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導讀

“王子”,就是我們說的白馬王子,遠遠地從天際過來,而吳蓀甫這個人物是從德國讀了書回來的,他是一個成功人士。“英雄”,這種具有現代人格的藝術典型,本身在上海這個背景中就具有一種特別的魅力。“騎士”,我覺得這 是一個更關鍵的詞,騎士在今天已經見不到了,沒有人再用這個詞了,哪怕在塞萬提斯時代“騎士”就已經不可理解了,堂•吉訶德完全是被人嘲笑的,可是,騎士有一個基本精神,就是說,一個人為了自己的信念,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所愛的人,他可以冒著超過自己能力的危險,不顧一切地去跟風車作戰。跟風車作戰最後必然是失敗的,但是,為了一個莫名其妙、誰都看不見的信念,他可以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吳蓀甫身上其實是有這樣一種精神的,所以,這是一個具有悲劇性的英雄形象。

《子夜》的結構宏偉而嚴謹,為了既包容複雜的矛盾、豐富的生活、眾多的人物,又做到線索清楚、主次分明,作家在構思中很費苦心。首先,作家精心設計了別開生面的序幕。開頭兩章通過吳老太爺猝然亡故,各色人等來吳府弔喪的描寫,自然而巧妙地讓許多角色登場亮相,既初步展示了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又牽出了各種矛盾衝突的情節線索。其次,主體部分(第三至十六章),安排了一條主線和若干支線交叉發展的網狀結構。吳、趙鬥爭作為貫穿全書情節發展的主線,各條枝線既有自身發展的脈絡,又共同服務於主線的發展,既豐富多采,又條理分明。最後三章,作為全書的高潮和結局,筆力收回到主線,潑墨重采寫了吳蓀甫試圖挽回危局的種種努力,寫得波瀾起伏,搖曳多姿。

《子夜》的產生,正是我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在xx文化“圍剿”中邁步前進的時候,它顯示了左翼文學陣營的戰鬥實績,從創作上證明了無產階級文學是一種不可戰勝的、最有發展前途的力量。

【相關評論】

《子夜》———三十年代舊中國的畫卷

1933年,一部“套用真正的社會科學,在文藝上表現中國的社會關係和階級關係”的扛鼎之作———《子夜》出版了,幾十年過去了,《子夜》里所描寫的黑暗的中國,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書中留下的沉甸甸的歷史卻值得我們思考。《子夜》以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這樣全景式的整體建構為起價值取向,並以自覺的參與意識,探索社會政治問題。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國處在國民黨的黑暗統治下,當時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地主、大資產階級篡奪了大革命的勝利果實,內有蔣介石,外有帝國主義,他們把中國進一步推向了“兩半”的社會的深淵。民族資產階級、工農民眾的革命鬥爭等這些歷史上的名詞,在《子夜》中得到了深刻的詮釋。《子夜》用社會科學的觀點,階級分析的方法,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鏇律和階級關係。馮血峰曾評價說:“《子夜》是把魯迅先驅地英勇地所開闢的中國現代的戰鬥的文學的路,現實主義的路,接引到普洛革命文學上來的里程碑之一”。 

吳蓀甫是《子夜》九十多個人物中性格最鮮明的,是三十年代民族工業資本家的典型,是詮釋民族資產階級的典型。民族資產階級的雙重性,在他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他有著發展民族工業的野心、魄力和手段,他“富於冒險的精神、硬幹的膽力”因此,他不僅在家鄉雙橋鎮辦起了錢莊、當鋪、油坊、米廠、電廠等,還在上海有一家裕華絲廠,甚至還和孫吉人、王和甫等民族工業資本家組織了益中信託公司。他們幻想著“他們的燈泡、熱水瓶、陽傘、肥皂、橡膠拖鞋,走遍全中國的窮鄉僻壤!”他們高呼“只要國家像個國家,政府像個政府,中國工業一定有希望”。 

但“他動輒想到保守,想到了妥協”。在他的野心受到買辦金融資本家趙伯韜的阻擋時,他選擇了鎮壓工人罷工來轉嫁自身危機,同時大搞“公債投機”,妄圖用此擊敗“公債魔王”趙伯韜。現實是殘酷的,當時的社會歷史現實和民族家的固有軟弱性,決定了吳蓀甫的命運只能像企圖用“大放盤”“一元貨”的辦法度過難關的小商人林老闆一樣。他的悲哀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全社會的。 

對於今天的讀者來說,通過《子夜》可以認識三十年代初期中國社會現實,認識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重性,認識舊中國半殖半封的社會性質,了解三十年代的黨所領導的工農鬥爭的風起雲湧之勢等等。 

因此,《子夜》是茅盾先生展現給後人的一幅歷史畫卷,讓今天的人們能清晰的了解那段歷史。 

同時,第四章的農民武裝活捉老地主,吳蓀甫的舅舅曹剝皮及第十三,十四章描寫的上海裕華絲廠女工的罷工,都是在用文學眼光敘述歷史事件,讓人們在文學欣賞中體會到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子夜》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舊中國社會的一角,茅盾猶如一個說書人,道出了那段辛酸的歷史,展現了一個千瘡百孔的民族的血淚。 

文人筆下的歷史,後人眼中的現實

茅盾用敏銳的眼光,犀利的筆峰,透徹地理解了主宰著站前中國社會的各種傾向、潮流和力量……從而使他的描寫具有明顯的真實的文獻價值。朝鮮學者朴興炳認為“《子夜》的歷史功績在於開創了中國社會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道路。”可以說《子夜》就是一部高級形式的社會檔案。它把三十年代這箇中國社會發展的“橫斷面”展現給了後人。《子夜》不僅描寫投機市場瞬息萬變的鬥爭,民族工業的慘澹的前景,都市資產階級社會醉生夢死的生活,而且描寫了工人階級的罷工鬥爭,農村的革命暴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