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餑餑熬小魚[圖]

貼餑餑熬小魚貼餑餑熬小魚"是地道的天津風味小吃,其實又是極普通的家常便飯。天津地處九河下梢,上有白洋淀,下有渤海 灣,低洼多水,水產十分豐富,魚蝦一年四季不斷檔,天津人養成了愛吃魚的習慣。北方又盛產玉米,棒子麵餑餑是家庭的主食。不過,正宗的貼餑餑熬小魚不是分開做,而叫"一鍋熟",就是貼餑餑和熬小魚同時在一鍋里做熟上桌。這裡面還有個故事。且說乾隆皇帝便裝下江南,途經天津時,被一農舍家透鼻的清香勾住了腮幫子,頓時飢腸刮肚。乾隆可是個吃過山珍海味、飛禽走獸的美食家,但從未聞到過這樣的香味,停住腳,往農舍里張望。奴才最會理解主子的心意,敲門說明了來意。樸實的農家夫婦熱情地招待了皇帝老兒。此時,乾隆忘記了皇家的體面,狼吞虎咽地吃起來,越吃越愛吃,越吃味道越鮮美,最後連魚湯也喝乾淨。從江南返回紫禁宮,乾隆想起了在農家的那頓美餐,就命令御廚製作。但是,乾隆只看見飯菜是從一個鍋里端出來的,說不出貼餑餑熬小魚的具體名稱,嚷著喊著吃"一鍋熟"。這可難壞了手藝高超的御廚們,翻遍宮裡珍藏的所有菜譜,也找不到"一鍋熟"的名字。有一位久居津城的京官,問明情況,悟出其中的秘密,於是呈上貼悖悖熬小魚,博得龍顏大悅,加官封爵自然不在話下。這大概是一則笑話,可見貼 貼餑餑熬小魚久有盛名,其味道與山珍海味媲美。

製做貼餑餑熬小魚,魚要選擇個頭小的。最好是活的白鱗小鯽魚,肉嫩刺軟。棒子麵是當年的新鮮糧食。農家用的大鍋燒熱後,鍋底熬魚,鍋幫四周轉著貼滿餑餑。柴禾不能燒得太猛太久,要注意掌握火候,溫火把作料靠淨。到時一揭鍋蓋,香味四溢。餑餑出鍋,黃燦燦的結著一層焦嘎,咬一口,又脆又香,再就著熬小魚,連魚刺都不用吐出。那味道,那鮮勁,吃起來保準沒個夠,要不然怎么連皇帝老兒喜歡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