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酒工藝

紹興地區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境內河網交織、湖泊眾多,有“江南水鄉”之稱。這優越的自然和地理環境,適宜釀酒有益菌種的繁育,給紹興酒生產創造了極為有利的釀造條件。特別是紹興酒的工藝技術經歷了幾千年的改革和發展,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歷經滄桑,代有創造,至宋代品種基本定型,到了明末清初已馳名中外,行於天 下,其釀造工藝精益求精,逐漸達到了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地步。這種精湛工藝,經現代科學檢驗是完全合理的。它的寶貴經驗,與科學原理是基本一致的。從理論上說,它涉及到化學、微生物、食品、營養等多種學科的知識。這些知識經我們祖先反覆實踐反覆檢驗,口傳身教,不斷充實,幾乎成一種絕技,這是先人留下的寶貴財富,是我們紹興酒業的驕傲。

紹興酒之所以名揚四海,成為酒林珍品,其工藝特點:—是有好水釀酒;二是用料精良;三是有一套獨特技藝。

特點選料

紹興酒的主要釀造原料為:得天獨厚的鑑湖佳水,上等精白糯米和優良黃皮小麥,人們稱這三者為“酒中血 ” 、 “ 酒中肉 ” 、 “ 酒中骨”。

紹興是風景迷人的江南水鄉,境內河湖縱橫。紹興酒的用水,就是古今文人墨士反覆吟唱的鑑湖佳水。鑑湖水來自林木蔥鬱的會稽山麓,有大小 36 條溪流,由南向北蜿蜒流入,沿途經沙礫岩石層層過濾淨化注入湖中,澄清一碧。 水質甘洌,密度大,呈中性,硬度適中,有微量有益於釀酒微生物繁育的礦物質,一到隆冬浮游生物下沉,水質尤為穩定,紹興酒釀季就選在農曆十月至次年三月。 60 年代前,每到釀季,紹興的酒廠用船取水於湖心載回釀酒。水質具有鮮、嫩、甜的特點,“鑑湖名酒”的盛名即由此而來。

紹興水與外地水最根本的區別在於 10~14 億年前,板塊碰撞所形成的礦物給水帶來不同的微量元素,從而引起水質的差別所致;再輔以泥炭層的淨化作用及鑑湖、三江閘等水利工程對水質的淡化作用,在上述三者的綜合作用下,才造成紹興水非外地水可以替代的真正奧秘所在。也正因為如此,紹興水才成為“天成人功”的“福水”,使紹興酒成為獨一無二的真正高質量的中國名牌黃酒。 紹興酒因品質優良,影響深遠,國內外也多仿製,但即使全部照搬制酒處方釀製,因缺鑑湖佳水,酒質仍無法與紹興產的酒媲美。 如蘇州、杭州、無錫、上海、北京、溫州、台灣以及日本等地均有仿製的紹興酒,但終因水質不同,細品比較,與地道的紹興酒風味差別明顯。 70 年代末,紹興在一壇貯藏了 50 年之久的紹興酒泥封蓋內,發現一張“坊單”(即說明廣告之類),該酒是鑑湖邊上阮社“善元泰、麗號”章鴻記酒坊釀製的,坊單中說: “浙江紹興自湯、馬二先賢續大禹未竟之功,建堤、塘、堰、壩,壅海水在三江大閘之外,導青田鑑湖於五湖三經之內,用斯水而釀黃酒,世稱獨步,實賴水利之功。近今酒稅,紹興獨重,比較別處,數逾 5 倍。有避重稅之釀商,遷釀坊於蘇,屬仿造紹酒,充盈於市。質式與紹釀無異,惟飲後常渴,由於水利非宜。更有唯利是圖之售商,售仿紹則利重,售紹釀則利輕,每使陶、李之雅士,有難購真貨之勢 ┅┅

民國戊辰年正月
本坊章鴻記主人謹述”

民國戊辰年即 1928 年,這是距今 70 多年前的一個歷史見證,說明紹興自湯紹恩、馬臻繼大禹治水後,營造與治理了鑑湖,並使鑑湖之水與眾不同,“世稱獨步”,因此外地“仿造紹酒”者不能亂真,這是一張宣傳鑑湖水與紹興酒的極好說明書。所以,鑑湖水是紹興酒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如今幾十年過去,真是“唯有門前鑑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幾千年、幾百年的鑑湖依舊,佳水長存,今日紹興酒仍以鑑湖水為酒之原料。清梁章鉅的《浪跡續談》中《紹興酒》一節說:“今紹興酒通行海內,可謂酒之正宗。……至酒至通行,則實無他酒足以相抗。蓋山陰、會稽之間,水最宜酒,易地則不能為良。故他府皆有紹興人如法制釀,而水既不同,味即遠遜”。由此可見紹興酒與鑑湖水的關係是何等密切,過去如此,今日仍此。在我國眾多的名酒中,紹興酒的用水條件和水質是最為優越和豐富的。 精白糯米 是紹興酒的主要原料。釀酒者要求糯米的質量為精白度高,粘性大,顆粒飽滿,含雜質、雜米、碎米少,氣味良好的上等優質糯米。《漢書 · 平當傳》中記載:“糯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上樽,稷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中樽,黍米一斗得酒一斗為下樽。”說明自古以來,人們就根據釀酒原料不同給酒分類,原料越好,酒越好,這與現代釀酒對原料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為什麼紹興黃酒要選擇精白糯米,並且要求當年產的為好呢?因為精白度高的糯米蛋白質、脂肪含量低,澱粉含量相對提高,這樣可以達到產酒多、香氣足、雜味少,在貯藏過程中不易變質等目的。同時,糯米所含的澱粉中 95% 以上為支鏈澱粉,容易蒸煮糊化,粘性大,糖化發酵效果好,酒液清,殘糟少;發酵後,在酒中殘留的糊精和低聚糖較多,使酒質醇厚甘潤。當年產的新糯米,在浸漬工序中繁殖大量乳酸菌產生微酸性環境,在發酵中,可抑制產酸菌的繁殖而防止酸敗,俗稱“以酸制酸”,而陳糯米因經長期貯存,內部的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往往引起脂肪變性,米味變苦,會產生油味而影響酒質。因此,紹興酒的糯米原料,人們歸納為:精、新、糯純四個字,這是有著充分的科學道理的。 古人經實踐知道糯米做酒質量極好。史載大詩人陶淵明任江西彭澤縣令時,為了釀好酒,將縣裡 3/4 的公田種糯米,成為我國酒史上有名的故事。紹興下方橋的陶里,傳說當年陶淵明曾留居過。又傳說他在這裡時,也曾種糯米以釀酒,此酒也就是後來的“山陰酒”。 小麥 是製作麥曲的原料。麥曲是釀造紹興酒的輔料,其質量好壞在釀造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故被形象地比喻為“酒之骨”。它的主要功用不僅是液化和糖化,而且是形成酒的獨特香味和風格的主體之一。小麥應選用皮黃而薄、顆粒飽滿、澱粉含量多、粘性好、雜質少、無霉變、無毒麥的當年產優質黃皮小麥,這是紹興酒釀造無可替代的制曲原料。其特點:一是營養成分高於稻米,因蛋白質含量較高,適應釀酒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是產生鮮味的來源之一;二是成分複雜,在溫度作用下,能生成各種香氣成分,賦於酒的濃香;三是小麥麥皮富含纖維質,有較好的透氣性,在麥塊發酵時因滯留較多的空氣供微生物互不干擾地生長繁育,能獲得更多各種有益的酶,有利於釀酒發酵的完善。所以紹興酒的酒麴選用優質莧皮小麥為原料也是有科學道理的。

工藝科學

我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豐富的遠古文物的遺存,又有近四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和創造了大量的文化和科學技術,取得了輝煌成就,直到 18 世紀以前,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包括釀酒技術,處在世界領先的地位。今日欣欣向榮的發酵工業和酶製劑工業,就是在我國古代釀酒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