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讀後感800字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看過《追風箏的人》,第一次令我真正落淚的,怕要數這一段了:“哈桑撿起一個石榴,他朝我走來,將它掰開,在額頭上磨碎,‘那么’他哽咽道,紅色的石榴汁如鮮血一般從他的臉上滴下來。‘你滿意了吧,你覺得好受了吧!’”這是阿米爾在親眼看到哈桑受凌辱,自己卻見死不救,又不敢正視後發生的一幕。在小小的亂石岡上,阿米爾一次又一次將碩大的石榴狠狠砸向哈桑,好像這樣就可以把那個懦弱的自己扔掉。“為你,千千萬萬遍”面對眼前的這個曾經對自己立下誓言,甚至比兄弟還親的朋友,阿米爾此刻內心只有愧疚。“還手啊,還手,你是個懦夫!”阿米爾大叫道,然而,在阿米爾心中比誰都清楚,自己才是真正的懦夫,愛與愧化作了悲憤,他痛恨他。要不是他,自己本可以享受全部的父愛,若不是他,自己也不會顯得如此懦弱。他受夠了哈桑的忍氣吞聲,受夠了哈桑對自己的愛護。自己根本不值得他愛。“還手啊!”阿米爾怒吼,“來揍我啊!”哪怕就這一次,為了你自己。

阿米爾與哈桑的友誼是悲涼的,明明都深深愛彼此,卻被一道銅牆鐵壁生生隔開。對於阿米爾來說,他心中有一個解不開的結,每當面對哈桑,就仿佛看到了那個懦弱的自己。可是,阿米爾一次次選擇了逃避。在最後,當他設計趕走哈桑時,哈桑明知那是陷阱,仍義無反顧跳了進去,只為一個“愚蠢”的誓言,“為你,千千萬萬遍。”

一次次遭受背叛,一次次受到傷害。哈桑直到臨死前仍堅守著友誼。這是如何一種偉大的力量啊!阿米爾就真的無動於衷么!就真的那么鐵石心腸嗎?不,我想不是的。

阿米爾確實是一個懦弱的孩子,他不敢正視自己,也不敢面對被自己背叛的哈桑,他從小就遭受許多不幸,一出生失去了母親,父親又對自己態度冷冷冰冰,甚至是嫌棄。身邊只有哈桑真心地對待自己。只是懦弱與自私才讓他一次次的逃避,因逃避而背叛。然而,我相信阿米爾是愛哈桑的,非常的深愛,所以才有後來他為了哈桑遺留在人間的兒子索拉博,不惜與瘋狂的阿塞夫戰鬥。

直至阿米爾長大成人,怯弱仍深埋在他的骨子裡。當他面對著危險,面對著眼前瘋狂危險的敵人時,卻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將他推上前,那是友情么,還是為了二十六年前而贖罪?阿塞夫的拳頭一次次像雨點一樣落在他的臉上,他卻笑了,瘋狂的大笑,而我卻潸然淚下。是的,阿米爾解脫了,他終於戰勝了自己的怯弱,為自己贖了罪,也捍衛了二十六年前的友誼。

合上書,閉上眼,腦海中浮現出了畫面,在小小的亂石岡上,鮮紅的夕陽仿佛要滴出血來,比夕陽紅得更驚心動魄的是石榴滴下來的汁水。

阿米爾與哈桑的友誼令我感動,儘管它波瀾曲折,最終,兩個人都捍衛了友誼。

友誼是什麼?是兩個人一起玩玩遊戲,一起談談心么?不,友誼是要用心去愛護的珍寶,友誼是就算賠上自己的生命也要堅守的責任。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追風箏的人》這部小說講的是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是少爺,而小他一歲的、天生便是兔唇的哈桑是僕人,他們都失去了媽媽,阿米爾的媽媽生阿米爾時死於難產,哈桑的媽媽則在哈桑出生幾天后跟一群江湖藝人私奔了。這兩個男孩吃一個奶媽的奶長大,擁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誼。然而,當哈桑為捍衛阿米爾的榮譽而被人凌辱時,阿米爾卻選擇了逃避。不僅如此,阿米爾還設計將哈桑驅逐出自己家門。後來,已移居美國並成為知名小說家的阿米爾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邊是阿米爾父親的好友拉辛汗,他說哈桑已死,他要阿米爾回阿富汗,要他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戰亂中的阿富汗帶出來,不僅是因為他以前辜負了哈桑,還因為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

在胡塞尼的這部小說中,高潮一個接一個,但不管情節多么令人震驚,它們似乎都是可信的,因為伴隨著的細緻的心理描寫會令你感覺到這一切的發生仿佛都是必然。

例如,小說末尾的一個高潮——11歲的索拉博的自殺,看似離奇,但假若你沉到索拉博的世界裡,站在他的角度上,想像你便是他,那時你會明白,自殺是這個遭受了太多磨難的小男孩再自然不過的選擇。

這部小說的情感之真實,在我讀過的小說中,我感覺只有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和瑪格麗特·杜拉斯的《情人》可以媲美,而《情人》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自傳小說,《挪威的森林》則被人懷疑是村上春樹的真實經歷。

不過,我將《追風箏的人》列為第一流的小說之列,不僅僅是因為它具備“情感的真實”,也是因為這部小說的構思非常巧妙。

前面提到,這部小說的高潮一個接一個,不斷衝擊讀者的心靈。但用心的讀者會發現,每一個高潮出現之前,作者都已經用隱喻和暗示的手法,預示了這些高潮的出現。

並且,除了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畫外,小說的情境描寫也別具一格,既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又具有鮮明的個人化,仔細閱讀的時候,你可以感到好像一直是在以阿米爾的視角在看待這個世界。

此外,胡塞尼的筆觸既細膩,又有洞燭人性後而產生的沉混有力感。

令人驚訝的是,這是胡塞尼的處女作。第一部出版的小說便如此優秀,胡塞尼是如何做到了這一點?

除了可能是自傳的特殊原因外,在自序中,胡塞尼的一句話還給出了另一個答案——“我向來只為一個讀者寫作:我自己。”

據我所知,這是第一流的小說家、導演和藝術家的共同特點。譬如日本動畫之王宮崎俊便說過有同樣意思的話:

我從來不考慮觀眾。

相關推薦: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
某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追風箏的人的讀後感
高三年級學生關於小說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國中生讀追風箏的人有感800字:追風箏的人
7年級暑假讀後感優秀作文: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名著《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暑期《追風箏的人》讀後感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2016
追風箏的人讀後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