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論讀後感(共5篇)

最近拜讀了毛澤東的《矛盾論》,不禁為其的深刻論述所折服。

《矛盾論》是毛澤東同志在1937年寫的。主要是為了克服中國共產黨內的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今天,對我們學習唯物辯證法有很大的幫助。該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大量具體而生動的例子全面的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思想,並且在許多方面發揮發展了馬克思和列寧的思想,創造性地運用於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成功的分析和解決了中國革命過程中許多的複雜矛盾。

毛澤東的這篇著作,在7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指導著我們的實踐。他永恆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統的論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基本的法則,發揮了列寧關於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實質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導中國革命和實踐的正確的認識論。毛澤東同志寫作矛盾論時,是為了使黨和人民從思想上認識到教條主義的錯誤,從實踐中認識到辯證法在認識世界中的巨大威力。

矛盾是由相互對立的雙方所構成的統一體。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矛盾貫穿於一切事物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方面各有其特點,這又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著的事物依一定的條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夠共居於一個統一體中,又能夠互相轉化到相反的方面去,這以構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矛盾無所不在。毛澤東同志在繼承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革命導師成果的基礎上,科學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國革命的具體情況,並適用之,開闢一條新道路,引導中國革命從失敗走向勝利。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只有通過分析具體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體事物中體現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聯結,才能正確地認識事物。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著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聯繫,提出了共性和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係是矛盾問題的精髓的重要論斷,為解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做出了卓越貢獻。矛盾及矛盾運動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認識到矛盾的普遍性,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上,是有重要意義的。十九世紀後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生產力有了很大提高,勞資關係有所緩和。第二國際內部有人提出,資本主義能夠通過逐步調整和平的進入社會主義。其實,這只是矛盾沒有激化的狀態,矛盾仍然存在並發展。後來資本主義的發展即證明了這一點。但是,矛盾的普遍性只能是通過各種具體事物的矛盾表現出來,而具體事物的具體的矛盾表現形式,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亦即矛盾的相對性、個性。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實際也就是一般和個別的關係。個別與一般相聯繫而存在。一般存在於個別之中,通過個別來表征。個別由於其有別於一般的特性而獲得其個別意義。“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種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認識到矛盾的特殊性,對於我們從事科學研究也很有幫助。

同時,認識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論的一個表現。只有通過唯物論的觀點看待矛盾,才能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克服主觀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同時,對矛盾的特殊性,

不僅要全面的,深入的看待矛盾,還要對矛盾的各階段的特點及其各方面認真考察。

以中國革命的實踐來看,中國革命的成功是在整個世界範圍內資本主義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大的歷史趨勢下發生的,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國革命在資本主義沒有大的發展的情況下就取得了勝利,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絕對性和相對性是矛盾問題的精髓,表現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統一;其次,把握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係是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關鍵。再次,共性與個性、絕對與相對的關係貫穿於對立統一的全部內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確套用對立統一規律的鑰匙。矛盾雙方又同一又鬥爭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矛盾的兩個方面,各以和它對立著的方面為自己存在的前提,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第二、矛盾著的雙方,依據一定的條件,各向著其相反的方面轉化。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條件下雙方共處在一個統一體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為條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著的事物和矛盾著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條件,一面互相對立,一面又互相聯結、互相貫通、互相滲透、互相依賴。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傾向。對立面的統一是有條件的,暫時的,相對的。相對排斥的對立面的鬥爭則是絕對的,正如發展、運動是絕對的一樣。矛盾雙方互相排斥,對立的鬥爭性是不受條件限制的。它存在於事物發展的一切階段,貫穿於整個過程的始終。而矛盾的同一性則必定要以一定的條件為前提,條件的改變則促成矛盾的轉化,沒有一定的條件則矛盾雙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轉化。矛盾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毛澤東同志在文章中著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對抗性和非對抗性的區別。對抗性的矛盾發展到終點,必然要用外部衝突的方法來解決;而非對抗性的矛盾則主要經過調整內部關係,建立和諧與統一,使矛盾得到解決。正確分析和判斷矛盾的具體性質對於指導革命實踐至為重要。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和實質。它不僅是客觀世界的規律,而且也是認識的規律。

如今,世界在變,世界在發展,但毛澤東同志的《矛盾論》,用矛盾分析方法對待一切卻永遠是充滿生命力的,特別是對於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導意義。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會造成衝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種問題的衝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無處不有,人生中矛盾無時不在。人生矛盾貫穿於人生的全過程,存在於人生的每個方面。在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人與他人等一切人生關係中,無不存在著矛盾衝突。

青年一代的我們,正處在熱情如火的時期,面對的矛盾更是複雜與多樣,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正確運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對待問題,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特別是在理想人生和現實人生、情感與理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等這些方面,更應注意,更應要求我們用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對待。在理想人生和現實人生方面,應正確認識到理想人生必須植根於現實人生之中,同時又要用理想人生來指導推動現實人生的實踐活動。在人生這一普遍性創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矛盾論讀後感1500字
矛盾論讀後感(2) | 返回目錄

我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時就接觸到了矛盾這個主題的學習,再早一些,國小就學過《自相矛盾》這篇課文,前一段時間讀了毛澤東的《矛盾論》。初讀時,以為那矛盾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矛盾,後來才漸漸發現矛盾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有教育意義。

高中政治課中講到: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叫矛盾。簡言之,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其中,“對立”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屬性、趨勢,又叫“鬥爭性”。“統一”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趨勢,又叫“同一性”。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矛盾具有普遍性與客觀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卻有許多人迴避矛盾,否認矛盾,找不到認識矛盾和解決矛盾的科學方法。這其中也包括我曾有過類似的想法。人們對陶淵明“世外桃源”的嚮往,都在期望發現或建設一個沒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其實,這樣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古往今來,人們所處的世界都是充滿矛盾的世界。我漸漸意識到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因而我們應該承認矛盾的客觀存在性,不能迴避矛盾,否認矛盾。

矛盾論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說是時時可以見到,處處可以用到,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證關係、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係原理等,這些高中就談到過的問題,對於我們的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與啟發。

首先從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來說,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時時有矛盾,處處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正如毛主席所說:“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無從確定一事物不同於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質,就無從發現事物運動發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據,也就無從辨別事物,無從區分科學研究的領域。”“對症下藥”、“量體裁衣”、 “因地制宜”等成語都告訴了我一個道理,就是要具體地分析事物的特點。並根據事物的特點去辦事情。用哲學語言來說,就是要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國歷代文學寶庫中歌頌祖國壯麗山河的作品可謂浩如煙海,但後人卻可以從其各不同的描述中,區分出特定的環境來。“天倉倉,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謳歌的是遼闊雄渾的北國草原;“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描繪的則是風景迤儷的江南風景。即使同樣寫江南水鄉,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秋江晚景,則又是另一番風貌了。《紅樓夢》中寫了幾百個有名有姓的人物,其中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有數十個。這些人物一個個有血有肉,讀者完全可以憑藉人物各自的特殊性,把他們區分開來。試想,如果作者離開對山河風光和各種人物矛盾的特殊性的具體分析和深刻把握,能夠創作出這些文學瑰寶嗎?

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的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學習主次矛盾及其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善於抓住重點,又要學習統籌兼顧。正所謂:“彈鋼琴要十個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要產生好的音樂,十個指頭的動作要有節奏,要相互配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他們會隨著時間、地點、場合的變化而變化。我們應該注意他們的轉變,不然就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問題和困難。就像XX年的四川地震一樣。一場天災突如其來,讓全國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種悲慟之中。這時黨中央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適時做出調整,將全國的重心放到救災,重建家園上。在黨中央的正確指導下,在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援助下,我們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從矛盾的主次方面來說,在事物內部居於支配地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處於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導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關係的原理,要求我們看問題既要全面,又要善於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與支流,對於我們認清形勢,正確估計工作中的成績與缺點,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毛澤東的矛盾論給予我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我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讓我從中受益匪淺。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要活用矛盾論中所學的知識,讓它為我的生活增添光彩,為我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決方法。

矛盾論讀後感
矛盾論讀後感(3) | 返回目錄

近段時間,我閱讀了毛澤東主席所著的《矛盾論》這篇文章,讀後使我更加明白了在延安抗戰極為艱苦的時期,毛澤東同志為了克服黨內嚴重的教條主義思想錯誤,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終統一了全黨的思想,使黨的實事求是的作風得以發揚和光大……

《矛盾論》是毛澤東繼1937年7月完成《實踐論》之後,為了克服黨記憶體在的嚴重教條主義思想,於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過演講。毛澤東的《矛盾論》精闢地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問題--矛盾的問題,矛盾的複雜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問題,特別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絕對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一關係,是關於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

不管什麼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矛盾,可以說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業的發展中也是如此。中國共產黨剛剛成立的時候,那些在蘇聯留過學,住過洋房,喝過洋牛奶,吃過洋麵包的布爾什維克知識分子們,不從中國的國情出發,一味聽命於共產國際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蘇聯十月革命的某些“經驗”,甚至聘用由共產國際派來的洋顧問李德來指揮紅軍打仗,結果致使中央蘇區的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給中國革命帶來了巨大的損失。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不管幹什麼工作,都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搞形上學那一套,因為它是不切合實際的唯心主義的理論。這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 “所謂形上學的或庸俗進化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和片面的觀點去看世界。這種宇宙觀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態和種類,都看成是永遠彼此孤立的永遠不變的。”從毛澤東同志的這段話中,我們不難看出,無論看什麼事物,我們都要從實際出發,唯物辨證地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堅持原則的條件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辯證唯物主義的理論觀。

毛澤東主席在本文中還著重指出了“唯物辯證法認為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可以說,這段論述可真是精闢極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敗這件事來說吧,是蔣介石背叛了孫中山先生,叛變了革命,這和當時黨內所出現的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機會主義也是分不開的。如果在當時我們擁有自己的革命武裝,硬起來,不和國民黨妥協,那么,我們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敗,更不可能發生國民黨蔣介石屠殺共產黨人的“四·一二”xx政變。同樣,在江西中央蘇區, 如果我們不迷信蘇聯的某些“經驗”和聽命於共產國際的那些不符合中國實際的“指示”的話,就不可能發生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就算失敗也不至於那么慘!可以說,遠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麵包、喝洋牛奶的共產國際的“頭腦”們沒經過調查研究,擅自發布那些不切合實際的有關中國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惡。如果沒有黨內那些對馬列著作的條條本本和共產國際的指示奉若神靈的教條主義者,竊取中央主要領導崗位的話,也就不可能導致第四、五兩次反“圍剿”的失敗,弄得中央紅軍大搬家似的進行史無前例艱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所以說,毛澤東主席所指出的“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這句話,說得可真是太對了,由此看來,“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武裝力量的鞏固”。

毛澤東在文章最後以精闢的筆調對全文的主要觀點進行了總結,他強調,事物矛盾的法則就是對立統一的法則。這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並貫穿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論》通篇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智慧,始終貫穿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全面系統深刻論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意義,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經典文獻。《矛盾論》從辯證法角度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是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

矛盾論讀後感2500字
矛盾論讀後感(4) | 返回目錄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來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列寧常稱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我們就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矛盾論》是毛|澤|東繼1937年7月完成《實踐論》之後,為了克服黨記憶體在的嚴重教條主義思想,於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過演講。毛|澤|東的《矛盾論》精闢地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問題--矛盾的問題,矛盾的複雜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問題,特別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絕對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一關係,是關於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

在《矛盾論》中,毛|澤|東言簡意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形上學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是一種庸俗進化論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就是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主張從事物的內部以及從一個事物同其它事物的關係中去研究事物的發展。

毛澤東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二是指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自始至終存在矛盾運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種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都帶有特殊性,每一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的不同過程中矛盾帶有特殊性,同一過程中不同發展階段上矛盾帶有特殊性,同一發展階段上矛盾雙方各有特殊性。

通過對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論述,毛|澤|東系統闡明了關於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理論,即關於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論。矛盾的主要方面與非主要方面的轉化,使事物發生性質的變化;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的轉化,使事物的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的差別。矛盾發展不平衡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創造性發展,使得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實踐意義。

毛澤東明確指出,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中存在鬥爭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個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對的東西裡面有著絕對的東西”,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他特彆強調,

對抗只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但不是矛盾鬥爭的唯一形式。矛盾和鬥爭是普遍的和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就是鬥爭的形式,則應該根據矛盾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實踐中,必須具體研究各種矛盾鬥爭的具體情況,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論來解決具體問題。

毛澤東在文章最後以精闢的筆調對全文的主要觀點進行了總結,他強調,事物矛盾的法則就是對立統一的法則。這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並貫穿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論》通篇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智慧,始終貫穿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全面系統深刻論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意義,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經典文獻。《矛盾論》從辯證法角度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是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矛盾是簡單的運動形式(例如機械性的運動)的基礎,更是複雜的運動形式的基礎。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列寧指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模範地作了這樣的分析。這是研究任何事物發展過程所必須套用的方法。列寧自己也正確地套用了它,貫徹於他的全部著作中。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

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人的認識物質,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因為除了運動的物質以外,世界上什麼也沒有,而物質的運動則必取一定的形式。對於物質的每一種運動形式,必須注意它和其他各種運動形式的共同點。但是,

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區別。只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別事物。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就是世界上諸種事物所以有千差萬別的內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據。自然界存在著許多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發聲、發光、發熱、電流、化分、化合等等都是。所有這些物質的運動形式,都互相存在的,又是本質上互相區別的。每一事物的運動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質,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規定。這種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在社會現象和思想現象中也是同樣地存在著。每一種社會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質。

讀了毛澤東的《矛盾論》以後,很多問題豁然開郎,讓我深感茅塞頓開。讀《矛盾論》讓我認識到:哲學是幫助你怎樣去認識客觀世界—自然界和社會現象;幫助你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去發展事業——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學問。每個人都有他的哲學。毛|澤|東號召哲學走出課堂,讓每個人都受益無窮。

矛盾論讀後感2500字
矛盾論讀後感(5) | 返回目錄

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列寧說:“就本來的意義來講,辯證法是研究對象的本質自身中的矛盾。”列寧常稱這個法則為辯證法的本質,又稱之為辯證法的核心。因此,我們在研究這個法則時,不得不涉及廣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許多的哲學問題。如果我們將這些問題都弄清楚了,我們就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辯證法。這些問題是:兩種宇宙觀;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諸方面的同一性和鬥爭性;對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矛盾論》是毛|澤|東繼1937年7月完成《實踐論》之後,為了克服黨記憶體在的嚴重教條主義思想,於同年8月完成的,曾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作過演講。毛|澤|東的《矛盾論》精闢地闡述了唯物辯證法的核心問題--矛盾的問題,矛盾的複雜性和特殊性的關係問題,特別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絕對性,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對立統一關係,是關於事物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等於拋棄了辯證法。

在《矛盾論》中,毛|澤|東言簡意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的法則,是唯物辯證法的最根本的法則。形上學的宇宙觀,就是用孤立的、靜止的、片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是一種庸俗進化論的觀點;唯物辯證法的宇宙觀,就是用聯繫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去觀察世界,主張從事物的內部以及從一個事物同其它事物的關係中去研究事物的發展。

毛澤東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二是指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過程中都自始至終存在矛盾運動。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種物質運動形式的矛盾都帶有特殊性,每一物質運動形式在其發展的不同過程中矛盾帶有特殊性,同一過程中不同發展階段上矛盾帶有特殊性,同一發展階段上矛盾雙方各有特殊性。

通過對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的論述,毛|澤|東系統闡明了關於矛盾發展不平衡性的理論,即關於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理論。矛盾的主要方面與非主要方面的轉化,使事物發生性質的變化;主要矛盾與非主要矛盾的轉化,使事物的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的差別。矛盾發展不平衡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創造性發展,使得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更加完善,具有特殊的實踐意義。

毛澤東明確指出,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同一性中存在鬥爭性,特殊性中存在普遍性,個性中存在共性,“在相對的東西裡面有著絕對的東西”,這就是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他特彆強調,

對抗只是矛盾鬥爭的一種形式,但不是矛盾鬥爭的唯一形式。矛盾和鬥爭是普遍的和絕對的,但是,解決矛盾的方法,也就是鬥爭的形式,則應該根據矛盾性質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在實踐中,必須具體研究各種矛盾鬥爭的具體情況,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理論來解決具體問題。

毛澤東在文章最後以精闢的筆調對全文的主要觀點進行了總結,他強調,事物矛盾的法則就是對立統一的法則。這是自然和社會的根本法則,也是思維的根本法則。矛盾存在於一切客觀事物和主觀思維的過程中,並貫穿於一切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特點,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對性。

《矛盾論》通篇充滿了唯物辯證法的智慧,始終貫穿著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全面系統深刻論述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意義,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經典文獻。《矛盾論》從辯證法角度對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做出了哲學總結,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是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形成的重要標誌。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對性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的意義。其一是說,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矛盾是簡單的運動形式(例如機械性的運動)的基礎,更是複雜的運動形式的基礎。

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列寧指出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模範地作了這樣的分析。這是研究任何事物發展過程所必須套用的方法。列寧自己也正確地套用了它,貫徹於他的全部著作中。

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發展的過程中,矛盾貫串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絕對性。

各種物質運動形式中的矛盾,都帶特殊性。人的認識物質,就是認識物質的運動形式,因為除了運動的物質以外,世界上什麼也沒有,而物質的運動則必取一定的形式。對於物質的每一種運動形式,必須注意它和其他各種運動形式的共同點。但是,

尤其重要的成為我們認識事物的基礎的東西,則是必須注意它的特殊點,就是說,注意它和其他運動形式的區別。只有注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區別事物。任何運動形式,其內部都包含著本身特殊的矛盾。這種特殊的矛盾,就構成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質。這就是世界上諸種事物所以有千差萬別的內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據。自然界存在著許多的運動形式,機械運動、發聲、發光、發熱、電流、化分、化合等等都是。所有這些物質的運動形式,都互相存在的,又是本質上互相區別的。每一事物的運動形式所具有的特殊的本質,為它自己的特殊的矛盾所規定。這種情形,不但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在社會現象和思想現象中也是同樣地存在著。每一種社會形式和思想形式,都有它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質。

讀了毛澤東的《矛盾論》以後,很多問題豁然開郎,讓我深感茅塞頓開。讀《矛盾論》讓我認識到:哲學是幫助你怎樣去認識客觀世界—自然界和社會現象;幫助你用正確的、科學的方法去發展事業——改造世界包括改造自己的學問。每個人都有他的哲學。毛|澤|東號召哲學走出課堂,讓每個人都受益無窮。

相關文章:
矛盾論2000字讀後感
矛盾論讀後感2000字