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與清真菜

郭沫若與清真菜

 

郭沫若與清真菜

  郭沫若對清真菜一往情深。北京鴻賓樓是一家有著100多年歷史的清真“老字號”飯莊,現在,經過精心裝裱的郭沫若詩作,仍懸掛在客廳里,就連飯莊門前的牌匾,也是出自郭沫若之手。

  清真菜按照伊斯蘭教教規,飲食禁忌嚴格,選料嚴謹,工藝精細,衛生潔淨,注重營養,菜式多樣。在唐代初期,不少阿拉伯商人通過“絲綢之路”和“香水之路”來到中國,帶來了本國的物產,也帶來了穆斯林獨特的飲食習俗和飲食禁忌。從此,清真菜在我國迅速發展,也受到非穆斯林的廣泛歡迎。

  郭沫若在抗戰時期,曾住在重慶天官府4號,團結進步文化人士進行抗日救亡運動。每當有客人需要招待時,他便穿過街道,來到對面的天官府11號用餐。這裡是一對回族夫妻開的飯館,雖然設施比較簡陋,但製作的清真菜很是地道,原料以牛肉為主,採用清燉、紅燒、粉蒸、涼拌等烹調技法,口味偏重鹹鮮,汁濃味厚,肥而不膩,嫩而不膻,營養豐富。再加上店主仁義,價格公道,甚至允許賒欠,買賣很是興隆。

  一家顧客盈門的飯館,竟然沒有一個招牌——有店無名。郭沫若發現之後,便向店主詢問原委,並以店主之名起名為“星臨軒”。第二天,郭沫若就把親筆題寫的“星臨軒”店名送到店主手中,還特意題詞:“此廬雖小,其味雋永。”

  “星臨軒”招牌打出之後,名氣大增,菜餚質量也不斷提高:1958年,星臨軒的創新菜“涼拌牛肉”被評為重慶市“特殊風味”菜餚;1964年,他們又推出“五香卷子牛肉”,被重慶市有關部門命名為“名小吃”……

  新中國成立後,郭沫若路過重慶時,還曾三顧星臨軒,看望當年的員工。為了把這家清真飯館辦得更好,郭沫若還特意從北京給星臨軒匯來資助款,此事曾被傳為佳話。

  食後一得

  廣義上的清真菜,是指信仰伊斯蘭教的中國少數民族食用的菜餚。伊斯蘭教認為,人們的日常飲食不僅為了養身,而且還要利於養性。清真菜有嚴格的飲食禁忌,選料嚴謹,食品潔淨,菜式多樣,約有50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