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美食 從魚翅到早茶

  香港人喜歡夜生活,許多酒樓都開到很晚。

沒有吃過大連的海鮮,但在網上看到不少介紹,相信與香港的海鮮在品種上有很大的差別。

香港雖然靠海,但本身不出產海鮮,它的海鮮大多是從國外進口的。象我這次在港吃到的加拿大生蚝,可能是我在上海沒怎么吃過海鮮,只吃過“小兒科”的扇貝,當服務員把象小臉盆大小的生蚝放在面前時,我著實嚇了一跳,手裡的刀叉都不知道如何切割這個大傢伙。生蚝肉鮮美無比,加上與cheese一起烹調,奶油味十足。吃完一整個生蚝,我的胃被撐去一半空間,生蚝殼的形狀非常好看,殼上有絢目的黑色條紋,洗乾淨放在桌上就是一件不用任何修飾的工藝品。可惜礙於情面(請我吃的親戚在一旁呢),我只能眼睜睜看著服務員把空殼收去。

魚翅本身無味,加在雞湯里一起煮才會覺得它的美味,要是與象鼻蚌煮在一塊更加沒話說了。魚翅煮在湯里的樣子有點象細粉,廣東一帶喜歡把魚翅煮得軟一些,而上海地區喜歡煮得硬一些。香港的魚翅相信煮得是偏軟的,我咬上去覺得有一股韌勁,放在嘴裡卻又化了。也許是魚翅的鮮美蓋住了象鼻蚌,我竟然沒能嘗出湯里哪塊東西是象鼻蚌,白白可惜了這隻蚌,作了魚翅的陪葬品了。

香港最著名的海鮮——石斑魚,在我看來也不過如此,可能味蕾已被加拿大生蚝與魚翅的鮮美所蓋住了,石斑魚在我嘴裡的味道與一般鱸魚的味道差不多。沒能吃到大龍蝦和帝王蟹,不過肚子也撐不下了,總要留點遺憾,等我下次去香港補上吧。

我所接觸的香港人,有相當一部分金秋時節會專程趕到上海來吃大閘蟹,也有相當一部分對我埋怨說大閘蟹個小、黃少,怎么及得上海蟹。個人口味不同,其實我也不怎么很喜歡吃大閘蟹,光吃黃還可以,吃肉太麻煩了,還是吃海蟹爽。

香港人生活節奏之快是出了名的,但我這次去香港,有幸在香港茶樓喝早茶,也讓我看到了香港人的另一種慢節奏的休閒生活。

說起喝早茶,在廣東地區非常盛行。無外乎是一壺清茶,加上各式各樣的粵式小點心。香港的茶樓開的很早,但香港人愛睡懶覺,因此早上9點之前茶樓里是見不到什麼顧客的。9點以後才有人陸陸續續來喝茶,香港的茶點是放在小推車裡的,由服務員推著在茶樓里轉,你要吃什麼當場點當場拿。茶點的品種要比上海的避風塘多,而且能親眼見到實物,選擇頗為方便。香港人喜歡邊喝茶邊看報,所以來喝茶的許多人都捧著厚厚一疊報紙,一些人坐到中午才結帳回家。在上海,退休的老頭老太喜歡在公園裡消磨時光,而在香港,老人們更願在茶樓里談天說地,這也許是一種地域差異吧。

回來已有幾個月,讓我念念不能忘的是我在香港街頭小店吃到的雙皮薑汁凍奶(我有點忘了,好象叫這個名),這個小吃原產地在澳門。無論從形狀還是味道都有點象蛋塔里的奶黃。聞聞噴香,吃感更不用提了,但一小碗要價20港幣,價格夠貴的。與茶樓不同,在這裡吃的年輕人具多,不少拍拖的青年男女逛街逛累了就到小店坐坐,分別要上一碗。

銅鑼灣的魚丸據稱是全港最有名的,味道燒得最正宗,5港元一串,不能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