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讀後感(共10篇)

《四世同堂》開始於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於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其中一個關鍵字自然是被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子,他們所做的種種令人髮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的心理,使每一個描寫他們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齒、緊縮雙眉,但使我欽佩的是,老舍先生並沒有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種冷幽默表面上輕描淡寫、若有若無,蜻蜓點水般描寫,但就是這么幾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們令人噁心的心態,通過這些文字,我的腦海里浮現出的是老舍先生輕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胡同1號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出。可見,對於日本人,作者還是很理智的。

讀完這本書,我感覺置身於那戰雨紛飛的地方。

老舍這部書中以一種樸實無華的敘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淪陷區一群普通人特別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過祁老人、瑞豐、瑞宣、韻梅、錢詩人、小文夫婦、李四爺、白巡長、孫七、小崔、馬老太太、常二爺、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現出民族存亡之際,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鬥爭,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苟且偷安、助紂為虐、賣國求榮的鮮明對照。

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北平被日軍占領後的人間百態: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其實日軍占領北平後,客觀地說,並沒有什麼令人髮指的罪行。沒燒圓明園,也沒搶故宮,也沒有大面積的屠殺等等。但是,他們殘害了南京的人民,作為同胞,我們當然非常憤恨,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確信了對日本人的恨。

隨著整本書臨近尾聲,心中不禁感嘆人的本性在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後,展現得如此真實,區區一個小羊胡同,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已成為了那個年代整箇中國的一個縮影。

四世同堂讀後感400字範文精選
四世同堂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四世同堂》開始於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於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己的時光,其中一個關鍵字自然是被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子,他們所做的種種令人髮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的心理,使每一個描寫他們的作家不得不咬切恨齒、緊縮雙眉,但使我欽佩的是,老舍先生並沒有用非常激烈的語言去深批日本人,一方面他用一種冷幽默表面上輕描淡寫、若有若無,蜻蜓點水般描寫,但就是這么幾滴水,已足以揭示出他們令人噁心的心態,通過這些文字,我的腦海里浮現出的是老舍先生輕蔑的眼神和淡淡地冷笑;另一方面,作者也沒有全盤否定日本人民,這從書中小羊胡同1號門的一位日本老婦的言行舉止便可看出。可見,對於日本人,作者還是很理智的。

四世同堂讀後感200字範文
四世同堂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一口氣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於那血雨腥風的年代裡古老的北平城中那處小小的小羊圈,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一個個鮮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動,漫長的八年,發生在小羊圈的人們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國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鬥爭,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華民族的那段歷史,那些從歷史教科書上獲取的比較抽象空泛的認識,仿佛有了血肉,而激發出無比的責任感、愛國心。

初一讀後感:讀四世同堂有感
四世同堂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老舍這部書中以一種樸實無華的敘述手法,展示了北平淪陷區一群普通人特別是祁家四代人的生活。通過祁老人、瑞豐、瑞宣、韻梅、錢詩人、小文夫婦、李四爺、白巡長、孫七、小崔、馬老太太、常二爺、小妞妞以及大赤包、招弟等性格迥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表現出民族存亡之際,真善美與假惡醜的鬥爭,崇高的民族氣節和苟且偷安、助紂為虐、賣國求榮的鮮明對照。

本書讓我們看見了北平被日軍占領後的人間百態: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其實日軍占領北平後,客觀地說,並沒有什麼令人髮指的罪行。沒燒圓明園,也沒搶故宮,也沒有大面積的屠殺等等。但是,他們殘害了南京的人民,作為同胞,我們當然非常憤恨,這是正常的,所以看玩四世同堂,我更加確信了對日本人的恨。

八年級讀後感:讀四世同堂後的感想
四世同堂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讀《四世同堂》,我被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所震撼、所感染。北平淪陷,這朵民族之花就會變成木頭,為了讓這株文化古樹長青,它的枝枝葉葉、它的每一條根,哪怕只是細細的一小條,都拚命的抗爭,雖然這株古樹歷盡摧殘,但是終於沒有枯萎,多少炎黃子孫用生命之血澆灌它,留住了文化之根。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中華民族的子孫要牢記這恥辱,決不讓祖國在受他人欺凌!

關於四世同堂讀後感800字
四世同堂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一朵花,長在樹上,才有它的美麗;拿到人的手裡就算完了。北平城也是這樣,它頂美,若是被敵人占據了,它便是被折下來的花了。”

“假若北平是樹,我就是花,儘管是一朵閒花。北平若是丟失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

就是這樣樸實而又非常到位、形象的話語,深深吸引著我,引領著我一口氣讀完了老舍先生的巨作《四世同堂》,四世同堂,是中國這株文化古樹上鮮亮的花,家丁興旺、和平和順,就像今年的花謝了明年還要開,一代一代安安穩穩傳下去。老舍先生把這株古樹栽植在北平這座文化古城,栽植在中華大地飽受日本侵略的大幕之下,雖然北平城裡沒有硝煙、沒有槍炮,可始終籠罩著被凌辱、被踐踏、被扼住咽喉的窒息里,這株古樹的兒女在這種環境下掙扎,它卻無法保護,枝枝葉葉七零八落,四世同堂,成為了幻想。

古老的北平、莊嚴肅穆的天安門城樓,美麗的三海、白塔,都成了別人的玩物。

然而,被壓迫百多年的中國產生了這批青年,他們要從家庭與社會的壓迫中衝出去,成個自由的人。他們要打碎民族國家的銬鐐,成個能挺著胸在世界上站著的公民。到國家呼救得時候,沒有任何障礙能夠攔阻的住他應聲而至;像個羽毛已成的小鳥,他會毫無棧戀的離巢飛去。錢默吟老人是一位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詩人,在和平時期,他以花草、詩詞和酒為伴,過著隱士一般的日子,可當國難當頭,他挺起詩人並不健壯的胸膛,昂起頭毫不畏懼的應戰,“他須把血肉之軀擲給敵人,用勇敢和正義結束了這個身軀。”當他在獄中遭受非人的折磨,他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緊緊拴在一起,他告訴自己,“須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去保全性命,好把性命完全交給國家”,錢詩人就這樣寧死不屈,把生命像一口唾液似的,在要啐出去的時節,又吞咽下去。愛和平的人沒有勇敢,和平便變成屈辱,保身便變成偷生。他從此忘記了原有的安逸,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抵抗侵略的戰鬥中,用抵抗來為世界保存一個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老人像一部中國的古書,厚重、正直、莊嚴,他所表現的不只是一點點報私仇的決心,而是替一部文化做正面的證據。他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是會帶著他的詩歌、禮儀、圖畫、道德,為一個信念而殺身成仁的。從錢詩人、瑞宣、瑞全等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真正中國文化的力量。正是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阻止了中國這艘巨輪被狂風吹走。

讀《四世同堂》,我被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所震撼、所感染。北平淪陷,這朵民族之花就會變成木頭,為了讓這株文化古樹長青,它的枝枝葉葉、它的每一條根,哪怕只是細細的一小條,都拚命的抗爭,雖然這株古樹歷盡摧殘,但是終於沒有枯萎,多少炎黃子孫用生命之血澆灌它,留住了文化之根。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一腔無聲血,萬縷慈母情。為雪國恥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後生。”中華民族的子孫要牢記這恥辱,決不讓祖國在受他人欺凌!

初二年級讀後感:讀四世同堂有感
四世同堂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古老的北平、莊嚴肅穆的天安門城樓,美麗的三海、白塔,都成了別人的玩物。

然而,被壓迫百多年的中國產生了這批青年,他們要從家庭與社會的壓迫中衝出去,成個自由的人。他們要打碎民族國家的銬鐐,成個能挺著胸在世界上站著的公民。到國家呼救得時候,沒有任何障礙能夠攔阻的住他應聲而至;像個羽毛已成的小鳥,他會毫無棧戀的離巢飛去。錢默吟老人是一位橫草不動豎草不拿的詩人,在和平時期,他以花草、詩詞和酒為伴,過著隱士一般的日子,可當國難當頭,他挺起詩人並不健壯的胸膛,昂起頭毫不畏懼的應戰,“他須把血肉之軀擲給敵人,用勇敢和正義結束了這個身軀。”當他在獄中遭受非人的折磨,他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緊緊拴在一起,他告訴自己,“須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去保全性命,好把性命完全交給國家”,錢詩人就這樣寧死不屈,把生命像一口唾液似的,在要啐出去的時節,又吞咽下去。愛和平的人沒有勇敢,和平便變成屈辱,保身便變成偷生。他從此忘記了原有的安逸,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抵抗侵略的戰鬥中,用抵抗來為世界保存一個和平的、古雅的、人道的,文化。老人像一部中國的古書,厚重、正直、莊嚴,他所表現的不只是一點點報私仇的決心,而是替一部文化做正面的證據。他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是會帶著他的詩歌、禮儀、圖畫、道德,為一個信念而殺身成仁的。從錢詩人、瑞宣、瑞全等人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真正中國文化的力量。正是這種根深蒂固的文化,阻止了中國這艘巨輪被狂風吹走。

讀《四世同堂》,我被中國文化和中國文人所震撼、所感染。北平淪陷,這朵民族之花就會變成木頭,為了讓這株文化古樹長青,它的枝枝葉葉、它的每一條根,哪怕只是細細的一小條,都拚命的抗爭,雖然這株古樹歷盡摧殘,但是終於沒有枯萎,多少炎黃子孫用生命之血澆灌它,留住了文化之根。

《四世同堂》讀後感
四世同堂讀後感(8) | 返回目錄

記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國小時代第一次讀的,不過那時候體會不是很深,很多情節已經不記得了。現在中央電視一台正在熱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許多感想,決定重讀一遍原著。花了3天時間,終於把《四世同堂》讀完了,很受感觸。終於明白為什麼自己那么固執,每次和朋友爭論對日本人或美國人的看法的時候,我的說辭會那么偏激。儘管在全球化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使用他們的產品,但是想要從我嘴裡吐出一句讚美他們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記憶里,我從沒說過他們一句好話,因為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熱血的純粹的中國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讓我明白了我們自己民族所受恥辱的歷史,記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會讓自己的下一代明白這段歷史,記住這種仇恨。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想我們國家都不要大意,永遠不要相信敵人的眼淚和巴結的笑臉。利用和平時代,把自己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打造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樣,就算我們沒有侵略別人之心,也要有足夠的力量保護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防止別人侵略,防止悲劇重演。

初一年級讀後感:四世同堂讀後感言
四世同堂讀後感(9) | 返回目錄

《四世同堂》是我讀的最過癮的一部中國近代文學書籍,沒日沒夜的看了幾天,給我的衝擊卻是久久不能平靜的。故事裡的人都是那么活生生的,在小羊圈胡同演繹著自己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生了質的改變。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為革命鬥士的錢默吟、任勞任怨的大嫂、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無聊無恥的瑞豐、冠曉荷、陰狠的大赤包、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墮落的招弟、聰明勇敢的桐芳、最終成為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八年的厚重寫在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年代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留下了無盡的傷痕。

初二讀後感:讀四世同堂後的心得體會
四世同堂讀後感(10) | 返回目錄

說到《四世同堂》,就不得不提裡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漢奸形象。“漢奸”,這個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他們只是目光短淺的愛財小人,為了財出賣了國家和自己的靈魂。他們風光,人們看著恨;但他們死,人們看著卻不是想像中的痛快。“漢奸”是可悲的,因為沒有了對國家的愛對自己的尊重,他們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憐人。其實,他們因為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卻沒有因為日本人的撤離而亡,他們存活在很多人的潛質里,只是後來的社會不同了,“漢奸”不流行了,不流行並不代表就不再存在了。

錢默吟老先生是全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不知道為什麼人們總是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撇開他的政治觀點不說,單單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是全書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錢老是個有知識有文化懂事理的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個不可多得的革命戰士。在全書緩慢的節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神秘的形象,儼然為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中國正是因為有千千萬萬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才終於站起來走向光明。

中國人是痛恨日本人的,看著《四世同堂》,你會更加確信自己對日本人的恨。然而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又是無助的,新舊社會的交替給人帶來的迷茫是無盡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革命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沒有一個人是完整的存活了下來。

戰爭結束了,沒有勝利的喜悅,更多的是悲壯。然而,《四世同堂》並不是一個悲劇。人們一直疑問老舍先生為什麼要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尾的結尾,人們詫異於故事的戛然而止卻不知結局。其實所有的故事都是沒有結局的,結尾一句“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先生的意思了。歷史的車輪輾轉向前,歷史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或許打雷,或許下雨,渺渺茫茫。中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的光明的未來。

相關內容
四世同堂讀後感1000字範文精選
讀後心得:四世同堂讀後感500字
我讀《四世同堂》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