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1500字讀後感

高中時曾看過正規出版社出的盜版《百年孤獨》,譯者黃錦炎先生,那時候上校還叫做奧雷良諾。每日裡掙扎於力學定律和化學公式里的我,自然對此書只是走馬觀花,被翻來覆去的一樣的人名折騰得不輕。那時候還是首次聽說魔幻現實主義的我,對於生出豬尾巴的孩子,喝了一杯朱古力就可以騰空十二公分,和香妃一樣羽化成仙的美人兒雷梅黛絲,一日不停地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的雨,都有一種莫名的隔閡感,那時的我不用說對南美的歷史有所了解,甚至連哥倫比亞的在南美洲的位置都不能準確的確認,所以,這本書之於那時的我而言,其實並無異於一本二流的武俠小說——都不過是打發時間的東西,而書中各種奇奇怪怪的事和奇奇怪怪的人,亦不過是提供了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想像奇觀而已。

直到一年多以後,我在一篇《放棄也是一種得到》的課堂命題作文里赤裸裸地抄襲了此書最為出名的“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開頭而被語文老師當作範文狠狠表揚後,我才了解到此書在世界文學史上的顯赫地位。

後來隨年歲漸長,又看了許多小說和非小說的書籍,總時常想起總該重讀一下那本已經看過了事實上卻等同於沒看過的《百年孤獨》,卻總也撿不起來。直至XX年,在《新周刊》的某期上,看到了馬爾克斯家人授權大陸出版《百年孤獨》,趕忙跑到書店購得一本,但因俗事耽擱,直至近日才靜下心來,花了兩日的時間,安安靜靜地重讀了一遍。

大學時,看了許多國內當代作家的作品,在許多的作品裡,似乎都能看到《百年孤獨》的影子。陳忠實的《白鹿原》自不必說,簡直就是《百年孤獨》的漢化版,眾多茅盾文學獎的作品,我最愛此書。去年莫言獲了諾貝爾文學獎,看過莫言的大部分作品,竊以為,莫言並無作品可超越《白鹿原》,然《白鹿原》模仿痕跡太重,無論行文,結構,脈絡,都極似《百年孤獨》。莫言的成名之作《紅高粱》,及《生死疲勞》中都可看到馬爾克斯之影響。張煒的《古船》,余華的某短篇,亦可看到馬爾克斯的影子,足可見加西亞•馬爾克斯對中國當代作家的影響。

不知是這次心無旁騖還是水平見長,七代人名字的輪迴,並沒有如以前一樣帶給我如前的困惑,家族中凡叫阿爾卡迪奧者,一般皆身材魁偉,頭腦不免簡單,凡叫奧雷里亞諾者,一般都會對羊皮古卷感興趣,凡稱雷梅黛絲者,外貌無不美麗,凡叫阿瑪蘭妲者,

都與侄子的關係拎不清。而且,家族基本上都是被叫阿爾卡迪奧者傳下來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雖有十八個兒子,卻並無一人有後。由此來看,雙胞胎必是互換了姓名。

此書雖只有二十六萬字,卻因用筆極簡,其容量並不下於用白描手法所寫百萬字之小說。人物繁雜,卻只用區區幾個名字,翻來覆去,更覺布恩迪亞家族之孤獨。

馬孔多,一開始並不存在於世上,到最後消失於世上,似乎只是這個世界的一個匆匆過客,孤獨的旅人,在人類文明的冬夜。從怕生出帶豬尾巴的孩子始,到真的生出帶豬尾巴的孩子終,該來的終於還是來的,怕來的終還是躲不過。所有的結局都早已在羊皮古卷中注定,誰也逃不過,命運的安排終於還是無法避免,可憐奧雷里亞諾卻如此著急的想要知道結局,這個結局又在預示著什麼?

將整書對應到整個民族來看,第一代無疑是創業者,第二代是維護者,而第三代便已埋下了走向衰落的因子,但因為家族或者民族的慣性,第四代才達到頂峰,然而日中則昃,整個家族或者民族也從此時開始衰落,至於五代則似乎已變成了落魄貴族的子弟,然到了第六代,則已如同清朝晚期的八旗子弟,雖然還是旗人的身份,但也僅此而已——而奧雷里亞諾似乎連八旗子弟也不如,連自己的身份都不能自知,由此而導致了與姨母的亂倫(不過由一百年家族史來看,就算知道是自己姨母,似乎也不能阻擋亂倫之事)——至於第七代則已根本沒有了戲份,只是與那個豬尾巴孩子相呼應而已。

雖然哥倫比亞遠在萬里之外,一個在大航海時代才被發現的大陸,與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也不可同日而語,但在讀此書時,卻仍不免時時後背發涼,我們幾乎都不免在這七代人中找到自己身上的影子,例如當下國內未富先奢。

嘗有人言,經典是可以常讀常新的,此不過是我第二次讀此書,將來必還會再讀,但願到時可有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