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讀後感(共9篇)

高中生讀後感:《泰戈爾散文詩集》讀後感

“如果你為錯過了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為失去繁星而黯然神傷。”人的一生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會遇到些坎坷、挫折。但,那有怎樣?躺在跌倒的地方嘆息的人總不會得到別人的同情。反之,或許還會因此而失去得到幸運女神再次垂青的機會,因此,請站起來,告訴自己:即使失去了那片森林,我也仍有滿園的花香。

“讓正眼看著玫瑰花的人也看著它的刺”。這個世界是美麗的,沒有人否認,但美麗的外表下不一定是一顆同樣美麗的心,正如妖艷的玫瑰花,有人只盲目沉醉於她的美,忍不住伸手去摘。結果被花下的刺所傷,這就意味著盲目的沉迷必定會付出沉重的代價,既然可以擦亮眼睛辨清好壞,我們又何必執著地只顧欣賞外表等著付出代價?

“鳥兒願為一朵雲,雲兒願為一隻鳥”很多人喜歡蹲下身來仰望他人,同時感嘆自己的渺小,殊不知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在你的眼中只有他時,或許此時他的眸中也儘是你的身影,互相羨慕,暗自自卑,卻從未想過站起來看看自己。為什麼不把飄遠的心找回來?好好對待自己,你的光芒也可以照亮你自己的路……

“回憶是個女祭司,殺了現在,用現在的心去祭祀那逝去的往昔之神龕。”那一切都已經過去,但你仍久久無法釋懷,於是不斷想起那枯萎了的花兒曾經的芬芳,那已走遠了的風兒曾經的清涼,卻對正在腳邊怒放的鮮花毫不在意,卻對那正在你耳邊呢喃的輕風不加理睬,等待著,等待著他們再次成為過去,而到時候你擁有的只是聲聲嘆息,所以,珍視身邊現有的一切吧,畢竟此時,他們此時是你真正的寶藏。

合上詩集,閉幕冥思,泰戈爾的諄諄教誨迴蕩在耳邊,知理人生真美妙。

作文頻道編輯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讀後感就到這裡了,希望同學們認真閱讀,祝大家學業有成。

余光中散文讀後感200字範文
散文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因此,詩歌和散文最能怡情冶性。靜下心來讀幾段,不,讀幾段就會靜下心來,而後平心靜氣地享受生活,興致勃勃地發現和創造諸多樂趣。從這個角度來看,詩歌和散文竟有了養生的效用。養生必先養心,每日讀兩篇怡情冶性的文學作品,順順心,靜靜氣,便是為養生積下了大功德。

關於梁實秋散文集的讀後感200字
散文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我讀完梁實秋散文集以後愛不釋手,梁實秋的散文集是集文人散文與學者散文的特點於一體,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輯。旁徵博引,內蘊豐盈,行文崇尚簡潔,重視文調,追求“絢爛之極趨於平淡”的藝術境界,文調雅潔與感情滲入的有機統一體。而且因洞察人生百態,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呀。晚年的懷念故人、思戀故土的散文更寫得深沉濃郁,感人至深。我覺得梁實秋的散文不僅詼諧幽默,而且都是很生活化的東西,大有一種以小見大的感覺,很通俗易懂。梁實秋老先生的散文可以看出他那種樂觀豁達的心態,我對他那篇關於養狗的散文感觸頗深,實打實的抒發自己的真實想法,可以說是發自肺腑的共鳴。

關於梁實秋散文集的讀後感200字

關於梁實秋散文集讀後感800字
散文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中年》里,他體察到中年種種可曬可嘆的身心變異,表白順應自然、安身立命的中年心態:四十開始生活,不算晚,問題在“生活”二字如何詮釋。如果年屆不惑,再學習溜冰踢毯子放風箏,“偷閒學少年”,那自然有如秋行春今,有點勉強。中年的妙趣,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認識自己,從而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科班的童伶宜於唱全本的大武戲,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戲的內容。流露在文中的這種中年心態,既不奢求也不自棄,順乎自然,安身立命。這種心態固然談不上銳意進取,但也不是悲觀虛無的表現,而是一份達觀樂生、安分執中的情懷。這類詠懷言志小品,優遊自在,明心見性。梁實秋所躬行的是“做自己所能做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的處世哲學,追尋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快樂,在動盪時代修煉超脫心齋,謀求自適妙方,體現的是達士情懷。

《快樂》一文是寫作者認為皇帝最快樂,但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稱他自己統治全國約五十年,國王每天公務繁忙,而真正快樂才十四天

我讀完梁實秋散文集以後愛不釋手,梁實秋的散文集是集文人散文與學者散文的特點於一體,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從1949年起20多年共出4輯。旁徵博引,內蘊豐盈,行文崇尚簡潔,重視文調,追求“絢爛之極趨於平淡”的藝術境界,文調雅潔與感情滲入的有機統一體。而且因洞察人生百態,文筆機智閃爍,諧趣橫生,嚴肅中見幽默,幽默中見文采呀。晚年的懷念故人、思戀故土的散文更寫得深沉濃郁,感人至深。我覺得梁實秋的散文不僅詼諧幽默,而且都是很生活化的東西,大有一種以小見大的感覺,很通俗易懂。梁實秋老先生的散文可以看出他那種樂觀豁達的心態,我對他那篇關於養狗的散文感觸頗深,實打實的抒發自己的真實想法,可以說是發自肺腑的共鳴

初二讀後感:讀梁實秋散文集後的心得體會
散文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時間即生命》則是寫時間就是生命,而生命就是時間。裡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最令人怵目驚心的一件事,是看著鐘錶上的秒針一下一下的移動,每移動一下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已經縮短了一部分。再看看牆上掛著的可以一張張撕下的日曆,每天撕下一張就是表示我們的壽命又縮短了一天。因為時間即生命。沒有人不愛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視他的時間。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點什麼事,學一點什麼學問,充實自己,幫助別人,使生命成為有意義的,不虛此生,那么就不可以浪費光陰。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積極不懈的善為利用他的時間。„„”作者稱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的人,並告誡人們,想擁有更多的時間就要健康的活著,而多鍛鍊是健康的秘訣。

梁先生的散文文筆簡潔,風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卻蘊藏著無窮的藝術魅力,令人讀後餘味無窮,遐想不已。它並不奢談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實的語言後面,卻飽含著作者對生活的感受,讓讀者細細去體會、咀嚼。在平平實實的語言裡,可以感覺到作者對人生的感受,讓讀者受到美的感化。像兩三知己燈下夜談,或直抒胸臆,或旁徵博引,或幽默諧趣。語言不多,談的皆是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淡淡的氣氛中,自有一種韻味,在不知不覺中給人以美的薰陶。每一篇散文都有獨到的見解

余光中散文讀後感600字範文
散文讀後感(6) | 返回目錄

讀余光中先生的詩,總是十分驚訝,一個人竟能完成如此的風格突變,從溫柔婉轉的浪漫,到肝腸寸斷的鄉愁。可當我細品余光中先生的人生經歷後再讀他的詩時,我發現這不是風格突變,而是浪子回頭。余光中少時隨母親四處流亡,逃避戰亂,這使得他得以與底層人民接觸,當時先生年紀較小,尚未開始寫詩。當他年齡稍長,日漸成熟之時,縱然他也思念故鄉,然而美好的青春使他無法面對故鄉的過去,而他也無法看清故鄉的未來。這時,美好的愛情成了他的烏托邦,以安慰他受傷的心靈,他不願唱出時間的悲傷。然而,即便在此時,余光中先生也深愛著自己的祖國,正如《舟子的悲歌》中所說:“昨夜,月光在海上鋪一條金路,渡我的夢回到大陸。”這就是一顆鄉愁的種子,而不久的留學便讓它生根,發芽。所謂:“你不能夠真真了解中國的意義,直到有一天你已不在中國。”一來到異國他鄉,余光中先生便感受到了鄉愁的第一部分,孤獨。“在此地,在國際的雞尾酒里,我仍是一塊拒絕融化的冰——常保持零下的冷,和固體的溫度。”這或許是剛到異地的不適,日子一久,便說不定淡忘。但這仍不失為一個“回頭浪子”,不是風格上的改變,而是漂泊海外之時,能回頭望一望自己的祖國。眾所周知,余光中教授是英文教授,他在英語環境中應能很快適應,加上時光推移,他對故鄉或許便不再那么掛念了吧。然而,日子愈久,他對故鄉的感情卻愈加深厚。縱然他桌上的中文書以只剩下三成,縱然他在中國只到過九個省,在美國卻曾踏過二十八個州,他仍然是那么孤獨。面對都市的繁榮與喧囂,他默默地獨行在那片不屬於他的土地上;面對周圍海嘯一般的人潮,他孤身一人逆潮而泳;面對四周與中國文化不相干的一切,他獨自書寫著鄉愁這封世上最長的信。然而若只是孤獨,不過在日暮黃昏或夜深人靜之際,獨自東望神傷而已,卻不必為“洋策士”登上長城而憤怒,那是因為先生的鄉愁,除了孤獨之外,還有對故鄉的責任與歸屬。“在中國,你僅是七萬萬之一的中國,天災,你可以怨中國的天,人禍,你可以罵中國的人。軍閥、漢奸、政客、貪官污吏、土豪劣紳,你可以一個挨一個的罵下去,直罵到你的老師、父親、母親。當你不在中國,你便成為全部的中國。”的確,在中國,無論你走到什麼地方,無論那裡的方言你是否聽得懂,你仍會感覺到:“這也是中國。”對周圍的一切,你便似乎有了評頭論足的權利,批評或褒獎。因為,你是中國人,中國屬於你正如你屬於中國。而當你遠走他鄉之時。那一切,被你讚賞、批評甚至曾不屑的一切才會慢慢地清晰。無論你走到哪兒,那曾經的一切都是你永遠的歸宿。正如余光中先生所說:“一片大陸,算不算,你的國?一個島,算不算,你的家?”而答案,在茫茫的風裡,沒有人來問,只有你自己,默默聆聽——聆聽黃河的歌唱,聆聽長江的鼻音,聆聽你紅海的呼嘯,聆聽所有人血的合唱。 而正因為有這血濃於水的關係,余光中先生無法忘記作為一個中國人,對家國興亡的責任。他不允許一雙陌生而魯莽的腳,踏在自己一直想撫摸跪拜的長城上,這是中國的尊嚴,也是他的尊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受盡屈辱,身在異國他鄉的余光中先生自感無法推諉,他說道:“中國啊,中國,你全身的痛楚就是我的痛楚,你滿臉的恥辱就是我的恥辱。”這樣的的歷史使命感,賦予了先生的作品更深厚的內涵。而這些歸結到一點,就是對中國未來的期望——“下次你路過,人間已無我,但我的國家,依然是五嶽向上,一切江河依然是滾滾向東,民族的意志永遠向前,向著熱騰騰的太陽,跟你一樣。” 從面的這首《歡呼哈雷》中不難看出,余光中先生已然將目光投向了自己死後,投向了永恆。鄉愁,可以是一個人的思念,也可以是一群人的傳統,更可以是自古至今所有人永恆的情懷。這也就是為何先生的詩能感動無數遊子,能影響中國的文學史。他意識到,自己不過與其他許多人一樣,是一條思鄉的小魚,滔滔的中國文化大河不會因一條魚的離去而改變,“正如從古到今,,人來人往,馬嘶馬蹶,月缺月圓,萬里長城長在那裡。李陵出去,蘇武回來,孟姜女哭,季辛吉笑,萬里長城長在那裡。”而唯有意識到這一點,鄉愁才顯得深沉而莊重,它脫去了時間的淺薄,在永恆的長河中沉澱,而也未有不變的永恆,才能寄託余光中先生無限的鄉愁。而此時,對祖國深情的回眸一望,便不再是初來乍到的不適,而是紅如海棠,白如雪花的鄉愁了。

八年級讀後感:讀畢淑敏散文精選後的感想
散文讀後感(7) | 返回目錄

提起作家畢淑敏老師,心中便會油然升起一股濃濃的敬意。

畢淑敏老師,是國家一級作家,是北京師範大學文學碩士,北師大心理學博士。也曾是一名出色的內科主治醫師。

喜歡畢淑敏的文章,還是緣於多年前,在我拜讀了她的精品散文集後,一下子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那一篇篇膾炙人口、發人深思的美文,似一股股清澈的泉水,迅速在周身蕩漾開來。每次捧讀,都是對心靈的又一次洗滌和滋養,久久不願放下。

“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朋友一個溫暖的擁抱......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說得多好啊!這是作者在告訴我們,要時刻《提醒幸福》啊!

在《握緊你的右手》里,她這樣告誡女孩:“在你纖細的右手裡,有一粒金蘋果的種籽。所有的人都看不見它,唯有你清楚地知道它將你的手心炙得發痛。那是你的夢想,你的期望!女孩,握緊你的右手,千萬別讓它飛走!相信自己的手,相信它會在你的手裡,長成一棵會唱歌的金蘋果樹。”每次讀到此,我都由衷地感嘆,我感嘆,世上還有比這更勵志、更美妙的文字嗎?

“我願用我的書握住你的手,用力、緊緊。”這是一個用生命寫作的靈魂寫者,她把寫作比做是童年的延伸。你瞧,“幼時的落花生,埋在我們的大腦壟溝中,一钁頭下去,幾顆果實被刨出來了。它們團結友愛,一粒得見天日的同時,帶出很多夥伴的觸鬚。寫作的人就像拾荒的人,很貪心地接著挖下去,哈,原來還有那么多被遺忘的種子,藏在泥沙中,於是,歲月在墨水中復活......”

多美啊!作者筆下的每一個字,都是鮮活鮮活的,有著頑強生命力的。我陶醉在這美妙鮮活的文字里,無法自拔......

這,就是畢淑敏,一個用樸實、嚴謹的文字,深深震撼我們心靈的人;一個用靈魂創作美、歌頌美的寫者;一個讓讀者尊敬和愛戴的作家。

胡適散文《我的母親》讀後感
散文讀後感(8) | 返回目錄

今日重陽節!

爸爸不到七點電話詢問我“中午回家吃飯否”儘管我沒有睡醒,白天還有好多閒事,但是我還是毅然答應父親回家。爸爸高興地囑咐我勿忘帶“菜刀”回去,他給我們磨磨。他老人家磨得哪是刀啊......這個世界最終真心關心你的人只有自己的爸媽!

九九重陽父母節,登高插庾年己衰。

浩浩江水千尺深,誰人報完哺育恩?

日月星辰似流瀅,少小輕狂遊子心。

古人教人盡孝道,敬上蟠桃以慰心!

藉此佳節之際我感謝您:父親、母親,您的笑顏似燦爛的陽光照亮了我的世界,您給予我的安慰和鼓勵支持我度過一切艱苦,兒子一定會孝敬你們二老,同時為天下所有的老人們送上一句祝福,寫下您的動人詩篇:祝他們心曠神怡,安康幸福,健康永久,快樂同在!

胡適的父親在他五歲過世,他母親23歲時守寡,承擔者操持家務和撫育子女的重任。作者著重描寫的就是與母親相依為命的童年經歷。

胡適開篇並沒有直接寫母親,而是寫自己童年中的幾件小事(前後跨越九年),看似無意,實則為下文寫好母親做鋪墊。當順勢轉為正題,選取幾個與母親有關的重點事例作陳述,以委婉平實的言語描述了母親愛子情深、教子有方、氣量大、性子好、代人仁慈、溫柔又不失剛氣的情懷與個性,將一中國傳統農村典型寡婦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篇尾點明母親是影響自己的性格及人生道路的第一人。

全文脈絡層次,清洗分明,文字文筆流暢明白如話,娓娓道來,感人至深。

更能使我們理解到當時,母親含辛茹苦教子成龍的追求,又寫出大家庭環境作為後母維繫家庭關係的不易,表達了愛子對母親的深深敬意和綿綿無盡的懷念。

建議大家認真讀讀母親對胡適“做人的訓練”這對作者的少年乃至一生的重大影響,由此表達對母親的理解和感激。

臨收筆的時候腦袋裡一直在默念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謹以此篇讀後感敬獻給我的父母大人!

10月16日農曆庚寅年九月初九

關於賈平凹散文集讀後感800字
散文讀後感(9) | 返回目錄

個世界已混沌不清,抨擊醜惡發泄怨憤是一種戰鬥,而宣揚純淨也是戰鬥。人生的殘缺使我們悲痛和激憤,而在殘缺人生中享受純真美好,更是我們的一種生活的藝術和人生的藝術。

人活著最大的目的是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義卻在生到死的過程。朋友被朋友們罵著又愛著,是因了這個朋友的真誠和有趣。

他形容一個朋友的長相:滿臉都是頭,滿頭都是臉。(一禿頂朋友)看到此不禁莞爾,想到圈內程主任的那張如彌勒般的佛臉。

這本散文集多為朋友作序,也有寫一些有趣朋友之間的交往,被寫人物大多為陝西文人、書人、畫人,也有一些喜收藏石頭之人,還有朋友的小兒,竟被他稱為先生,皆因小兒懷有純淨無染的心也。其為友人作文,卻不胡亂吹捧,有一說一,無二是不言雙的。

讀先生的文,發現了許多與先生相同之處,不由竊喜。先生喜飲茶,我亦喜飲茶,先生喜藏石,我亦喜藏石,不過我的俗了些,是玉石,先生喜的是天然大氣之石。先生喜藏陶罐,我亦喜歡陶、瓷之器,不過先生喜的是高古之陶,而我喜的是家用的大俗之器。先生不愛錢、權,我亦鄙薄這兩樣。先生善書、畫,我卻喜賞書畫,先生寫一些微言大義的小文,我卻愛這些文章甚於愛先生的小說。還有一點很重要,先生是文壇著名的病人,而我亦是文壇之外一個無名的老病號,且得的是同一種病,不是我硬要牽強附會的找與名人的相同之處,而是愛先生的文在先,對先生好奇在後,才發現了這些緣,不由拿來顯擺。

高中生暑假讀後感:楊絳散文《我們仨》讀後感
讀後感言:梁實秋散文集讀後感900字
讀後感言:余光中散文讀後感900字
關於賈平凹散文集讀後感300字
賈平凹散文集讀後感1000字範文精選
讀高爾基的散文《時間》有感作文
讀書心得:梁實秋散文集讀後感500字
賈平凹散文集讀後感400字範文精選
關於余光中散文讀後感800字
七年級讀後感:余光中散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