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孩子的膳食搭配

 兒童食譜應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則來安排,要訣是品種多樣,比例合理,切忌擇食偏食。不過,在特殊情況下,若能適當向某些食品“傾斜”,則更有利於保健。

斷奶的孩子

一份研究資料顯示,我國兒童出生時的發育質量(如身高、體重等)並不遜色於國際水準,甚至有過之,大約從出生後第8個月起便出現差距。癥結何在?原來主要是斷奶期餵養不合理所致。那么,如何避免呢?專家建議:孩子斷奶後,每天宜安排4餐,早餐吃牛奶、麵條、雞蛋等;中餐吃米飯、瘦肉或魚肉;晚餐吃米飯,肉湯、蔬菜;晚上10點左右吃點麵條、米線等;白天兩餐之間吃些蘋果、香蕉、橘子等少許水果。換言之,早中餐以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為主,晚上多吃易於消化的食物,讓孩子從中獲得充分的天然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這樣可使孩子順利度過斷奶期,生長發育可不受任何影響。

過敏體質孩子

相當一部分兒童屬於過敏性體質,常被皮炎、濕疹等過敏性疾患所困擾。此類特應性皮膚炎症病程長,反覆發作,瘙癢難受,搔抓又易抓破皮膚而誘發細菌感染,頗令做父母者苦惱。究其原委,除了遺傳因素外,食物在發病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肉類、牛奶、禽蛋等動物性食品為其罪魁禍首。因此,減少動物性食品,增加糙米、蔬菜的比例可使過敏性體質得到改善。奧妙在於糙米、蔬菜供養的紅細胞生命力強,又無異體蛋白進入血流,故能防止特應性皮炎的發生。

肥胖的孩子

肥胖不僅影響兒童期的發育,而且是造就多種成人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的溫床,禍及一生。醫學專家的最新研究揭示:不少肥胖的原因是微量營養素攝入不足所致。因為VB6、VB12、尼克酸等在脂肪的分解代謝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鋅元素的含量則與體內的甘油三酯呈反比,體內能量的轉化又離不開鈣、鐵、VA等的協助。當體內這些微量營養素不足時,機體能量代謝失去平衡,過剩的能量便轉化為脂肪而在體內積聚起來,肥胖便逐漸形成。故胖孩子除了注意加強體育鍛鍊外,還應多攝入些富含上述微量營養素的食物,如動物肝、土豆(富含VB6)、蘑菇、蛋黃(富含VB12)以及牡蠣、蘋果(富含鋅元素)、綠葉蔬菜(含鈣質多)等,以恢復能量代謝平衡,逐漸消除過多的脂肪。

服打蟲藥的孩子

蛔蟲等寄生蟲感染不僅導致孩子營養障礙,影響體格發育,而且影響智力發展。為此,定期打蟲很重要。但不少孩子在服打蟲藥後食慾下降,精神變差,睡眠不安,引起父母擔憂。其實,這是在服用打蟲藥時只強調忌口而忽視了必要的營養調配所致。相應的策略是:打蟲的同時調理好膳食,增加禽蛋、豆製品、魚類、新魚蔬菜、水果等適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增強脾胃功能,這樣不良反應便可減輕或消失。

噪聲環境中的孩子

生活在市區、工礦區以及交通要道附近,噪聲充斥,宜多吃些蛋類、奶、豆類及新鮮蔬菜。因為噪聲可增加體內蛋白質與維生素的消耗,若不補足,將影響孩子體格與智力發育。另外,為保護聽覺器官,宜多攝取一些鎂元素,以增強抵抗噪聲的能力。每藻類、綠葉蔬菜、穀物類含鎂多,亦應注重安排。

遭受鉛污染的孩子

兒童對鉛危害比成年人敏感得多,當血鉛濃度超過正常值時,即可出現頭暈、關節痛、貧血、注意力渙散、多動、免疫功能和智商低下等症狀。故生活在公路邊(機動車尾氣中含大量鉛)、工礦區(如鉛礦)以及燃煤(燃燒時排出鉛類顆粒)等環境中的孩子,其食譜中應納入富含抗鉛養分的食物。如VC可與鉛結合成難溶於水又無毒的鹽類隨糞便排出體外,蛋白質和鐵元素可取代鉛與組織中有機物的結合而加快鉛的排泄,果膠抑制鉛的吸收,優酪乳刺激蠕動減少鉛吸收增加排泄。富含這些養分的有牛奶、果蔬與綠豆,乃是孩子的必吃食品。

近視眼孩子

最新研究表明,兒童近視的形成除與環境光線不當(過強或過弱、貪玩電子遊戲機、久看電視以及用眼不衛生(如看書姿勢不當等)有關外,缺乏鈣、鉻等礦物質也是一種原因。如眼球缺鈣,眼壓就不能保持正常,如同電壓忽高忽低會損壞燈一樣而導致近視。缺鉻則眼內滲壓不平衡,眼晶狀體鼓出變凸,使趨光度大增而成近視。故為防治這種視力障礙,宜多安排含鈣、鉻較多的食物。含鈣多的食物人們已較熟悉,動物內臟、未過分加工的原糧,果類、乳酪、紅糖、禽蛋、魚類、禽肉等,可供選擇。

反覆罹患感冒

有些孩子體質弱,經常遭受感冒的侵襲,每年感冒次數平均可達7次以上。此時,宜多安排富含維生素A、C與銅元素的食物。研究表明,缺乏VA,呼吸道黏膜的抗力下降,為病毒或細菌入侵準備條件,常吃胡蘿蔔、動物肝、柑橘等含AV的食物,補足VA,則可大大減少感染幾率。另外,在服用VC片的同時,補足銅元素,即多吃牛奶、蘑菇、杏、蘋果、芝麻等含銅豐富的食物,可助你預防感冒乃至“流感”。

經常腹痛的孩子

兒科門診經常遇到訴說腹痛的患兒,既不發燒,也不腹瀉,打蟲也無效果,疼痛幾分鐘後自行消失:這種腹痛很可能與體內缺鈣導致腸部發生痙攣有關。原因在於血鈣是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的重要因素,一旦偏低,神經肌肉興奮性就很高,腸壁平滑肌產生強烈收縮,腹痛產生。常吃奶、蛋、牛肉、蝦米、黃魚、海帶、紫菜、芝麻、豆類等含鈣質多的食品,很可能不藥而愈。

孤獨症孩子

孤獨症為兒童心理障礙的一種,表現為性情孤獨,不願與人交往,沉默寡言,或情緒恐懼,或激動易怒。以往認為是腦部機能障礙與後天教育方式不當所引起。新近發現此症與酸性食物吃得過多有關。何謂酸性食物?酸性食物並非酸味食物,而是指在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為帶陰離子的酸根,如肉、魚、蛋、穀物、麵粉、糖食等,可使血液偏酸。此時宜多吃一點鹼性食物,如水果、蔬菜、牛奶,這些食物含鈣、鎂、鉀等礦物質多,可中和掉過多的酸性成分,恢復血液的正常酸鹼度,保障大腦的正常發育,從而減輕上述症狀,促進康復。

多動症孩子

患有多動症的孩子首先要注重正規藥物治療,大約70%~80%的病兒在服用利他林、苯丙胺和匹莫林等藥物後可收到一定效果。若同時調整食物結構,讓病兒多吃一些有利於神經傳遞和正常代謝的食物,可增強藥物療效並減輕藥物副作用。海鮮類、菌類、牛肉、胡蘿蔔、蔬菜、核桃仁、花生米等為其佳品,所含豐富的VB12有益於神經發育,而大量鈣元素又可起鎮靜神經的作用,因而收效更好。

被動吸菸的孩子

香菸煙霧中有害物很多,如有強烈致癌性的尼古丁、焦油,降低血氧濃度的一氧化碳,放射性物質釙—210等。經常與煙霧接觸的孩子易受其害,以致感冒、氣管炎、肺炎等病患纏身。研究發現,VA可對抗致癌物而保護呼吸道黏膜與肺組織,VB2可破壞焦油,VB12抑制一氧化碳,保證氧的正常輸送,魚肉中的特殊成分可削弱煙霧對肺部炎症的誘發作用。故在此類孩子的餐桌上增加富含上述養分的食物大有裨益。

情緒不良的孩子

兒童心理學家指出:營養不良不僅妨礙體格與智力發育,也是情緒障礙一大因素。如兒童情緒多變,愛激動,喜吵鬧,或脾氣暴躁,可能是糖分攝入過多所致,宜削減甜食量;孩子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應疑及蛋白質低下,多種維生素缺乏,宜增加水產品、肉類、奶製品等高蛋白食物以及番茄、橘子、蘋果、青菜等果蔬;經常憂心忡忡,驚恐不安或健忘,可能系缺乏B族維生素所致,添加豆類、蛋黃、豬肝、核桃、土豆等食物很有必要;夜間腳抽筋、磨牙,多為缺鈣的表現,有異食癖(即嗜吃煤渣、紙屑、粉筆等)現象則多為鋅、錳不足所致,故讓孩子多吃些含鈣豐富的奶製品、魚鬆、蝦皮,錳豐富的海帶、木耳、蘑菇,含鋅、錳豐富的禽類及牡蠣等海產品亦是重要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