但注意, 絕不能是命令的方式 (那是中青寶…)。 比如前面的例子“i think he could make meetings transparent and shorter by having an agenda sent ahead of time…”就很容易操作。
在最近的兩個評價周期中,我給15個左右的同事寫過意見反饋。我把我寫的直接分享給他們。出於這種想法,在我下筆時就少了很多衝動。因為他們會讀,所以我無法做到背後捅刀。因為他們要讀,所以我需要寫得有意義,容易理解,並且加上很多例子。並且,我歡迎他們和我直接討論。如此一來,他們也明白我寫這些反饋的一片苦心是為了他們進步。
9、你能幹得比你想像的多。
這不是說說而已。我自己就有一個親身的例子。我們曾經認為把一個高得離譜的欺詐率降到所允許的範圍內會很難。的確很難。但想想看我們最終牛逼了一把,把它降到了比允許上限的一半還要低。感覺很爽。很長一段時間內整個團隊士氣高昂信心爆棚做事像開了外掛。
牛人們總是不斷的超越自己。給他們一個離譜的目標,配以應有的工具,適當的幫助,足夠的信心還有一定的時間,他們會讓你大吃一驚,也會讓自己大吃一驚。這一點,喬幫主是行家,屢試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