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老師讀後感

感三:獨立自主成長

書中很多的事例,我也經歷過。而我的父母和尹老師的的做法卻截然相反。當然我不是否定我父母的做法,只是來做下比較。作者書中談到了女兒9歲時單獨乘坐17個小時的火車從煙臺到北京的事例,讓我很感動,我很羨慕圓圓有這樣一位豁達的媽媽。有了獨立出遠門的經歷,對圓圓來說是一次難得的鍛鍊機會,到後來她獨自去青島乃至周末逛街樂不思蜀,她的媽媽都持支持的態度,難怪在引言中談到她女兒的自主自立。這些都是媽媽的功勞啊!我從上學前班一直到高中,都在家門口上學,到學校騎腳踏車最遠不到10分鐘的路程,每天往返於家和學校之間,周末爸媽從不主張我出門,即使迫不得已出門也規定好幾點之前回來,更別說自己出遠門了。也許,現在對家的依賴性都是那時慢慢積澱下來的。我們不能說自己父母的出發點不好,他們也是為我們的安全著想,我們都可以理解。只是不同的親職教育造就了孩子長大後不同的性格。

感四:由瑤瑤不愛吃飯想到的

小侄女快三周歲了,吃飯成了一家人發愁的問題,上了寶寶座就要下來,不願意吃飯。嫂子著急上火,卻也拿她沒有辦法。我媽說小孩餓餓她就好了。嫂子不捨得,硬往嘴裡喂,瑤瑤不僅僅不買賬而且滿地跑,這下可麻煩了。我看到尹老師在書中對孩子不愛吃飯支招:餓幾頓。我心裡一樂:我媽還真有招數!接著,在全家的勸說下,嫂子就忍耐了一下,不給瑤瑤吃零食,飯前只喝水、吃水果,第一天效果不明顯,第二天她還真的主動叫著上寶寶座吃飯,雖說吃得不多,但總算有進步了。可見,對孩子的愛不該是溺愛和強迫,應該用智慧來疏導孩子。大愛無痕嘛!

感受還很多,自己慢慢體會吧。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我們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再實踐,願我們的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越來越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