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救架[圖]

大救架大救架是雲南的名吃之一,其實就是炒餌塊。餌塊用米製成,為雲南獨有。據古籍記載,麥類製作的食品古時約統稱為“餅”,米類製作的為“餌”。雲南是古人類的發祥地,水稻栽種歷史悠久,民間到了農曆歲末,家家戶戶都要挑選最好的大米,洗淨浸泡後蒸熟,放在碓中舂細如泥,案板上用蜂蠟抹好,再搓揉為長方、橢圓、扁圓等形狀,用作饋贈的食品,稱為“餌饋”,時間一久,老百姓就把它諧稱為餌塊了。

炒餌塊本為普通小食,成為名吃是因為一則典故,據傳說,明末吳三桂打進昆明,永曆帝桂王朱由榔倉惶逃往滇西。逃至騰衝,天色已晚,住在村子裡,主人炒一了盤餌塊讓其充飢。這位落難皇帝本是深宮弱質,又經數月來長途奔波,歷盡艱辛的劫難生活,今天進食此物,如食山珍海味,遂言“真乃救駕也”,從此,騰衝餌塊名聲遠揚,譽名“大救駕”。此點紅、綠、白、黃相映,餌塊細糯滑潤,鮮香甜美,油而不膩,膾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