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吃怪之滇味奇葩白味菜


  白族,是雲南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發達的少數民族之一。大理秀麗的山水,陶冶著白族人民的審美情操,他們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博採漢、彝、藏、傣等民族烹調技藝之所長,充分利用了大理的士特產,時鮮果菜、山珍海味等物產,經精心選料,烹製而成獨具風味的菜餚,形成滇味中的一枝奇葩——“白味”。

  據考古發掘,在洱海周圍數十個新石器遺址,多屬貝立遺址,發現了大量的貝、螺殼。其中螺殼尾部已被敲通,可知當時的白族先民已經吃食螺螄了。又據樊綽《蠻書》記載南詔星回節“盛宴會,造酒難,殺牛羊,親族鄰里,更相宴樂”的情景。(明)狀元楊慎《滇南月季詞》中已有:“調梅點蜜”、“江魚海菜”、“餌雕盤”、“雞骨香馨”等名特小吃。今天,大理的一魚“三吃”(即沙鍋魚、豆腐煮魚、凍魚)、吃生皮、洱源乳扇、鶴慶火腿、彌渡卷蹄、永平臘鵝、劍川地參子、鳳儀黃金片、雞山冷菌、喜洲粑粑、漾濞核桃以及大理三滴水、土八碗、洱海魚八珍、《風花雪月宴》、三花菜早已聞名遐邇。不僅作為商務宴請或旅遊接待的風味餐,也成為深受國內外賓客歡迎的高檔賓席。

  白族貴吃生冷,諸如吃生皮,在(唐)樊綽《蠻書》中有“取生鵝生治如膾法,方寸切之,和生胡瓜及椒剎啖之,謂之鵝闕”。生皮,成為今天白族待客的第一道菜。下關“沙鍋魚”、周城酸辣魚、沙壩豆屆煮以魚鮮味美而著稱。在大理市(下關)洱河南路形成了活水煮活魚一條街,魚成為到大理必吃的美味;白族三道茶集飲食與歌舞藝術為 一體,一苦、二甜、三回味,體現了人生的哲理……逐漸把吃引向文化,“沙鍋魚”和“三道茶” 已經形成滇味品牌餐飲。如今白族菜餚在滇菜系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雲南吃怪,滇味奇葩白味菜”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