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最初的飲法

最初的飲茶法,大致是把茶葉投入壺中煎煮,和煮菜湯差不多,東晉郭注《爾雅》"苦荼"條曰:樹小如成子。"冬生葉,可煮作羹飲。"《晉書》記載:"吳人採茶煮之,曰粥。"這就是最原始的生煮羹飲法。到三國時,根據《廣雅》中的記載,其時的飲茶法又有所不同。在古荊巴一帶,人們把採摘的茶葉做成餅狀。飲用之前,先將茶餅炙烤成紅色,再搗成細末放在瓷器中,然後沖入沸水,並輔以蔥、姜等調味品。儘管這個時期人們的飲茶實踐還停留在粗放的階段上,但是已經開始了對茶葉的加工。這些加工方法和飲用方式中的一些主要特徵,直到唐宋時期仍被沿襲,只是在形式上變得更為粗細,也更加講究了。從中國的史籍上看,古代最初的一批飲茶人大多是文人,比如在漢代就有揚雄與司馬相如。揚雄作《方言》,司馬相如作《凡將篇》,一個從語言文字角度,一個從醫藥的角度都談到過茶。兩晉時"清淡"流行,清談家喜酒,也愛茶。清談家王蒙就好茶,每有客至,必以茶待客。有的士大夫以此為苦,每欲去王蒙家便云:"今日有水厄。"這些人的飲茶愛好,客觀上都對茶的推廣產生了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