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啞了的三角琴》讀後感

《啞了的三角琴》小說以第一人稱的“我”,孩子聽父親講述一隻三角琴的來由而起,那是發生在俄羅斯遙遠的西伯利亞流放地的故事:作者的父母到那裡採集流放囚徒的歌謠時,遇到了一個年輕的農民焦狄拉夫,他因心愛的姑娘被有錢的商人奪去,犯了殺人罪而被判了終身監禁,從此他鹹口閉言,順從怯弱。

當他聽說音樂家夫婦要聽他唱歌,臉上無望而暗淡神色立刻划過了一線希望的光亮------他要求得到一隻三角琴來給自己伴奏。他得到了三天的時間來準備。三天,在漫長的終身監禁生活中是多么短暫,但這三天,一定是他生命的高亢樂章:三角琴給他了孤寂的心靈共鳴和釋放,音樂給了他乾枯的生命蘸潤和希望。當三天的期限到來後,他給採集者夫婦彈唱出了西伯利亞流放者那沉重,悲愴的歌曲,原本破舊的三角琴發出了那么美麗,和諧的聲音,無言的囚徒唱出了那么悠遠,廣闊的曲調。從黑暗沉悶的監獄裡沖霄而出,是多么震撼啊。就是這樣一個囚徒,當他的三角琴要被拿去時,他先是乞求,後是憤怒,最後是“異常悽慘”的哭泣:“哭聲里包含著他那整個淒涼寂寞的生存的悲哀。這隻舊的三角琴的失去,使他回憶起他一生中所失去的一切東西──愛情、自由、音樂、幸福以及萬事萬物。他的哭聲里泄露了他無限的悔恨和一個永不能實現的新生的欲望。好像一個人被拋在荒島上面,過了一些年頭,已經忘記了過去的一切,忽然有一隻船駛到這個荒島來給了他一線的希望,卻又不顧他而駛去了,留下他孤零零地過那種永無終結、永無希望的寂寞生活。”

讀到這裡,我似乎可以看到那幅如同宗教受難畫一樣的畫面:身材瘦高細弱,栗發黑眼,帶著沉重腳鐐的,卻有一雙欣長手指的年輕囚徒,淚流滿面地抱著三角琴做吻別。黑暗潮濕的牢房裡只有一線秋日陽光照在他身上,就象擁有三角琴短短三天帶給他的光明,快樂和瞬間的希望。我的心被猛然震動,悲悵,傷感,淚流滿面。音樂於無望的生命聯繫在一起,是多么悲愴的結局。我不懂悲劇的力量,但那人性深處的共鳴,使我理解了這篇悲美的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