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導讀

《子夜》這部社會剖析小說不僅在國民黨時期被禁版過,在“四人幫”時期也被禁版過,由此,我們也能看出《子夜》的社會影響和《子夜》的進步意義。這些都是建立在茅盾先生憂國意識基礎之上的,正如王若飛同志曾給茅盾的評價一樣,他說: 

茅盾先生的創作事業,一直是聯繫著和反映著中國民族與中國人民大眾的解放事業的。在他的創作年代裡,也正是中國民族與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大變革時期,中國大時代的潮流,都反映在茅盾先生的創作中……從茅盾先生的創作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社會的大變動,也可以看到中國人民解放運動的起落消長。茅盾先生的最大成功之處,正是他的創作反映了中國大時態的動態,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創作中心內容,與中國人民解放運動聯繫著的。 

一個偉人去了,一批作品留下了,一段歷史過去了,一種憂國精神留下了,這就是茅盾的偉大,《子夜》的偉大。

《子夜》

(一) 簡析:

1、趙伯韜形象。

趙伯韜是買辦資本家,美國壟斷資產階級的走狗,政治上與和蔣介石政權有很深的關係。他操縱著上海灘金融市場,故意與吳蓀甫作對,想方設法扼殺中國民族工業;他生活淫蕩腐朽,為人專橫跋扈,是惡魔般的帝國主義的鷹犬。

2、《子夜》的人物描寫特點。

描寫手法的多樣性。對於典型人物的刻畫,小說主要是採用心理描寫手法,作者善於捕捉人物一剎那的內心活動去表現他們的性格特徵,常常達到細緻入微、生動可感的境地。同時,小說在人物塑造上還巧妙的運用了典型細節,使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

語言的豐富多彩。小說針對不同人物的不同精神狀態以及同一人物不同時間的不同心理,分別採用不同的語言,富有強烈的個人色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人物語言上,作者賦予不同性格人物以不同的語言和口吻。如吳蓀甫的語言常常是斬釘截鐵,果敢有力;趙伯韜的調子是狂妄高傲,而又粗魯卑俗的。

3、《子夜》的結構線索和結構特點。

結構的宏大而嚴謹。《子夜》展示了中國30年代的社會畫面,其中的三條線索是其描寫的中心——即吳蓀甫與趙伯韜的矛盾、雙橋鎮農民暴動與吳蓀甫的矛盾、絲廠女工罷工鬥爭與吳蓀甫的矛盾。小說以趙與吳的矛盾為主線,其他兩條線索交錯發展。這三條線索由於其聯繫著社會的各個層面,因而顯得宏大,但同時又繫於吳蓀甫一人之身,多方展開,因而又顯得嚴謹。

(二) 論述:

1、分析《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茅盾的里程碑式的現實主義力作。作品以“子夜”為名,象徵著中國黎明前最黑暗的社會現實。它通過對中國30年代初期各種錯綜複雜的社會生活及社會矛盾的全景式大規模的藝術描寫,特別是對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處境和前途的生動描寫,藝術、準確而深刻地揭示了當時中國的社會性質:即中國不可能在帝國主義侵略下走上獨立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只能是越來越殖民地化。在軍閥混戰、農村經濟嚴重破壞;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使中國民族工商業空前危機的社會大動盪、大危機、大轉變的政治局勢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同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支持下的買辦資產階級的角斗中,最終只能走向買辦化或破產的歷史命運。從而以藝術的形式回擊了托派鼓吹的中國走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謬論。

2、分析吳蓀甫形象及其意義。

民族工業資本家吳蓀甫是全書一切事件和人物的連線點和矛盾衝突的中心。全書展現的種種矛盾,都把焦點集中在吳蓀甫身上,作者是把吳蓀甫放在廣闊的社會背景和複雜的階級關係中來表現的。

吳蓀甫形象充滿了鮮明的個性矛盾:他精明強於,有魄力,有靈活的手腕,雄心勃勃地想振興中國民族工業,但這種願望的根本目的則又是個人利益;他對外來的帝國主義及官僚買辦資本家有憎恨的一面,但他又反過來鎮壓共產黨領導的農民運動,殘酷地剝削壓榨工人;他不僅同官僚買辦資本家矛盾重重,而且同中小民族資本家也結下了許多矛盾;在家裡,他和妻子貌合神離,他既有道貌岸然,專幹事業的一副面孔,同時又有姦污女僕、玩弄交際花的卑劣醜行。小說在重重矛盾中塑造的這個典型,十分真實可信。

可見, 吳蓀甫是30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這一特定歷史環境中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一個失敗了的英雄形象。在他身上反映了軟弱的中國民族階級企圖擺脫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的壓迫,幻想走上獨立發展資本主義道路而最終破產的歷史悲劇。這一悲劇不是偶然的個人悲劇,而是階級的悲劇。它揭示了實業救國此路不通,中國現實社會不僅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