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長大

  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恐怕沒有什麼行業比餐飲業更吸引人了。一則投資可大可小,既可獨立經營,也可聯營、加盟;二則投資周期短、見效快,做上路了,短短几年時間,就能完成從單店到連鎖的整個發展過程,做到資金的快速增值;三則門檻不高,進退自如。因此,做餐飲也就成為眾多創業者首次創業的最佳選擇。

  然而,任何一個行當都是一門學問,常言說“隔行如隔山”,餐飲業並非想像中那么簡單。眾多“門外漢”湧向餐飲業後,或許可以很快通過獨特的菜品和創意抓住消費者,但隨後卻很難繼續擴大影響,走規模化發展道路。令人不禁感嘆,餐飲業的水太深了。

  創業難,守業更難,而把事業做大做強更是難上加難。創業者可以憑藉獨特的產品優勢,在市場的夾縫中殺出一條血路,可是往往站穩腳跟還沒幾年,就被群起的效仿、假冒攪得焦頭爛額,或者一腳踩進錯誤投資、盲目擴大經營的污泥中,再也難以脫身。

  餐飲業的水有多深?有人說:好學肯乾的人,做3年才算入門;想當甩手掌柜,不出3月就得關門。一個餐館,從選址到開業,從服務到採購,從點菜到收銀,涉及太多的知識和細節。任何一個細節出現紕漏,都會在規模化發展的道路上埋下一顆地雷。地雷越多,隱患越大。

  《科學投資》通過對餐飲業內幾十家企業的跟蹤和調查,為投資者、創業者解讀餐飲企業內在的經營規律,挖掘餐飲業做大做強所需的行銷技巧和經營手段,帶領讀者親身感悟這個行業的經營難度,探查任何可能出現的隱患以及有效的解決辦法,從而使經營者跨越成長的危險,尋找做大之道。雖然本文以餐飲業的經營案例為綱,但其中的諸多手法都可在其他行業中採用。只要經營者加入自己的創意,靈活加以運用,大的發展指日可待。

  產品可以複製,技術可以複製,但創意無法複製,創意是思想的火花,因經驗的積累而迸發;創意是開創市場的倚天劍,用這把劍就可以開拓一片新的疆土,創造一個新的世界。

口味創新

  敢為天下“鮮”

  進入餐飲行業的人形形色色,或者是因為生活所迫,無奈從幾張桌子開始做起;或者是有某項拿手好菜,眾人稱讚之餘開始籌劃推向市場;亦或是陰差陽錯,誤打誤撞進入這一領域。

  餐飲業像一個魔力巨大的磁石,吸引著來自各行各業的人醉心其中。進入餐飲行業的人形形色色,或者是因為生活所迫,無奈從幾張桌子開始做起;或者是有某項拿手好菜,眾人稱讚之餘開始籌劃推向市場;亦或是陰差陽錯,誤打誤撞進入這一領域。

  對於中小投資者而言,餐飲業門檻低、投資小、收效快,進可攻,退可守,簡直就是天生的投資寶地。然而餐飲業就像波光平靜的海面,走進容易,但要往深處游,往往會遇到驚濤駭浪,要做出點樣子、創出新意並不那么簡單。

  餐飲業內有句話叫:“眼光是金,特色是寶”。雖然經營者進入的形式各有不同,但不管其背景如何,要想在餐飲行業中樹起一面大旗,找到立足之地,找對特色項目永遠是最關鍵的一步。

  福壽螺:新品種幫你忙

  10年前,嚴琦和多數人一樣,過著穩定舒適的工薪生活,在重慶市一家銀行任會計師。 偶然的一個機會,她和朋友發現,重慶人喜歡到郊外嘗鮮,因為覺得郊外的菜品更有風味。於是,1994年,嚴琦在離市區20公里的成渝高速路旁,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小餐館。當時的餐館只有5張桌子,而且因為菜品普通,僅有的5張桌子都時常空著。

  嚴琦知道,只有菜品有特色,才能吸引人們驅車前來吃飯。但她和朋友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到底該做什麼,在項目的問題上琢磨了很長時間。他們曾嘗試用常見的土螺絲做菜,但客人吃了後覺得腥味重,有泥沙,口感不好,生意仍然不見起色。

  1994年底的一天,嚴琦偶然在報上看到一則訊息。西南農業大學教授引進一種叫福壽螺的新品種。福壽螺沒有土螺絲的缺點,而且肉質細嫩。找到了這樣的好品種,嚴琦非常驚喜。可是她很快想到,別人也能找到福壽螺,並拿去做特色菜。要想自家菜品沒有競爭對手,必須在味道上多下工夫,做到獨此一家。

  為了找到最棒的口味,嚴琦和請來的廚師反反覆覆做起了試驗,幾百斤、上千斤地試著把福壽螺做成各種味道,有泡椒口味的、過橋口味的、蘸水口味的,拿給客人品嘗,但客人都覺得一般。

  最後,嚴琦決定通過重慶辣子雞的炒法製作福壽螺,既可將其營養成分保留,又有獨特的香辣味道。為了做出特別的香味,嚴琦用掉了更多的福壽螺,經過反覆試驗,最後確定了調料的比例和火候,麻辣福壽螺最終定型。

  為推廣創新菜,嚴琦讓高速路上來往的過客免費品嘗。由於味道特別好,嚴琦的生意迅速火爆起來,小店也由5張桌子很快擴展到30幾張,最後是一條街都被她租了下來。如今,嚴琦已經在全國擁有53家連鎖店,7000多名員工。她2003年在北京開的第一家分店,單店面積就達6500平米,包間多達68個。

  辣子雞:3年“磨”一菜

  像嚴琦這樣從做實驗開始創立一道新菜的投資者不少,不過能把一道菜從地方推向全國,使之成為家喻戶曉的名菜,獨特的口味才是關鍵。因此近幾年在各大城市獨領風騷的川菜,也就很自然的成為創新最多菜式種類之一。

  現在,重慶歌樂山鎮因“歌樂山辣子雞”這道名菜聞名遐邇,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創始人名叫朱天才。退休後才開始創業的朱天才,用了3年時間才琢磨出辣子雞的最佳做法。

  1986年,朱天才用自己多年積蓄下的2萬元,在重慶市區到歌樂山鎮的必經之路旁建了個小屋,出售茶水、饅頭等價格低廉的食品,但做了一段時間以後,他意識到利潤太過微薄,光靠賣這個不行。

  但在這偏僻的地方到底做些什麼好呢?當時四川流行吃火鍋,但朱天才想,平常來小店裡吃飯的多是些趕路的人,不能花很長時間吃火鍋。不如乾脆就地取材,用歌樂山的農家土雞炒點做起來快、吃起來又方便的菜。

  沒有名師指導,顧客是他們惟一的老師。開始是加入大蒜、泡椒、花椒一起炒,但客人都說不如全部用乾辣椒和花椒,讓口味單一,客人反而容易接受。川菜有24種味型,其中有9種是麻辣口味的。朱天才一家人不厭其煩地對這道菜加以改善,經過3年的努力,他的辣子雞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口味。

  就是這紅彤彤、油汪汪、辣得讓人又怕又愛的辣子雞,讓朱天才一家人忙碌了起來。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創新菜,朱天才靈機一動,讓來吃飯的客人把剩下的辣椒打包拿走做調料。就這樣,靠著人們之間的口碑傳播和免費的實物展示,歌樂山辣子雞在重慶流行了起來。原本人人嫌多、吃菜前都要預先去掉的辣椒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寶貝。賣得最好的時候,一天最少要工作十二三個小時,每天可以賣掉200多隻雞,滿滿擺上80多桌。

  在餐飲行業中,嚴琦和朱天才是非常幸運的投資者,他們通過新料舊做、舊料新做,創出了自己的“看家菜”,而且僅憑一道菜就揚名全國,真應了那句“一招鮮、吃遍天”的道理。

  口味、口味、口味

  縱觀國內成功的餐飲企業,其競爭的三大法寶就是口味、口味、口味。換句話說,特色菜,人無我有的經典產品才是餐飲企業立足的根本。不過這裡的三個“口味”也有不同的含義,第一個口味可以看作是廚師推出菜品的口味;第二個口味是不斷創新、符合大眾消費所需求的口味;第三個口味則是適應市場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發展的口味。

  菜式創新在餐飲業中是極深的一門學問。簡單說,可以採用新材料和新搭配,形成“舊菜新顏”,朱天才的做法便是如此。他通過傳統原料農家土雞與新材料的新搭配,反覆試驗各種原料的比例,才創出這道獨具風味的“歌樂山辣子雞”。這種方法如今已經被餐飲界廣為採用。如香港有名的楊冠一鮑魚,一改中餐的“幕後”加工方式,採用西餐的烹製方法,當面加工,使得客人可以邊吃邊欣賞廚藝表演,也獨具特色。

  而嚴琦採用的則是另外一種創新方法,即做法不變,將傳統原料換成新材料,這樣創新的風險相對較小。因為菜品的原有口味已經被顧客接受,只要做法沒有破壞新材料的口感,就很客易得到認可。粵菜中有一道名菜“桂花魚翅”,由於魚翅昂貴,導致此菜式價格很高,銷售量很小,在經過廚師一番改良後,變成了“桂花瑤柱”,口味相似但價格降低很多,銷量自然取得大幅增長。

  此外,也可採用新的製作方法與新原料的結合,如西菜中做、中菜西做、南菜北做;養生健身餐飲、懷古餐飲;根據季節特點推出不同口味的菜式等方式都是菜式創新的源泉。

  雖說任何一種菜品都是從原有口味基礎上進行創新的,但僅靠幾個人的閉門冥思畢竟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最好走出去,依靠借鑑拓展思路。中國許多菜系的發源地正是菜品創新的源頭。例如粵菜的源頭廣州、香港,浙江菜的源頭杭州,淮揚菜的源頭揚州、兩淮、無錫、南京、蘇州,川菜的源頭成都、重慶等等,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湧現出許多新菜,會做生意的老闆或有思想的廚師,要不斷走出去採風,向其他菜系學習,創新出具有衝擊力的新菜。學諸家之長,走自己的路,取得成功便順理成章,原載科學投資雜誌2005年第2期,未完待續,以下章節分別是:

P18 傳統生意 一樣賺大錢

包子、麵條、饅頭、水餃,這些人們習以為常的傳統食品,常常被認為是沒有多少利潤空間的微利項目,極少有人願意涉足其中,做大事業。但偏偏有人就認準這個領域,利用現代手段,使傳統生意迅速發展了起來。

  P20 經營方式 選擇是難題

  做餐飲一旦出了名,其賺錢效應便是驚人的。但把名氣和企業做起來了,接下來應該怎么辦,是繼續保持企業的良性運作,謹慎發展,還是開設分店,走規模化之路,或者是投資建廠,進入產品生產領域,亦或者進行招商,推行連鎖加盟制度?何去何從,這是讓許多投資者茫然的問題。

  P22 市場行銷 一門深學問

  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餐飲企業完成高速增長,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之後,就要進入“戰略擴張期”,進一步擴大企業的影響,提高知名度,推廣企業品牌。此時,選擇何種行銷手段,能最大限度地推動企業的擴張,就要看經營者的行銷才能了。“成王敗寇”的道理,在評價餐飲業的行銷手段時同樣適用。也就是說,只要能達到最佳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P26 堵住黑洞 管理最重要

有人說,管理就是堵住漏洞。尤其是餐飲業,漏洞太多了:採購的漏洞、庫房的漏洞、廚房的漏洞、吧檯的漏洞、傳菜的漏洞……“全是洞”。

  “菜根香”也有一個管理上的九字真經,那就是“無大事、全是寶、都是洞”。最後的這個都是洞就是指業內的黑洞。餐飲業的黑洞到底在哪裡呢?有幾個案例可以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