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粽子當“臥底”說起

  今天是端午節,這個段子很紅火:米飯和包子打群架,米飯人多勢眾見了包著餡的就打,粽子情急之下把衣服扯開,大叫:“看清楚,我是臥底!”

現實中,粽子的“變味”、“變身”,更具幽默色彩。近段時間,媒體開始驚呼天價粽子的出現,正取代已被叫停的天價月餅,成為送禮人士的“新寵”。

粽子最初是紀念屈原,後來成為日常食品,到如今卻成了豪華禮品———粽子簡直是天才的“臥底”,滲透力之強令人不可小視。問題在於,這樣的粽子還叫粽子嗎?

隨著社會變遷,月餅、粽子等都產生異化,披上各種馬甲,承擔起商人賦予它們的新內涵。這讓我想起一則笑話:卓別林吃湯圓被燙了一下,再見到餃子就大叫:“別以為長了耳朵,我就不認識你了!”我們面對豪華粽子,不正有卓別林的感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