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之文化

酒,作為世界客觀物質的存在,它是一個變化多端的精靈,它熾熱似火,冷酷象冰;它纏綿如夢縈,狠毒似惡魔,它柔軟如錦緞,鋒利似鋼刀;它無所不在,力大無窮,它可敬可泣,該殺該戮;它能叫人超脫曠達,才華橫溢,放蕩無常;它能叫人忘卻人世的痛苦憂愁和煩惱到絕對自由的時空中盡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無忌,勇敢地沉淪到深淵的最底處,叫人丟掉面具,原形畢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即酒神精神的象徵。
在中國,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學為源頭。莊周主張,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齊一生死。莊周高唱絕對自由之歌,倡導"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無何有之鄉"。莊子寧願做自由的在爛泥塘里搖頭擺尾的烏龜,而不做受人束縛的昂頭闊步的千里馬。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現象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種植業和釀酒業之神狄奧尼蘇斯為象徵,到古希臘悲劇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論高度,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哲學使這種酒神精神得以升華,尼采認為,酒神精神喻示著情緒的發泄,是拋棄傳統束縛回歸原始狀態的生存體驗,人類在消失個體與世界合一的絕望痛苦的哀號中獲得生的極大快意。
在文學藝術的王國中,酒神精神無所不往,它對文學藝術家及其創造的登峰造極之作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因為,自由、藝術和美是三位一體的,因自由而藝術,因藝術而產生美。
因醉酒而獲得藝術的自由狀態,這是古老中國的藝術家解脫束縛獲得藝術創造力的重要途徑。"志氣曠達,以宇宙為狹"的魏晉名士、第一"醉鬼"劉伶在《酒德頌》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有扃牖,八荒為庭衢。""幕天席地,縱意所如。""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孰視不睹山嶽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擾焉如江漢之載浮萍。"這種"至人"境界就是中國酒神精神的典型體現。
翻開中國文學藝術史,就是一部酒神精神舞蹈的歷史。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飲中八仙歌》)"醉里從為客,詩成覺有神。"(杜甫《獨酌成詩》)“俯仰各有志,得酒詩自成。"(蘇軾《和陶淵明〈飲酒〉》)"一杯未盡詩已成,涌詩向天天亦驚。”(楊萬里《重九後二月登萬花川谷月下傳觴》)。南宋政治詩人張元年說:"雨後飛花知底數,醉來贏得自由身。"酒醉而成傳世詩作,這樣的例子在中國詩史中俯拾皆是。
不僅為詩如是,在繪畫和中國文化特有的藝術書法中,酒神的精靈更是活潑萬端。畫家中,鄭板橋的字畫不能輕易得到,於是求者拿狗肉與美酒款待,在鄭板橋的醉意中求字畫者即可如願。鄭板橋也知道求畫者的把戲,但他耐不住美酒狗肉的誘惑,只好寫詩自嘲:“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吳帶當風"的畫聖吳道子,作畫前必酣飲大醉方可動筆,醉後為畫,揮毫立就。"元四家"中的黃公望也是"酒不醉,不能畫"。"書聖"王羲之醉時揮毫而作《蘭亭序》,"遒媚勁健,絕代所無",而至酒醒時”更書數十本,終不能及之"。李白寫醉僧懷素:"吾師醉後依胡床,須臾掃盡數千張。飄飛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懷素酒醉潑墨,方留其神鬼皆驚的《自敘帖》。草聖張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筆",於是有其"揮毫落紙如雲煙"的《古詩四帖》。
文學藝術宮殿酒神的出沒,使文學藝術之神的巨翅從來沒停止過激情的扇動。

一、酒源
1.人類釀酒的起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釀酒的國家之一,對世界釀酒技術的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酒作為一種獨特的物質,其產生和發展與生產力的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原始社會裡,我們的祖先巢棲穴居,主要以野果裹腹。野果中含有能夠發酵的糖類,在酵母菌的作用下,可以產生一種具有香甜味的液體,這就是最早出現的天然果酒。“猿猴造酒”的古代傳說正是建立在這種天然果酒的基礎之上。江蘇淮陰洪澤湖畔下草灣曾經發現了醉猿化石,證明天然果酒是在“人員相揖別”之前就已產生。“猿猴造酒”聽來近乎荒唐,其實倒很有科學逍理,它們不僅嗜酒,而且還會“造酒”。《清稗類鈔·粵西偶記》中記載:“粵西平樂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釀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數石。飲之,香美異常,名曰猿酒。”《紫桃軒雜綴·蓬櫳夜話》中也曾記載:“黃山多猿猱,春夏采雜花果於石窪中,醞釀成酒,香氣溢發,聞數百步。”當然,這裡的“醞釀”是指自然變化養成,猿猴居深山老林中,完全有可能遇到成熟後墜落髮酵而帶有酒味的果子,從而使猿猴采“花果”,“醞釀成酒”。不過,猿猴造的這種酒,與人類釀的酒是有質的區別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帶有酒味的野果。
人類社會進入舊石器時代的後期,雖說當時人類基本上還過著採集和漁獵的生活,但已能打制許多獲取自然物的石頭工具,在此時,人類就具有野果自然發酵釀酒的知識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新石器時代,畜牧業逐漸產生並發展起來,當獵獲到哺乳幼獸的母獸時,人們可能嘗到獸乳,含糖的獸奶也可能受到自然界酵母菌等微生物作用發酵成酒。自然發酵而成的果酒和用乳釀製的酒,可以說是最原原始、最古老的酒了。
隨著農業文明的出現,穀物釀酒取代了天然果酒。這標誌著酒已經開始作為一種人類創造的物質出現在社會生活中,人類已經有了自覺的飲酒需求。農業的發展,生產出來的穀物由於保管等原因而發霉發芽成酒的事必定會多起來。人們嘗到了穀物變成的酒後,模仿著幹起來,穀物釀酒就問世了。從考古發掘的許多釀酒和飲酒器具中可以推知,大約在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的早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了穀物釀酒的劃時代創造。到商代,釀酒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麴櫱開始出現。“櫱”是用發芽的穀物製成的釀酒發酵劑,用這種糖化劑所釀成的酒叫“醴”,醴是一種甜酒。曲主要是以含澱粉的穀物為原料的培養微生物的載體,在其中培養著豐富的菌靈—麴黴菌、根黴菌、毛黴菌以及酵母菌等。以曲釀酒能同時起到糖化和酒化的作用,從而把穀物釀酒的兩個步驟—糖化和發酵結合到一起,為我國後來獨特的釀酒方法—麯酒法和固態發酵法奠定了基礎。

2.釀酒始作人的傳說
中國現存的先秦古書中,不涉及酒的書是很少的。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有“酒”字。我國作為世界三大酒的王國之一,從古至今人們愛飲酒,對酒的發明人也有著種種傳說。從先秦編年史《春秋》起,每個朝代都有正史,記載著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的變化沿革,也記載天文地理、禮樂制度、科學技術的重大事件。在這些史籍中,記載著數不清的關於酒的故事,但都沒有記載酒是怎么發明的。對於酒的發明人傳說甚多,一說酒是夏禹時代一個叫儀狄的人開始造作的;一說發明釀酒的人是杜康;一說神農時代以有酒;還有所謂“天有酒星,酒之作也”,認為酒是天上酒行釀造的。
儀狄造酒說始載於《世本》。《世本》是秦漢間人輯錄古代帝王公卿譜系的書,書中講:“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秫酒。”認為儀狄是酒的始作人,後來又衍生出西漢人劉向編訂的《戰國策》記:“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遂疏儀狄而絕旨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