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歌讀後感(共4篇)

讀完我國著名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青春之歌》,感觸頗深~關於2017高中生暑假讀後感內容詳情如下。

2017高中生暑假讀後感:《青春之歌》讀後感

青春洋溢著激情,揮灑著希望,蘊含著力量。

《青春之歌》就是這樣一部充滿理想,激情昂揚的紅色經典文學作品。作品描寫了抗日和抗戰時代背景下,以林道靜為主要人物的一批進步青年,從對待世俗的超然冷漠到投身革命的熱血沸騰,從反對封建統治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並在共產黨領導下,積極投身於無產階級偉大革命之中。全文讓我感受到那個時代青年學生對祖國的熱愛和真誠,以及他們堅強的信念和對自由、真理的不懈追求精神。

作品的第一部分,主人公林道靜逃出給她帶來痛苦回憶的地主家庭,但又找不到前進的方向,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反差使她身心俱疲。如果說第一部分是寫林道靜痛苦中的掙扎,那第二部分便展現出了她作為一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中國共產黨黨員艱苦頑強的奮鬥。從發起定縣國小的學生運動時的稚嫩,到在宋家做家庭教師危急之中獲取黑名單的機智;從剛剛被捕時的單純幻想到經歷了一年多煉獄考驗與磨練的覺悟和覺醒;從跟隨張大姐從事地下工作的缺乏經驗,到在北大領導學生成立學生自治會發起學生運動的獨當一面。林道靜在一次次的生死考驗中成熟著,並最終成長為一名有追求有信仰的共產主義戰士。

《青春之歌》蘊含著作家楊沫的生活原型,將那段不可忘卻的歷史賦予了青春的激情和火熱,用紅色染滿記憶,用戰鬥抒寫豪情,用鏗鏘而激昂的文字喚起新時代下的青年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共鳴。

如今,對於每一個青年學生來說,“志願者”已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情系山區兒童,奔赴邊遠貴州山區支教而成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的徐本禹;汶川和玉樹地震災難中,志願者們以血肉之軀為災區人民築起了一道不可撼動的“生命長城”;北京奧運會賽場內外,志願者以細緻周到的服務贏得了世界友人的讚揚;;剛剛結束不久的上海“世博會”上,青年志願者們充分展現出了一個正在崛起中大國的文明姿態……。我們是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開拓者。如果說林道靜、盧嘉川、許寧、羅大方的一生,留下的是他們為拯救危難中的祖國不屈不饒革命精神的青春之歌,那新時代下的我們應該更好地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將個人前途同國家民族的命運、人民的革命事業結合在一起,做一名自願服務黨、服務人民、服務社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志願者”,譜寫屬於這個時代的絢麗篇章,奏響屬於我們的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讀後感
青春之歌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青春之歌》是這一部充滿理想、激情昂揚的紅色經典文學作品,它感染、激勵、薰陶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閱讀紅色經典——《青春之歌》的故事,可以弘揚愛國熱情,更讓我們懂得了今天優越生活的來之不易。

這是一部描寫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學生運動的優秀長篇小說。小說以“九一八”事件到“一二九”運動的北平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描寫了一群青年知識分子的生活道路,塑造了林道靜這一形象,概括了30年代一部分知識分子所走過的道路。

小說主人公林道靜生於地主家庭,生母是地主的姨太太,後來被地主害死。道靜年幼喪母,又飽受林家的凌辱與虐待。這樣的生活養成了她孤僻倔強的性格。但她其實是一個非常善良的姑娘,對勞動人民,她會表示深切的同情;對於生活,她渴望著“獨立”做“自由的人”,同時,她也不願被小資產階級的感情所羈絆。

我們現代的人是需要一點信仰的。林道靜的成長與一年多的監獄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思想上更是有了一個質的飛躍,用書中的話說是:“反動派把我們抓來不是讓我們蹲監獄,而是讓我們上了馬克思主義大學”。信仰像一盞明燈照亮了陰暗的牢房,更照亮了前方曲折坎坷的道路。30年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富了,但是人們也發現社會變了,社會矛盾激化,價值觀裂變,出現了道德的迷失和信仰的錯位。作為現代人,我們要樹立起我們的信仰,保持“君子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踐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方式,由個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家而天下,把個人的追求與整體的核心價值統一起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如是觀,作如是,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們前進步伐。那青春之歌和著義勇軍進行曲顯得更加渾厚動聽,那青春的熱血映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更顯耀眼奪目。

“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是那么的公平,一生只給予我們一次機會。轉瞬即逝、彌足而珍貴。但是每個人卻將這僅有的一次“青春”的機會演繹各不相同。

讀著它,我只能緊跟著它的節奏,像心跳的節奏一樣,有時更快,快得讓人窒息。讀這部作品就像回到了那個時代,你不可能停下來,那個時代不讓你停下來,它會一直催著你前進、前進!這就因此構成了它獨特的青春舞步——催人奮進。這,便是不一樣的青春!

只要你還有一點點青春的氣息,就可以因此而點燃!

青春之歌讀後感1500字
青春之歌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今年開學伊始,我穿梭在圖書館書架間,偶然間目光被定格在《青春之歌》上,心中猛地充滿激動,這不正是中學歷史課本上曾提及的著作嗎?這本被載入“史冊”的書一定很值得去拜讀,於是我緊緊的把她抱在了懷裡······

她是一本挺厚的書,書皮有點破損了,書的紙張也有點泛黃,偶爾還有被水浸過後留下的痕跡,相必是被好多人翻閱過,也不知是哪個讀者大概是被故事情節吸引去了,竟把水送到了書上,呵呵,看來這本經典名著果真名不虛傳,很有魅力嘛!於是,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她。

《青春之歌》是才女楊沫的代表作。創作於50年代,講述了一部自“九一八”至“一二九”這一歷史大風暴中,北京的一批進步青年學生們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的奮鬥史。在這部小說中刻畫了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這些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之路對後人無不啟迪,也預兆了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和希望。

故事主人公林道靜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可富裕的家境並沒有給她一個幸福的童年,相反,由於她生母的緣故,後母對她百般虐待,她從小就吃盡了生活的苦。萬幸的是她後母送她去上了學,接受了教育。雖然後母這樣做只是為了林道靜以後能夠有資格嫁入豪門,讓她能夠借著林道靜的光享受榮華,但無論如何我們還得感謝她的這一“善舉”,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以後的了林道靜。當林道靜高中要畢業時,她的家庭出現了變故,這時後母執意想讓林道靜嫁給一富豪來繼續她富貴的生活,林道靜不從便離家出走 ,於是她的生活翻開了新的篇章。

本來林道靜想投奔她教書的表哥表嫂,可來到他們教書的學校時才知道他們早已不在此教書,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校長收留了她並答應給她找份工作,後來她發現校長並非真善人,而只是相中了她的美貌想把她獻給上司,此時的林道靜對生活充滿了絕望,正當她要投海自盡時,一位青年學生余永澤救下了她,之後兩人相愛了。

這僅僅是故事的開端,股市的高潮的開始是在林道靜隨余來到北大生活後,在那她遇見了盧嘉川——一位很優秀的進步知識青年,數次的交往之後兩人彼此欣賞彼此信賴,這也正是林道靜接觸革命獻身救國事業的先決條件。屬於他們兩人的美好還沒有開始就因盧嘉川的被捕犧牲破滅了,這讓每個人無不惋惜。之後的林道靜更加積極的向組織靠攏,她也果斷的結束了與余永澤日益不協調的生活。

江華,是林道靜接觸的繼盧嘉川之後的第二位對她影響重大的進步青年,他和盧一樣都是肩負組織使命的地下工作者,他在以後的生活中給予了林道靜很大的幫助,也正是因為如此,林道靜才有了繼續向著革命走下去的機會,而最終發展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在此期間,林道靜經歷了很多的不平凡:化裝成家庭教師潛入地主家向當地的窮苦人們宣傳愛國教育,因為身份暴露被關入監獄深受酷刑,出獄後領導學生開展救國運動······重重的困難並沒有嚇倒她,反而更加堅定了她革命的信念,她一如既往的為救國奔走著。而與她並肩作戰的江華向她表達了愛意,兩位志同道合,彼此喜歡的革命同志走到了一起,為他們共同的信念繼續奮鬥著。

這就是讓我著迷的《青春之歌》,還記得當初的我為了快點一覽她的風采而近乎痴狂的畫面:只要一回到宿舍放下手裡的東西趕緊看一會兒,晚上趴在床上更是恨不得看個通宵。等到周末了,那也不去了,就蝸居在宿舍看她。從開始看到看完最後一個字的七天裡,幾乎每個晚上都是在舍友的催促下才睡覺,說是睡覺只是放下了書,閉上了眼睛,我的腦海里一直在浮現故事的某個情節,是啊,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次次讓我失眠了。

讀完整本書之後,我熱血澎湃,激動萬分,覺得自己的整個靈魂都受到了洗禮,得到了升華。小說中的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無數熱血青年用他們的行動激勵著我,我打心底敬佩他們,佩服他們卓爾不凡的見識和勇氣,佩服他們不屈不撓的鬥志,佩服他們為祖國為人們不怕流血犧牲的博愛。我腦海中一遍又一遍的迴蕩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話語。我領悟到信仰的力量、共產黨的力量、民族的力量。這些都是林道靜他們用青春為我們做的詮釋。誰都知道青春是很美好的東西,林道靜他們把這份美好延伸了,而作為年輕幸福一代的我們,是不是應該讓這份美好更加持久絢麗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好吧,就讓我們共同唱響青春之歌,為我們的理想信念用心奮鬥吧!

青春之歌讀後感1500字
青春之歌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今年開學伊始,我穿梭在圖書館書架間,偶然間目光被定格在《青春之歌》上,心中猛地充滿激動,這不正是中學歷史課本上曾提及的著作嗎?這本被載入“史冊”的書一定很值得去拜讀,於是我緊緊的把她抱在了懷裡······

她是一本挺厚的書,書皮有點破損了,書的紙張也有點泛黃,偶爾還有被水浸過後留下的痕跡,相必是被好多人翻閱過,也不知是哪個讀者大概是被故事情節吸引去了,竟把水送到了書上,呵呵,看來這本經典名著果真名不虛傳,很有魅力嘛!於是,我迫不及待的打開了她。

《青春之歌》是才女楊沫的代表作。創作於50年代,講述了一部自“九一八”至“一二九”這一歷史大風暴中,北京的一批進步青年學生們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的奮鬥史。在這部小說中刻畫了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識分子形象。這些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之路對後人無不啟迪,也預兆了中華民族美好的未來和希望。

故事主人公林道靜出生於一個地主家庭,可富裕的家境並沒有給她一個幸福的童年,相反,由於她生母的緣故,後母對她百般虐待,她從小就吃盡了生活的苦。萬幸的是她後母送她去上了學,接受了教育。雖然後母這樣做只是為了林道靜以後能夠有資格嫁入豪門,讓她能夠借著林道靜的光享受榮華,但無論如何我們還得感謝她的這一“善舉”,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以後的了林道靜。當林道靜高中要畢業時,她的家庭出現了變故,這時後母執意想讓林道靜嫁給一富豪來繼續她富貴的生活,林道靜不從便離家出走 ,於是她的生活翻開了新的篇章。

本來林道靜想投奔她教書的表哥表嫂,可來到他們教書的學校時才知道他們早已不在此教書,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校長收留了她並答應給她找份工作,後來她發現校長並非真善人,而只是相中了她的美貌想把她獻給上司,此時的林道靜對生活充滿了絕望,正當她要投海自盡時,一位青年學生余永澤救下了她,之後兩人相愛了。

這僅僅是故事的開端,股市的高潮的開始是在林道靜隨余來到北大生活後,在那她遇見了盧嘉川——一位很優秀的進步知識青年,數次的交往之後兩人彼此欣賞彼此信賴,這也正是林道靜接觸革命獻身救國事業的先決條件。屬於他們兩人的美好還沒有開始就因盧嘉川的被捕犧牲破滅了,這讓每個人無不惋惜。之後的林道靜更加積極的向組織靠攏,她也果斷的結束了與余永澤日益不協調的生活。

江華,是林道靜接觸的繼盧嘉川之後的第二位對她影響重大的進步青年,他和盧一樣都是肩負組織使命的地下工作者,他在以後的生活中給予了林道靜很大的幫助,也正是因為如此,林道靜才有了繼續向著革命走下去的機會,而最終發展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在此期間,林道靜經歷了很多的不平凡:化裝成家庭教師潛入地主家向當地的窮苦人們宣傳愛國教育,因為身份暴露被關入監獄深受酷刑,出獄後領導學生開展救國運動······重重的困難並沒有嚇倒她,反而更加堅定了她革命的信念,她一如既往的為救國奔走著。而與她並肩作戰的江華向她表達了愛意,兩位志同道合,彼此喜歡的革命同志走到了一起,為他們共同的信念繼續奮鬥著。

這就是讓我著迷的《青春之歌》,還記得當初的我為了快點一覽她的風采而近乎痴狂的畫面:只要一回到宿舍放下手裡的東西趕緊看一會兒,晚上趴在床上更是恨不得看個通宵。等到周末了,那也不去了,就蝸居在宿舍看她。從開始看到看完最後一個字的七天裡,幾乎每個晚上都是在舍友的催促下才睡覺,說是睡覺只是放下了書,閉上了眼睛,我的腦海里一直在浮現故事的某個情節,是啊,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一次次讓我失眠了。

讀完整本書之後,我熱血澎湃,激動萬分,覺得自己的整個靈魂都受到了洗禮,得到了升華。小說中的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無數熱血青年用他們的行動激勵著我,我打心底敬佩他們,佩服他們卓爾不凡的見識和勇氣,佩服他們不屈不撓的鬥志,佩服他們為祖國為人們不怕流血犧牲的博愛。我腦海中一遍又一遍的迴蕩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的話語。我領悟到信仰的力量、共產黨的力量、民族的力量。這些都是林道靜他們用青春為我們做的詮釋。誰都知道青春是很美好的東西,林道靜他們把這份美好延伸了,而作為年輕幸福一代的我們,是不是應該讓這份美好更加持久絢麗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好吧,就讓我們共同唱響青春之歌,為我們的理想信念用心奮鬥吧!

相關推薦:
大學生《青春之歌》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